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表村

覽表村

覽表村徠位於惠來縣西南部,與陸豐市甲子鎮交界,全村面積20平方公里,是祖國南疆的邊防要地,西部與陸豐三甲交界,鰲江經村中入海,村裡駐有惠來縣覽表邊防派出所,距縣城35里。覽表是改革開放以來全鎮發展速度最快的村,省道S338線由東往西貫通全境,工商業發達,有大型購物廣場及數碼電器商場數家,裝飾材料業和五金業已初成市場,覽表已發展為商業強村,是臨近各鄉鎮購物消費的最佳選擇地

地理概況


覽表村位於東經116·5 25,北緯22°54'31,地處廣東省東部潮汕平原南部,是祖國的邊防要地,全境處於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秋多南風,冬季多北風,每年7~9月多有颱風侵襲。年平均氣溫21℃,年平均降雨量約465毫米,年平均日照2039小時。全村屬沿海丘陵地形,背山面海。鎮北部有打石山,距覽表村7公里,東西走向,包括烏鴉山、雙梅山,方圓4平方公里。鰲江水系在覽表村入海,其南部有角帶石(為鰲江入海處一露出水面礁石,石上部有圓溝環繞如帶,故名).村西部為蜈蚣山,東部有瓮仔山,北部有白火石山,南部為下轄山、鱷魚山、虎空山,山下角帶石在鰲江入海處,甚為奇趣,前賢多有賦詩,距甲東大橋100多米的獨腳嶼位於鰲江的南端,是覽表村的最南端,周圍海產豐富,自古為覽表的重要漁場.
覽表村
覽表村
轄區概況
覽表下轄12個居民社區,10個郊區,居民社區分別為北宅社區,世鏗新村,北坑區,老鄉區,新鄉區,南門區,北門區,東湖區,公路南區,公路北區,生港東區,生港西區、
村郊區分為鋪山場、紅山場、雙梅山、白火石山,虎空山、下轄仔場、蜈蚣山、白沙王、角帶石,獨腳嶼(與陸豐市交界)

歷史建制


惠來縣惠城鎮西南三十五里處(現今覽表村)的聞雞亭山原名石亭山,山坡有數石可坐,傳說宋端宗景炎二年增駐師於此,后報元兵趕來,公雞提前報警,宋軍闖雞聲起程西撒,石亭也改名“聞雞亭”。在岐石鎮西南八里,距惠城鎮六十里有覽表村,該村原名鰲江村、宋末時該村三面環海一面接陸,鰲江從村前東去,是到達陸豐縣甲子鎮的要津,鰲江村后地龍埔上有塊高三尺六、長四尺半的平台石稱覽表石,傳端宗等從聞雞亭逃奔至此,剛坐石上閱覽文天祥急奏,忽報元兵趕來,陸秀夫急忙卷表背宋端宗和牽宋少帝逃走。後人不但把此石稱為覽表石,村也稱覽表村,連渡口也稱覽表渡。
惠來始置於明嘉靖三年1524年,覽表村屬龍溪都雙梅堡,民國26年1937年,屬隆江區鰲梅鄉,1952年5月屬笫五區,1956年12月成立岐石鄉,轄華清,覽表,林美,前訊,烏石,坑仔。1958年春屬紅光公社,1961年3月恢復岐石公社,1983年11月成立岐石區,轄7個鄉。1986年11月撤區建鎮,岐石鎮成立至今!轄岐石,橋頭,鋪山,華清,西埔,金雞山,烏石,湖寮,前訊,后訊,林美,坑仔,伯公嶺,覽表,雙梅,北宅村,2005年又加入,雙湖,朱埔,向寮,和雙等村。
覽表村
覽表村
2008底,覽表村總戶數2600多總人口將近2萬人,現今大多數出外就業,全鎮另有旅居國外僑胞37人,旅居港、澳同胞103人。全鎮有耕地20705畝,其中水田6444畝,旱園14261畝;山地18000畝,灘塗7600畝,鹽田1.162萬公畝。全鎮工農業產值18057.35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1752.35萬元,工業產值6305萬元。

