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邦唐廓節
帕邦唐廓節
帕邦唐廓節是熱振格培林寺的傳統節日。熱振格培林寺座落在距拉薩北面240公里的林周縣唐果鄉境內。最初只是“純宗教性”的轉經活動,後來逐漸發展成為除宗教活動外農牧民還進行各類商品交換,開展文娛活動的綜合性節日。
帕邦唐廓節是熱振格培林寺的傳統節日。
熱振格培林寺座落在距拉薩北面240公里的林周縣唐果鄉境內。相傳,在很久以前,這裡曾是一座光禿禿沒有一棵草木的荒山,後來藏王松贊干布在這裡洗頭,把洗髮的水灑在山坡上,並祈禱祝福,於是長出了兩萬五千棵翠綠的柏樹。
振”是指“根治一切煩惱,持續到超脫輪迴三世界為止”的意思。
在西藏歷史上,除達賴,班禪活佛外,地位最高的莫過於五位“呼圖克圖”了,而熱振活佛便是其中一位。一、二世熱振活佛是兩位在西藏歷史上頗有威望,學識淵博的“噶丹赤巴”。三世熱振活佛曾出任“攝政王”。四世熱振活佛為偉大愛國主義者九世班禪的經師。從這些我們看出。熱振寺在藏傳佛教寺院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在熱振寺的西側有一個著名的“帕邦唐”,被僧俗尊為“聖道”。“帕邦”意為巨大的石頭,“唐”意為草坪或草壩。熱振寺里供奉的主尊是“降白多吉尊佛”(妙集金剛)。藏族民間傳說,每逢藏曆羊年七月十五日,以密集空行母荼吉尼、卡珠瑪、桑瓦益西等十萬天女下凡,並且諸路女神在此設壇集會超度眾生。依此傳說,在歷史上形成沿襲著這個傳統的民間宗教節日。所以每逢這一天,各地的善男信女和虔誠的信徒們,千里迢迢,雲集在這塊美麗的磐石草場上,敬獻各種供品,念經誦咒,祈禱平安昌盛,百業興旺,功德圓滿。
熱振“帕邦唐廓節”,最初只是“純宗教性”的轉經活動,後來逐漸發展成為除宗教活動外農牧民還進行各類商品交換,開展文娛活動的綜合性節日。因此,這裡變成了商品交易的場所,這裡彷彿是帳篷的世界,五花八門的商品,熙熙攘攘的人群,增添了節日的氣氛。
藏曆羊年七月十五日,是“帕邦唐廓節”最為精彩隆重的一天。上午的“賽馬”和“搶措”活動扣人心弦。賽馬場在磐石草場的北側,賽前騎手們都要策馬圍繞著桑煙香火堆轉上幾圈,以圖吉利。按照傳統慣例,參賽的馬匹中必須有一匹是白色的,騎手們的參賽服裝也不例外。比賽時,身著白色服裝的騎手和白馬必須首先到達終點,以示吉祥。賽馬場上圍觀的人群排成了兩堵長長人牆,每當身著各式服裝,頭戴尖帽的騎手們,揮舞著鞭子,急馳而過時,便會引起陣陣驚嘆和呼喊聲。賽馬結束后,由熱振寺的高僧向優勝者頒發獎品敬獻哈達。
中午十二時半,在傳說密集空行母親荼吉尼、卡珠瑪、桑瓦益西為首的十萬女神設壇“熱振帕邦座”的時刻、為他舉行祭禮侍奉上師吟經活動。在誦經喇嘛們的帳篷前有一座供奉祭禮的石盤壇,這就是“措”。“措”大致成梯形,“措”頭用酥油花裝飾,組成花邊,中部呈輪迴圖果。圖案前供奉著一隻剝皮的全羊。“措”身為紅色,上面擺放著一排排“多瑪”糌粑團。 “措”的周圍都是信徒們奉獻的各類糕點。供食“措”製作十分精細,它吸引著許許多多的信徒。帳篷內熱振寺的喇嘛們在念誦著《上師供》經,帳外的人群卻在焦急地等待著,如能分享到一點點供品便可吉祥如意。等喇嘛們誦經過後,人們便一涌而上,搶到“措”的人高高興興還帶回家讓親友們分享,瞬間,成堆供品“措”已無影無蹤了。
下午是“熱振帕邦唐廓”節日的高潮-“羌姆”,俗稱跳神。跳神是西藏傳統民族文化中十分古老,又獨具特色的藝術種類。它奇妙的想象,動人的故事情節,吸引著世世代代的僧侶和百姓。熱振跳神屬於噶當派四供之一的外供,是瑜伽師“阿密強久仁青”的創舉,據說,當時只有一項跳神形式。到嘉慶二十年,清中央政府授權熱振呼圖克圖掌管熱振寺,據稱,有一次夜間他夢見了神在跳。從此,他在原有一個跳神節目的基礎上增加了許多跳神節目。四世班禪羅桑曲結活佛,於公元一六0四年,前往熱振寺講經說法,他也夢見了神在跳,於是又增加了跳神新內容。而五世熱振活佛當攝政王時,又從蔡公堂寺那裡學習跳神,從布達拉宮內朗傑扎倉學習模仿跳神都搬進了熱振寺的跳神之中。這樣,經過若干年的演變發展,使現今熱振寺的外供跳神增加到十二項,內容極其豐富。
熱振寺的跳神地點背靠一道鑲有石刻的瑪尼牆,面向一個很大的斜坡,這有利於觀眾觀看。跳神隊伍中全是熱振寺的年青喇嘛,隨著法號和鼓樂聲的起伏,每組跳神儀式都有聲有色,人們從各種舞姿,各類面具,各種鬼神形態可以領悟出真、善、美的情感及驅魔降妖弘揚佛法的美好祝願。傳統的跳神表演,贏得了觀眾陣陣掌聲,歷時幾天的“帕邦唐廓”節便在那粗獷而古樸的舞姿中降下了帷幕,人們的各種期望在虔誠的祈禱聲中,在鼓樂轟鳴的樂器聲中,在跳神的咚咚舞蹈聲中得到了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