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里鄉
灣里鄉
灣里鄉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城西部,東臨花亭、葛溪,西界貴溪白田鄉,南接清湖,北毗中畈。灣里鄉還是方震同志的故里,該鄉面積61.17平方公里,轄11個村委會,總人口1.7萬左右。
灣里鄉是方震同志的故里,全鄉轄區總面積61.1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421畝,其中旱地面積64畝、林地面積46975畝、水面面積8245畝,其中宜果荒坡45000畝,主要為丘陵紅壤地,1999年工農業總產值為2492萬元。灣里鄉東西高、中部及南北低,最高點廟腳里,海拔139米;最低點廣興,海拔50米。境內屬於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8℃。1月平均氣溫5.7℃,7月平均氣溫29.6℃。無霜期263天,年降水量1816毫米,自然條件非常適宜於發展南方早熟梨生產。
弋(陽)樂(平)公路、周(店)廣(興)線兩條穿進境內。
鄉政府駐地設在汪坡山,距縣城9公里。
明太僕卿周一經墓(官源)、明李氏宗祠(西李)、蓮塘寺舊址(寺背)
灣里鄉明清時屬萬灣里鄉,民國初屬四區,後為西李鄉,民國36年為粟源鄉,1950年分屬周店、廟前、廣興鄉。1956年為廟前、灣里鄉。1958年為廟前、灣里兩公社,1962年合併為灣里公社,后改為灣里鄉。灣里鄉轄官源村、廣興村、西李村、李橋村、廟前村、周店村、湖橋村七個村委會,87個村小組,人口4253戶,16550人,勞動力11131人,是弋陽縣主要產糧區之一。
灣里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弋陽腔”的發源地之一。在西李村委會西李村有建於明宣德年間的明李氏宗祠,宗祠古戲台保護的相當完好,是省重點文物單位之一;在距縣城10公里的官源村委會寺背村有建於晉代的蓮塘寺,寺內保留完好的三寶金剛羅漢諸佛像及壁畫,文化價值極高。還有明太卿周一經墓地,位於官源村委會。灣里鄉還是長征幹部方震、方明、余龍貴同志的故鄉。早在蘇維埃政權時期,這裡點燃了革命的火種,於1930年7月在孫家村成立了二區區蘇維埃政府,機關設在孫家村。
碳酸輕鈣生產車間
在發展農業的同時,灣里鄉始終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實行以工富鄉的戰略.引資2000萬元在周店村建立了弋陽縣雪字碳酸輕鈣第一、二公司,年實現稅收達30萬元。引資500萬元建立了江西洪富木膠合板廠。引資2600萬元在廟前村建立了江西環球生物化學有限公司。灣里鄉還利用紅壤優勢建立了9個紅磚加工廠,形成了弋陽縣最大的紅磚加工生產基地。灣里鄉以逐步形成了以碳酸輕鈣生產為龍頭,以紅磚加工為基礎的工業生格局,極大地促進了灣里鄉經濟的發展。灣里鄉位於樂江沿線,距弋陽縣城約9公里,周毛公路貫穿灣里鄉,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因地制宜,以灣里鄉優勢,在大力發展優質稻種植同時,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水果種植。灣里鄉的楊梅、紅心李、桃子、雪梨等水果種植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工業方面,灣里鄉充分利用近城郊的優勢,強抓招商引資工作,以工業富鄉,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已形成了以碳酸輕鈣生產為龍頭的樂江線工業帶,以紅磚加工生產為核心的本土特色行業,取得了較好的規模效應。弋陽雪字碳酸鈣有限公司是灣里鄉引進的弋陽縣第一家碳酸鈣企業,在鄉黨委、政府的真摯關懷和真誠服務下,該企業在“以商招商”成功引進雪字二公司的同時,先後投資近2000餘萬元,擴大企業規模,僅07年就注入資金400餘萬元進行技改擴建和污水排放處理,不但有利地保護了當地農民切身利益,融洽了企業和群眾的關係,還大大地提高了企業效益。2007年公司的銷售額由06年的1000餘萬元上升到1500餘萬元,年創稅也由06年的29萬元上升到53萬元。江西環球生物化學有限公司在建廠伊始,周邊百姓經常滋事生非,企業無法正常生產。鄉黨委、政府急企業之所急,組織精幹隊伍,以情說服,以法征服,成功解決了周邊糾紛,使企業得以正常運轉。2007年該公司產值達2200萬元,創稅60萬元,較2006年增加6倍,並成功引進弋陽縣唯一具備從事危險貨物運輸資質的昌平貨物運輸有限公司,增加了鄉財政稅收20餘萬元。
柑桔
灣里鄉
幹事業,幹部是關鍵;要發展,群眾是根本。灣里鄉黨委、政府一班人深知幹群關係融洽的重要性,為進一步改變機關作風,促進機關幹部深入一線,把工作中的問題發現解決在一線。鄉黨委、政府結合縣委開展的“三民”好班子的創建活動,在全鄉黨員幹部中推行“村組一線工作法”,印製了干群連心卡,發放到村、組一級幹部手中。每年年初,村小組長,村民代表同村委會幹部一起,參與掛點、包村幹部的挑選,把認識、熟悉村組幹部作為機關幹部的底線,把“察民情、聽民聲、解民憂、連民心、幫民富、取民信”作為機關幹部的工作準則,踏踏實實為人民服務。幹部隊伍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