基礎設施


公路
公路遍布全鎮,總長26.3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有公路0.44公里。2004年全鎮實現了農村公路水泥化,同時,拓建朱埔、坑仔、岐石、林美、覽表等6個花圃式路口。
郵電:岐石鎮設郵電支局,有程式控制交換機一部,傳輸設備、微波電路60條。2008年以來,網際網路寬頻得到高速發展,以覽表村尤為迅猛.
水庫
有雙梅水庫,屬小(一)型水庫,集水面積4平方公里,總庫容447.5萬立方米,1954年修築竣工。排坑水庫,屬小(二)型水庫,集水面積1平方公里,總庫容54.25萬立方米,1958年興建。
鳳山港海堤
西起鰲江橋閘覽表村南,東至華清村埔外池橋頭,堤長18.6公里,沿堤有穿堤涵閘27座。工程始建於1958年,由於當年設計標準低,建設基礎差,致不久堤圍沉陷,潮水決口漫堤多次。1999年9月經省政府批准,進行維修加固,概算投資6205萬元,工期計劃從2001年1月至2007年底,項目法人為岐石鎮人民政府。至2006年底,工程累計投資2500多萬元,加固堤長12.8公里,涵閘築建14座。海潮之患,基本解除。
鰲江水閘
覽表村
覽表村
位於覽表村南鰲江下游,西部對岸的蜈蚣山與陸豐市甲子鎮交界,1958年為防潮修築,閘堤長700米,右岸水閘8孔屬陸豐市,左岸14孔屬惠來縣,1999年全部劃歸惠來縣鰲江水閘管理所管理.1996年進行維修加固,把堤路、橋閘建設合為一體。加固后,閘壩全長680米,堤路按二級公路面修建,寬12米,高程18.5米,於1998年6月竣工,投入資金2286萬元。

工程電力


覽表村用電由縣電網供電。1982年11月建立鎮供電所,高壓供電線路由塘田變電所接入,全長19.8公里。1996年每千瓦時電價1.4元,全鎮年用電664546度,其中生活用電356860度,生產用電307684度。2002年對全鎮供電線路改造,轄區內10kv線路長59公里,低壓幹線186公里,配變壓器34台。2004年高壓線路改從溪西變電站出線,電價每千瓦時0.79元。於2003年五月中旬,發電場國家已同意建設了,惠來沿海就成為全國沿海風力發電最大的場所。惠來風電場的三個點在其沿海的東部和東南部,由於空氣氣流的變化影響,無論是冬春季的東北風,還是夏秋季的偏東風和西南風,風速都較大,且風力強勁,是一個天然的風力發電場所。去年就已發電收益的海灣石風電場,一座座風車錯落有致,從海邊望去,壯觀秀美,那風葉在悠閑地轉著,就像被小孩抓在手裡的小風車。縣裡說,目前已有德國英華威等5家國內外企業積極參與惠來風電場建設的招投標。屆時三個點的風電場全部建成投產,每年縣財政收入可增加三分之一。

經濟發展


覽表村於1983年進行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撤銷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實行家庭承包經營。改革的主要內容是:改變以生產隊為基礎的經濟核算,實行按家庭人口,平均分配口糧田和任務田,全鎮分配口糧田共16540畝,剩餘部分的耕地作承包田,由1385戶分別承包經營,承包款上繳村,作為集體經濟收入;山地、水面養殖,全部落實家庭承包經營。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最顯著的效果,是衝破20多年的集體生產,解放農村勞動力,讓大批勞動力外出做工經商,增加了農村經濟收入。1978年全鎮農村人均收入56.7元,到2006年農村人均收入3028元。
覽表村歷史上以漁業和農業為主,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種植業以糧食為主。全鎮每年糧食種植面積約1.8萬畝(以雙造計)。新中國建立后,全鎮耕地逐年減少,但單產提高,總產增加,主要是得益於新中國建立后的水利建設,使用化肥農藥,選用良種,保證糧食生產逐年增加。2006年全鎮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135畝,單產322公斤,總產6354噸;畜牧業以家庭飼養為主;水產養殖業在改革開放后,養蝦、養魚、養蚝實行承包制,年產約370噸。全鎮山地18000畝,家庭承包14413畝,主要在紅山一帶。1990年大力發展荔枝種植,2004年水果種植面積達6744畝,總產419噸。
覽表村
覽表村
現今大規模的水產承包,養殖紅藻、螃蟹、蝦、魚。

工業


覽表村的工業生產,歷史上基礎薄弱,發展緩慢。新中國建立后至1987年全鎮只有小型工廠5戶,工人130人,年產值92.7萬元。但鹽業生產歷史悠久,遠在明朝,就有林美圍,為潮陽隆井都鹽場之一。1987年全鎮有鹽田11505公畝,參加製鹽生產工人2087人,年產食鹽2962噸。1990年鹽田實行家庭承包,生產技術沒有大的改進,產量很低,鹽田長年失修缺養,滲漏嚴重,有的甚至荒廢。1994年引進港商投資,創辦偉興制衣有限公司,錶鏈廠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有自動、手動織布機及縫紉機200多台套,職工280人。2006年底,鄉鎮工業79戶,從業人員20970人。

商業


覽表村歷史上即為交通要道,覽表渡為廣東十八渡之一,商旅繁榮。新中國建立后,發展了供銷合作社,群眾可以就地買賣。改革開放后,個體商業和私營商業有所發展。 2004年鄉鎮企業中的批發零售商店有31個,從業人員770人,個體商業登記300餘戶,集貿活躍。現今覽表村在鎮里已是最為活躍的商業社區。
現覽表村擁有多家商業用品食品批發市場,服飾日常用品大型商店。生活水平已經達到全鎮最好。

