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南堂的結果 展開

南堂

中國天主教北京教區主教座堂

南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天主堂。1605年(明萬曆33年)利瑪竇神父曾於該處建起第一座經堂,但規模較小,後由德國耶穌會士湯若望神父於1650年建造了北京城內的第一座大教堂。是中國天主教北京教區主教座堂。1664年,湯若望被彈劾下獄,該堂一度被毀,湯案平反后康熙又撥銀重建,1775年遭火災,后又重建。1900年曾被義和團焚毀。1902年又重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曾經多次修葺。南堂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欽天監
欽天監
順治皇帝曾24次來到南堂與在清政府內任欽天監職的湯若望神父促膝談心。該堂以無玷始胎聖母為主保。堂院內除神父住房外,有天文台、藏書樓、儀器室等,皇帝賜匾“通微佳境”,稱湯若望神父為“通微教師”。

歷史沿革


南堂始建於1601年(明萬曆二十九年),為神宗皇帝批給來華耶穌會士的住地。義大利藉耶穌會士利瑪竇(1552.10.6-1610.5.11)來京后也在此地居住。利瑪竇以黃金五百兩買下其住地旁的"首善書院"(原為明東林講學之所),將其作為私人祈禱所,規模很小。隨著信教人數的不斷增加,1605年(明萬曆33年),利瑪竇神父將其改建成了一座小教堂。當時北京有奉教者二百餘人。

順治年間

南堂外部拍攝圖片
南堂外部拍攝圖片
1650年(清順治七年),德國耶穌會士湯若望將其建成一座20米高的巴洛克式大教堂,聖堂長八丈,寬四丈四尺,奉無染原罪聖母為主保。同時還在西側建神父住宅、天文台、藏書樓和儀器館,四米高的鐵十字架矗立在教堂的頂端。教堂竣工后,湯若望神父立碑記其事(此碑現今仍留在聖堂兩側)。順治帝御筆親書"欽崇天道"匾額,1657年(順治十四年)又御筆親書"通玄佳境"(後人為避康熙皇帝玄燁之諱,改"玄"為"微",而成"通微佳境")門額和御制天主堂碑銘,對湯若望作了高度的評價。因湯若望的博學和友善,順治帝在1656-1657兩年之間,曾24次到南堂微服私訪,並與湯若望促膝談心,還親切地尊稱59歲的湯若望神父為"瑪法"(瑪法是滿語"老爺爺"的意思),湯若望歷任滿清兩朝官吏,官至二品欽天監監正。

敬天匾額

南堂(宣武門教堂)
南堂(宣武門教堂)
1666年,湯若望神父去世,繼之而來的是比利時耶穌會士南懷仁。1675年(清康熙十四年),康熙帝兩次親臨南堂看望南懷仁神父,為南堂御筆"萬有真源"匾額和"敬天"匾額,命懸掛於南堂內。1690年(清康熙二十九年),成立北京教區,任命義大利籍伊大仁(又名康和之)為主教,南堂作為主教府。此後南堂遭地震破壞。1703年,康熙皇帝御賜銀十萬兩,重新修建。1775年(清乾隆四十年),南堂不幸毀於火災,原順治和康熙帝為南堂御書的匾額及對聯全部被燒毀。乾隆帝賜銀一萬兩,赦令照先帝所賜之原貌加高加大重建天主堂,並恢復所有皇帝親筆御題之匾額和對聯等。雍正八年,北京地震,死傷約十萬人,南北二堂遭受損失。雍正賜銀一千兩從事修理。雍正年間(可能是雍正十年),南堂一度曾被關閉。1775年遭火災,后乾隆帝又賜銀萬兩,重新修復。南堂失火,所有康熙書之“萬有真元”匾額及對聯,都被火毀。高慎思、安國寧兩位神父上書引咎。乾隆帝賜銀一萬兩,飭令將天主堂照康熙例重建。所有匾額和對聯又都由乾隆帝親筆御題,完全恢復舊觀。不過,他把“萬有真元”改寫為“萬有真原”了。
道光十八年(1838年),南堂被關閉。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二月二十八日,道光皇帝才廢除了對天主教的禁令。
道光二十六年,南堂被歸還。1860年重修南堂,並由北京孟主教重開南堂。
宣武門天主堂
宣武門天主堂
1900年6月14日又遭火焚。1904年重新修造大堂及其附屬房屋,即現在南堂。現僅存兩塊石碑記載著1650年的建堂歷史。
南堂
南堂

建堂歷史

1979年12月21日,傅鐵山主教在宣武門南堂榮受牧職,成為南堂最早開放的一個重要標誌。從此,在傅主教領導下,北京教區走上健康發展的坦途。宣武門南堂成為北京教區的中心,承擔了重要的角色。現在是主教府、教區、市愛國會和教務委員會所在地。“一區兩會”的許多重要工作機構也設在這裡。
南堂堂區目前有教友五千餘人。平日三台彌撒,主日四台彌撒,主日上午十時是為北京的外交使館人員、外國商人、在京留學生和來京旅遊者開設的英文彌撒。
南堂堂區為中外信徒舉辦各種宗教聖事及活動。如:洗禮、婚配、追思等,組織慕道班、聖經分享班、愛心小組、臨終牧靈關懷等五十個團體。也為教外朋友在教堂內舉行過結婚祝福禮。
1999年10月,慶新中國成立五十周年,北京市政府撥款130萬元,將南堂修葺一新。

再次開放


南堂
南堂
南堂再次開放后,分別經歷了石玉琨神父、趙慶龍神父、張天路神父、韓文生神父、劉永斌等主任司鐸。現任本堂:趙慶龍神父;副本堂:韓斌國神父、張曉卓神父、朱傑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