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型攻擊核潛艇
中國海軍隸下的一型核動力攻擊型潛艇
091型攻擊核潛艇(設計代號:09-I,北約代號:Han-class,譯文:漢級,綽號:獨角鯨),是中國海軍隸下的一型核動力攻擊型潛艇。
091型攻擊核潛艇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是中國在沒有外援情況下,完全獨立設計建造,所有零部件均為國產。
091型攻擊核潛艇首艇於1968年開工,1970年下水,1974年服役。2009年403號艇在中國海軍成立60周年大閱兵上公開亮相,已退役兩艘,仍有三艘在役,2017年401號艇在青島中國海軍博物館對公眾開放。
核潛艇的水下作戰能力比常規動力潛艇要強悍的多,它配備的核動力推進系統幾乎不需要氧氣和補充燃料,世界第一艘核潛艇美國“鸚鵡螺”號擁有幾乎無限的續航能力,由於推進系統功率巨大,所以核潛艇的潛航速度遠高於常規潛艇。核潛艇的潛航速度一般在30節左右,並且可以長時間保持20節以上的高速,這是常規潛艇無法做到的,另外核潛艇的噸位大、內部空間和載荷也非常大,可以配備更大孔徑的聲吶、更多的武器,攻擊能力也要遠高於常規潛艇,當然核潛艇的成本和費用昂貴,尤其是核動力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對於經濟技術水平要求非常高,一般國家難以企及,所以全世界只有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以及印度擁有核潛艇。
世界第一艘核潛艇美國“鸚鵡螺”號
20世紀50年代初期,由於核潛艇的作戰優勢明顯,世界大國紛紛啟動研製建造核潛艇。1952年6月14日,在美國格羅頓舉行了鸚鵡螺號核潛艇鋪設龍骨的儀式,1954年1月21日,世界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下水,並於1954年年底全部竣工。1957年1月17日“鸚鵡螺”號核潛艇開始試航,宣告了核潛艇的誕生。蘇聯第一代攻擊核潛艇是北約稱為N級的627型攻擊核潛艇,該級潛艇於1955年開工設計,1958年開始服役。英國自1954年起開始實施核潛艇研製計劃,其第一艘多用途核潛艇無畏號於1963年正式服役。1956年,法國也開工建造第一艘核潛艇Q-244號艇及其反應堆。
1958年6月,中國第一座核反應堆正式建成並投入運轉,幾乎同時,開始考慮中國海軍發展核潛艇的問題了。其後不久,一份由各方面專家起草的報告便上報中央,提出中國應該發展核潛艇。這份報告得到了中央的批准,毛澤東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中國核潛艇建設從此起步。首先成立了以海軍副司令員羅舜初為組長的四人小組,負責領導核潛艇工程。隨後,海軍和一機部共同組建了核潛艇總體研究室,二機部則組建了反應堆研究室,由海軍裝備部長於笑虹負責協調工作。當時科技人員手中2張模糊的美國核潛艇照片是他們的全部參考資料。后經批准,海軍相繼組建了702基地、水聲、熱動力等6個研究所。
1959年1月,海軍科學技術研究部成立,統一領導這6個研究所。這裡彙集了彭士祿、趙仁愷、夏銅、黃旭華、李毅、孟戈非、連培生等著名科學家。
1961年7月,中央軍委批准成立了海軍艦艇研究院,由劉華清任院長。 1962年,前蘇聯從中國撤走了全部原子能專家,加之中國正經受著經濟困難,為了給原子彈讓步,核潛艇工程暫時下馬,但保留了一支50多人的核動力研究班子,繼續從事理論研究和實驗。
1962年,中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彭士祿開始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只有5張模糊不清的國外核潛艇照片加上一個玩具模型——中國在核潛艇的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識近乎為零。通過“自教自學”,經過兩年的努力,基本上摸清了核電站、核動力裝置的基本情況。
1965年起,中國開始建造陸上的模擬反應堆作為未來核潛艇的動力。制訂了研製兩種核動力潛艇的計劃,包括一種核動力攻擊型核潛艇,以及在此基礎上改裝出的彈道導彈核潛艇。
1965年,彭士祿負責主持核動力裝置的論證、設計、試驗以及運行工作。
1965年3月,核潛艇工程再次上馬,並確定了“先研製反潛魚雷核潛艇,再搞導彈核潛艇”的分兩步走的方案,同時任命彭士祿、黃緯祿、趙仁凱、黃旭華為核潛艇總設計師,並要求全國兩千多個廠所院校、上萬名科技人員配合攻關。
1965年8月,中國第一代核潛艇正式開始研製。