文化教育


文化
覽表村地方方言為潮州話,極大多數信仰佛教(有著著名的定江廟(媽祖廟)和真君廟(關帝廟))著名文化流傳有潮劇。每逢年底謝神日或神誕都會舉行大型的文娛活動。
教育
覽表村
覽表村
覽表村歷史上曾出現過幾個著名文人,清朝時曾經出過一位武舉人。新中國建立后,教育得到進一步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以公辦、民辦齊上的辦法,發展教育,使義務教育達標。現有覽表學校(九年義務教育全程學校)、培新小學、東陽小學及其他民辦幼兒園。

衛生


覽表村的衛生醫療事業,在新中國建立初期,僅有幾家中藥店,幾個坐堂中醫。1956年農業社培養一批青年衛生員,解決常見病的醫治。1961年建立了岐石公社衛生院,到2004年有中西醫師16人,病床10張。還有坑仔村績順骨傷科醫院,是由一所祖傳的骨科診所發展起來的私人醫院。1999年新建院址,佔地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7800平方米,總投資700萬元。2004年全院醫療工作人員50人,設病床60張,服務範圍遍及省內各地。華清衛生院,屬私辦衛生院。1994年投資35萬元,佔地面積2800平方米,建築面積980平方米,有醫師6人,病床30張。除以上公私醫院外,全鎮有31戶個體診所,散布在全鎮各村執業。

村政府


覽表村政府位於揭陽市惠來縣隆江鎮至汕尾市甲子鎮交界處,即覽表村道路中段(此道路命名廣東省道S338),此處亦是覽表村人流最多的地段,佔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在村政府工作的村幹部約50人,村政府主要處理村裡大小事務!

名勝古迹


徠古榕樹
位於地龍埔覽表學校面前,樹身直徑1.5米,高22米,樹冠直徑31米,至2004年已有300年的樹齡,據考證是全縣最大的一株樹。
石人公
位於覽表村,該石高聳於群石之中,遠看似一坐著的老人,故稱石人公。1995年群眾集資10萬元,把石人公周圍闢為休閑場地。
石壁
是一個面臨淺海的石壁,其中有一個凹陷的位置在位置中間有一條裂縫伸延至淺海近處看好像是有人坐在石位上垂釣。傳說是姜太公垂釣之處。
石娘山
是一個很獨特的石頭小山,長得很像一個美麗的姑娘。傳說是一個妻子在山上等待丈夫的歸來可是不知何原因她的丈夫始終沒有歸來,一天又一天美麗的姑娘化成的石像。本來在山下叫吼可以聽到很清脆的回聲可在人為的破壞和建築的靠近后現在已經聽不到回聲了
地龍埔
位於覽表村中心處結構是紅土,地龍埔中有三塊大小不同的石頭。傳說是一條龍化成的。歷史傳說傳說宋端宗景炎二年增駐師於此,后報元兵趕來,公雞提前報警,宋軍闖雞聲起程西撒,石亭也改名“聞雞亭”。在岐石鎮西南八里,距惠城鎮六十里有覽表村,該村原名鰲江村、宋末時該村三面環海一面接陸,鰲江從村中流過,是古時溝通潮(汕)惠(州)的要津,鰲江村后地龍埔上有塊高三尺六、長四尺半的平台石稱覽表石,傳端宗等從聞雞亭逃奔至此,剛坐石上閱覽文天祥加急奏表,忽報元兵追趕,陸秀夫急忙卷表背宋端宗和牽宋少帝西 走。後人遂把此石稱為覽表石。
角帶石
位於鰲江入海口(接近甲東大橋),為一露出水面礁石,上有圓溝環繞如帶,故名角帶石,甚為奇趣,前賢多有賦詩.
虎空明鏡池
位於覽表村虎空山中,池明如鏡,不染塵埃.
玉璽定波
位鰲江江心之中的一個小島,島上有一塊巨石,石頭的形狀如一塊印綬,形似印綬,取名“玉璽”.由於一眼望去水色漣漪而偶爾又小有波濤,石頭就好像上天有意投放下此江中,以鎮江中偶有波濤,以佑鄉中安寧. 為此古人命名為(玉璽定波)。
鱷魚山
覽表村
覽表村
位於虎空西南的一座小山丘,遠遠望去,猶如蟄伏的鱷魚正在覓食.另山上建有覽表百姓墓,香火頗盛.

特產


個子大小不等。膏飽滿,味道清淡香甜。營養豐富,味道香甜,是別的海鮮所不能比擬的。現今養耗人不多。
紅藻
藻類一般養殖來作為水產飼料,紫菜。
白蝦
又稱明蝦,白剌蝦,白色半透明,皮薄軟,肉厚嫩,味極鮮甜。
螃蟹
個頭一般,味道鮮美是有錢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綠豆碾碎為餡,入口香甜,香味滿嘴,越嚼越有味。
明糖
覽表村
覽表村
由糖、特製粉加植物油做成,為甜食品一般都用來送禮、當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