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善鄉

三明市泰寧縣下轄鄉

開善鄉位於泰寧縣東南部,距縣城20千米。轄10個行政村。唐貞觀初年,廖倫與其婿楊善率軍剿滅溪峒諸山蒄,后定居於此,取名開善,為“開基、善後”之意。境內有池潭旅遊度假區,池潭發電廠和良淺水電站。

2018年,鄉轄面積139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49個自然村,82個村民小組,2070戶,8225人。耕地面積793公頃,林地面積11926.8公頃,水田面積603公頃。

歷史沿革


建沖社,儒坊社,善社,改鄉。
開善鄉
開善鄉

行政區劃


善鄉轄儒坊、余、肖坑、余源、墩、洋坑、洋、池潭、岩坑、余政村。

經濟


善鄉“菌、竹、煙、錐、葯、茶”六農業初具規模,產業構益優化,鄉均植煙葉余畝,產值達-元,連續煙葉質量居縣;鄉累計毛竹2.6萬畝、錐栗1.5萬畝、雷公藤2600畝、藥材6900畝,種植大戶江賢茂被譽為福建的“藥材王”。
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整體素質大幅提升,“工業小區”建設成效顯著。四年來工業項目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200餘萬元,工業企業發展到有一定規模的16家,並逐步培育形成了水電、木竹製品、特種水產養殖、旅遊產品加工“四大支柱”,湧現了惠恩、泰順等一批骨幹企業,年產值達3000餘萬元的“工業小區”初步形成,對經濟發展的拉動力不斷增強。2006年,全鄉實現農業總產值4085萬元,比增24%,鄉財政收入完成185.14萬元,連續四年該鄉獲全縣經濟工作總評前三名。
2017年,開善鄉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億元,比增61.8%;完成農業總產值2.05億元,比增5%;工業總產值4.37億元,比增7%;新上規模以上企業1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11億元;人均純收入9892元,比增9.8%;實現財政收入560萬元。
2018年,開善鄉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億元,比增61.8%;完成農業總產值2.05億元,比增5%;工業總產值4.37億元,比增7%;新上規模以上企業1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11億元;人均純收入9892元,比增9.8%;實現財政收入560萬元。
農業
鼓勵農戶以土地入股,集中連片流轉土地800餘畝,推動發展規模經營,培育50畝以上種煙大戶5戶。岩坑村天然菌業專業社合作社正常運營,順達養殖場擴大規模,養殖鰻魚140萬尾。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種植煙葉5117畝、玉米270畝,水稻制種1400餘畝,實現產值1980萬元;帶動農戶養殖山羊260隻、豪豬30隻,引進永安客商發展棘胸蛙養殖70畝。夯實傳統農業基礎,穩定糧食種植面積1.1萬畝,實現生豬養殖年出欄7500餘頭,雞鴨年出欄3.2萬羽。
工業
抓好池潭“工業小區”建設,全年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3億元。強化企業發展服務,確保池潭電廠二期改造擴建項目建設和綠山大有紙業有限公司生產有序進行。引進福建互利工藝品責任有限公司落戶縣豐岩工業園區,金池竹製品廠列入泰寧縣規模以上企業。

社會


嚴格把關貧困戶資格審核,為249戶633名貧困人口建立扶貧檔案;採取結對幫扶、產業扶持、資金扶助等多種方式幫助貧困戶發展種養項目,完成脫貧任務193人;用好專項扶貧資金,儒坊、岩坑“春風”工程村財增收項目初見成效。
認真把關低保、“五保”、優撫等政策享受,嚴格資格審查;積極落實惠民政策,全年共發放低保、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等各類補貼資金210餘萬元;全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95.09%,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4438人;完善儒坊、洋坑、岩坑3個村骨灰樓堂基礎設施,鄉級公益性公墓完成選址並已動工。
深化“平安開善”創建活動,全面推行農村網格化服務管理;“六五”普法工作圓滿完成,綜治平安“三率”全面提升;定期召開矛盾糾紛排查分析會,落實領導信訪接待日,受理調處矛盾糾紛11件,調處成功11件;完善社會安全監管,深化道路交通綜合整治,抓好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嚴厲打擊邪教組織活動,有效保障社會持續和諧穩定。
深化“誠信計生·幸福家庭”創建活動,有效提升群眾服務滿意度,全面完成上級考核標準。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強化衛生知識普及宣傳,建立農村健康檔案信息系統,加強食品衛生安全監管,全年未發生食物中毒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加強校園基礎設施建設,投入90萬元修繕小學教學樓及宿舍,配套LED電子屏、電腦、印表機等基礎設施,校園環境進一步優化;深化“平安校園”創建活動,嚴格“周末班車”監管;認真做好義務教育工作,實現小學入學率100%,鞏固率100%,順利通過全省“兩項督導”教育評估驗收。
全鄉10個村完成數字電視信號接入,儒坊村成為全縣首個“高清村”;加強文化隊伍建設,新增余上女子二胡隊和腰鼓隊兩支群眾文化隊伍;成功舉辦第二屆鄉村廣場舞比賽,選送“文跳神”、花燈、廣場舞、打糍粑等民俗表演參加縣級文化匯演活動。民兵預備役、民族宗教、老齡、工青婦、殘聯、關心下一代等各項工作也取得新進展。
完成村級組織換屆選舉任務,依託“青年講壇”開展“青年新視野、農村再發現”主題調研活動,以下基層大走訪活動為載體,收集各類意見建議等237件,已解決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等方面問題202件。全面完成鄉便民服務中心、各村便民服務代辦點、駐村工作室標準化建設,為民服務效率進一步提升。
制定完善《鄉機關效能建設制度》《領導幹部考評實施方案》等制度,嚴格落實“八項規定”、“六項禁令”,精簡文件會議,“三公”經費同比下降20%,政風行風進一步好轉。深化政務公開,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民主監督,人大代表建議、意見辦理滿意率100%。

文化活動

新農村建設
完善基礎設施,平整土地3790畝,新增耕地350餘畝;新建機耕路9條長4.9千米,新建修復水渠30條長12千米,防洪堤9處1.4千米,加固簡易橋樑6座。完善洋坑村下地人飲設施,鋪設飲水管1.8千米,新建飲水池、蓄水池各1座;在儒坊、余上、餘地三個村開展農田水利設施管護工作,探索水利設施管護新機制。
改善鄉村面貌,集鎮老街二期改造工程有序推進,確保春節前全線貫通;以“杉陽明韻”建築風格為標準,對儒坊、岩坑兩個村100戶住房進行立面改造;加快池潭小區建設步伐,新建住房5棟,小區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優化生態環境,建立以獎代補激勵機制,出台《“河長制”實施方案》和《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實施方案》,新增垃圾池12個、垃圾箱200餘個、清運電瓶車2輛、板車4輛,配備保潔員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