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蛃

石蛃

石蛃目(Archaeognatha)是現存最原始昆蟲的代表,生活在潮濕的落葉、朽木、蟻巢中。雖然石蛃已經有了昆蟲式的外露口器,但上顎還是原始的單關節。

石蛃目昆蟲統稱石蛃。因其有原始的上顎而得名。石蛃的腹部末端有3根尾絲,即1對側尾須和1根中尾絲,且中間的中尾絲明顯長於兩邊的側尾須。

石蛃的適應性很強,通常生活在陰暗潮濕處,如苔蘚地衣上、石頭縫隙中、石塊下等地。主要取食藻類、地衣、苔蘚、真菌、腐敗的植物。但是在陽光明媚的夏天,我們通常可以在裸露的岩石上,發現出來曬太陽的石蛃。

石蛃在琥珀中並不罕見,在琥珀中的出現概率很高,保存完整的也很多。

形態和衣魚很相似,區別在於石蛃有較大的眼睛,中尾絲明顯長於側尾須。石蛃身體較小,胸部較粗,背側隆起,向後逐漸變細,體表常具鱗片。觸角長,呈絲狀,無翅。

介紹


中文名:石蛃
分類:石蛃科 Machilidae,石蛃目 Thysanura
形態特徵:這也是觀察、採集、拍攝石蛃的大好時機。全世界已知石蛃約300餘種,中國則只記錄了10餘種。

石蛃的演化


石蛃目(Archaeognatha)是現存最原始昆蟲的代表,生活在潮濕的落葉、朽木、蟻巢中。雖然石蛃已經有了昆蟲式的外露口器,但上顎還是原始的單關節。
石蛃
石蛃
石蛃原始的昆蟲是由什麼動物進化而來呢?科學家推測,昆蟲的假想祖先應該是具有同律體節的蠕蟲狀動物,每個體節都有一對附肢。這樣的祖先在進化成昆蟲的過程中,身體前部的幾個體節集中並癒合形成了頭部,這些體節上的附肢則演變成了觸角和口器;緊接在頭部後面的三個體節仍然保持各自獨立,但是每一個體節發育了一對強有力的運動器官——足,後來還發育了兩對翅膀,形成了昆蟲胸部的運動中心;胸部後面的體節變化很小,但是附肢卻一般都退化掉了,僅有腹末體節的附肢演變成了尾須和產卵器官。在那個最早的昆蟲出現的時候,地球的陸地由一個巨大的位於南半球的古陸和位於赤道的比較小的大陸組成,由於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沒有更大的動物同它們競爭,昆蟲慢慢地演化並在這兩個大陸上擴展開來,畢竟,還需要幾千萬年後才會有慢騰騰的兩棲動物來到陸地上,而且這些緩慢的兩棲動物還不能遠離水邊,擴散的範圍非常小,所以對於昆蟲來說,除了昆蟲自己和其他一些節肢動物。石蛃有一個原始的顎,可以有效地咀嚼食物。這樣的顎只在有翅的昆蟲中找得到,不同於衣魚或者石蛃的兩段式顎,因此科學家猜測這種動物可能有翅膀。不過由於這個化石來自溫泉,一個不能讓翅膀完好保存的地方,在石蛃化石中沒有發現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