天津長蘆漢沽鹽場有限責任公司

天津渤海化工集團下屬公司

天津長蘆漢沽鹽場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漢沽鹽場)是國有大型海鹽生產企業,隸屬於天津渤海化工集團公司,場區位於天津濱海新區,佔地面積133平方公里,原鹽產量101萬噸,加工鹽生產能力20萬噸,鹽化工產品生產能力為11萬噸,年銷售收入3.2億元。

發展歷程


漢沽鹽場前身曾名為“蘆台場”。據史料記載,“蘆台場”始建於公元九二五年(後唐同光三年),所產原鹽白潤透明,品質純正,被譽為“蘆台玉砂”,名列貢鹽。
二十世紀八十年末,漢沽鹽場建成了國內最先進的海鹽生產系統,原鹽質量穩居國內先進水平。漢沽鹽場作為第一家取得國家食鹽定點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經過幾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斷努力和長期的生產實踐,形成了獨特的精製鹽生產技術,產品享譽海內外市場,並為頂益、聯合利華等一些高端行業客戶提供專用鹽和特供鹽。
該公司生產的鹽系列產品有:海鹽、粉碎洗滌鹽、精製鹽、腸衣鹽、日晒鹽、低鈉鹽、低鈣鎂鹽、海粒素(味精添加劑)、系列強化營養鹽、系列沐浴鹽、畜牧鹽、精細工業氯化鈉;化工系列產品有:
工業氯化鉀、溴素、工業氯化鎂鹵粉鹵片、鹵塊)和白色氯化鎂、一水硫酸鎂七水硫酸鎂、四溴雙酚A、氫氧化鎂阻燃劑、融雪劑、食用氯化鎂、食用氯化鉀、苯甲酸鈉等。產品行銷國內並遠銷日本、美國、加拿大、獨聯體紐西蘭、韓國、香港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歷史
康熙前歷代,製鹽工藝為“鍋煎成鹽”。
清康熙年間,製鹽工藝由“鍋煎成鹽”改為“灘晒成鹽”,並新增漢沽坨地、寨上坨地、營城坨地三處官坨儲鹽,儲鹽量達600餘萬包。清末場區有188副曬鹽灘,鹽工約1300人。民國時期場區灘田有所增加。
至“七七事變”前,有鹽灘223副,鹽工約1540人。抗日戰爭時期,侵華日軍在漢沽進行掠奪性開發並扶植私營灘主開新灘135副,鹽工人數達3500多人,原鹽年產量最高時達42萬噸。
抗戰勝利時,國民黨政府以“中國鹽業公司”的名義接管了日偽時期所開新灘。1948年12月14日漢沽解放,長蘆鹽務管理局漢沽鹽場管理處接管了國民黨政府的蘆台場署,接收了“中國鹽業公司”。
1949年—1955年,稱謂“漢沽鹽場管理處”,隸屬長蘆鹽務管理局。
1956年—1957年,稱謂“長蘆漢沽鹽務局”,隸屬食品工業部。
1958年—1965年,稱謂“長蘆漢沽鹽場”,隸屬河北省鹽務管理局。
1969年—1977年,稱謂“天津漢沽鹽場”,隸屬天津市一輕局。1977年,天津東風鹽化廠併入。
1978年—1988年,稱謂“輕工業部長蘆鹽務管理局漢沽鹽場”,隸屬輕工業部長蘆鹽務管理局。
1985年—1995年,稱謂“天津長蘆漢沽鹽場”,隸屬天津市長蘆鹽務管理局。
1996年至今,稱謂“天津長蘆漢沽鹽場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隸屬天津渤海化工集團公司。

獲得榮譽


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獎、1988年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獲獎證書、鹽場精製鹽創天津市一流產品(天津市人民政府頒發)、津門老字號、食鹽定點生產企業、2009年“蘆花牌”榮獲中華老字號(商務部頒發)。

公司管理


內設黨群系統、行政系統、鹽化系統、多經企業、輔助生產、行政服務、其他等。

領導

李幀祥:天津市長蘆漢沽鹽場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李幀祥:天津市長蘆漢沽鹽場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
邵雲華:天津市長蘆漢沽鹽場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