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駒

劉伯駒

劉伯駒(1898—1930)字長釗,號駿捷,化名葉茂如、孟丹色,桃源河西石門人,博學多能,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9月6日,英勇就義。

人物簡介


劉伯駒(1898—1930)字長釗,號駿捷,化名葉茂如、孟丹色,桃源河西石門人,幼年讀私塾,后入黑石渡縣第四高等小學,博學多能,曉音律、擅戲曲、精篆刻、工書畫,正、草、隸、篆均道勁雋撥,所繪人物肖像情態逼真、栩栩如生。1921年,劉伯駒考入蕪湖省甲種農業學校蠶桑科,在校時受當時進步思想影響,參加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並投身於學生運動。1924年,因家庭困難而輟學,到霍山城內模範小學教書。1925年,任黑石渡縣直第四高等小學教員,與校長張靜峰、教師張景慧、劉毅等秘密進行馬列主義宣傳活動,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后,劉伯駒一度打入國民黨霍山縣清黨委員會任幹部,為我黨提供了不少情報,使從事地下工作的同志,能及時採取相應對策開展活動。伯駒在縣內素以能書善畫聞名,他就利用這個條件,經常往返城鄉,接觸各界人士,進行地下活動。1929年,劉伯駒獲悉反動當局正陰謀策劃解除民團團總、我地下黨員劉西兵權,並將逮捕劉淠西的消息后,立即向中共霍山縣委報告,並及時通知劉淠西,使劉淠西得以先發制人,成功地組織領導了兵變。1930年1月,在劉伯駒等人的發動協助下,諸佛庵一帶農民暴動取得了勝利,建立了霍山七區委和蘇維埃政府,他任區委書記兼區蘇維埃主席。同年5月,敵人乘我紅軍主力向西開拔之際,向霍山進犯,劉伯駒受命任游擊師獨立營營長,率部隊與敵人周旋,后被敵重兵打散,被捕入獄。在獄中,劉伯駒堅貞不屈,嚴詞拒絕了敵人的誘降,並賦詩明志:“願作彌衡鼓自撾,一腔孤奮走天涯,筆下淚珠刀下血,灌注人間革命花”。1930年9月6日,劉伯駒在縣城西門外英勇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