1966年,第一艘091型核潛艇(長征1號,舷號401)開始總體設計,並建造了一個1:1的實體模型。
1968年,開工建造。
1968年5月,開始放樣,11月開始總體建造並於1970年4月完成了首艇的總體試水。同時陸上模式反應堆也於1970年4月28日安裝完畢,並在5月1日正式開始試車。
1970年7月17日凌晨2時,中國核潛艇陸上模擬堆開始提升功率,7月30日,試驗達到滿功率,宣告陸上模擬堆正式建成。在糧食不夠、靠野菜充饑的年代里,沒有電腦,僅有一台手搖計算器,靠拉計算尺、打算盤,僅用6年,1970年8月30日,中國建造的1∶1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啟動試驗,實現了滿功率運行。
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完成下水,並開始進行設備安裝工作。艇上零部件有4.6萬個,需要的材料多達1300多種,沒有用一顆外國螺絲釘。
1971年4月開始系泊試驗,6月第一次全艇聯合試驗開始進行,接下來是核潛艇水下啟堆試驗。7月開始用核能發電,主機試車考核,8月15日開始海試。
1971年8月23日,該艇第一次以核動力航行駛向試驗海區,進行檢驗性試航。
1974年8月1日建軍節,長征1號正式入役,中國從此昂首進入了核潛艇國家的行列。此後,又有多艘攻擊型核潛艇建成服役。
1974年8月7日,長征1號交付海軍使用。
1985年冬末,中國“長征3號”核潛艇進行了遠洋航行訓練,在長達數月的遠航訓練中,該艇穿峽谷、走暗流,並與國外艦船進行巧妙周旋,終於打破了由美國“鸚鵡螺”號創造的核潛艇最大自持力84天的記錄。
1988年,中國核潛艇又進行了極限深潛試驗,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也參加了這次頗具危險性的試驗。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這兩次試驗既證明了中國核潛艇建造水平是高的,是有作戰能力的,也為今後的進一步改進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礎。
1974年8月至1990年12月間,091型攻擊核潛艇先後服役。
1980年代末,該型艇的前兩艘接受了升級改裝,並於2000-2001年退役。
091型攻擊核潛艇自服役以來一直受到各種問題的困擾,包括水下噪音過大、武器系統不完備等。後續艇較早期的有較大不同,一開始即加裝了消聲瓦,各種設備均進行了升級,被稱為091-II級,同時亦於1998年進行了進一步升級,安裝了效率更高的消聲瓦,可能改裝了武器。
091型攻擊核潛艇指揮塔圍殼位於艇體中部稍後位置,潛水舵位於其中高度前緣。指揮塔圍殼前緣垂直,后緣向後略傾,底部圓滑。尾部採用錐尾,尾舵高聳,前緣略傾,后緣垂直。圍殼舵與十字型尾操作面布局,雙層船殼,配備4個尾舵。艇上主要設備都位於甲板的第二層,包括潛望鏡、艦載雷達、通訊和衛星導航設備等。
091型攻擊核潛艇通常在中國近海活動,有時也會前出到敏感海域。
1996年,台灣海峽導彈危機中,一艘091型核潛艇滲透到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中,實際上亦證明091級的雜訊和技術水平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落後。
2004年11月,一艘091型核潛艇被日本海上保安廳在石垣島近海發現,而日本政府在事發三小時后才下達海上警備行動命令,引起日本國內軒然大波,這就是著名的漢級核潛艇穿越事件。
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獨立自主地發展出了核潛艇,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迹,它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防實力、科技實力和國際威望。展望未來,將會有更多、更先進的中國核潛艇游弋在藍色大洋之中,成為令任何來犯者望而生畏的“深海猛鯊” 。
中國已盡最大努力減少該型核潛艇的噪音,中國在過去40年中對該型核潛艇進行了數次升級改造。“在過去20年間中國海軍對潛艇的使用表明,091型核潛艇並不像美國媒體所說的那樣噪音巨大,但應當承認091型核潛艇的噪音水平也不像同一時期的美國海軍俄亥俄級核潛艇那樣低。”儘管與美國核潛艇相比,091型核潛艇大約落後20年,但它仍可對美國航母構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