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酒
止酒
《止酒》是晉宋之際大詩人陶淵明閑居時所創作的一首五言詩。此詩首六句敘寫淡朴生活及天倫之樂;次六句抒寫酒之不可止;接著四句為過渡,似一勸一答;末四句說明止酒利身,直至成仙。全詩以幽默詼諧的語言,說明詩人自己對於酒的依戀和將要戒酒的打算,每句都用一“止”字,讀來風趣盎然,具有民歌的情調。
止酒
居止次城邑,逍遙自閑止。
坐止高蔭下,步止蓽門裡。
好味止園葵,大懽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無喜。
暮止不安寢,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營衛止不理。
徒知止不樂,未知止利己。
始覺止為善,今朝真止矣。
從此一止去,將止扶桑涘。
清顏止宿容,奚止千萬祀。
⑴止酒:停止飲酒,即戒酒。止:已,停止的意思。
⑵居止次:家住在。居止:居住。次:舍止之處。
⑶閑:閑靜。止:句末助詞。一說閑止即閑居,家居無事之意。
⑷蓽(bì)門:猶柴門。蓽,同“篳”,用荊條或竹子編成的籬笆或其他遮攔物。這兩句是說,坐歇在高樹蔭下,步行限於柴門之內。
⑸止園葵:只有園中的葵菜。
⑹大懽(huān):最大的歡快、樂趣。止稚子:莫過於和幼兒在一起。懽:同“歡”。
⑺營衛:氣血經脈與御病機能。中國古代醫學認為營和衛是維持、調節人體機能的兩大要素。營指由飲食中吸收的營養物質,有生化血液,營養周身的作用。衛指人體抗禦病邪侵入的機能。止:止酒。不理:不調理,不調順。
⑻將止:將到。扶桑涘(sì):指神仙所居之處。扶桑:古人認為是日出之處。涘:水邊。
⑼清顏止宿容:謂停到清癯的仙顏代替舊日的容貌。宿容:平素的模樣。
⑽奚止:何止。祀(sì):年。
我家住在城市附近,逍遙自得十分悠閑。
閑坐在高樹濃陰之下,散步也只在柴門裡邊。
好味道不過是園中的葵菜,大高興也只有稚子承歡。
平生不肯停止飲酒,停止飲酒將會心裡悶煩。
晚上停飲就不得安睡,早上停飲就起床遲延。
天天都想停止飲酒,停止了氣血經脈將會虛孱。
只知道停止飲酒就不快樂,不知道停止了好處多端。
開始覺得停止飲酒是件好事,今天才真正與酒絕緣。
從此一直這樣停止下去,將停止在扶桑樹生長的水邊。
清朗的臉容停止在年輕的模樣,何止一千年一萬年。
此詩大約作於東晉元興元年(402年),為陶淵明閑居時所作,當時陶淵明三十八歲。此詩與《和郭主簿二首》創作時間相近。這時陶淵明住在上京里(今江西九江市郊)老家,家境尚有略見優裕的底子。估計是親人再三勸其戒酒,陶淵明也“決心”戒酒(事實上後來破戒,親人們也不再阻止了),便寫了此詩。
陶淵明可以辭官,可以守窮,但不可一日無酒,飲酒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嗜好。所以對於他來說,停止飲酒將是十分痛苦的事情。但陶淵明卻以幽默詼諧的語言,說明自己對於酒的依戀和將要戒酒的打算。詩中每句用一“止”字,讀來風趣盎然,具有民歌的情調。
這首詩大意並不難懂,總體來說是因為飲酒傷身,要“止酒”(戒酒)罷了。但這首詩的“止”字解釋起來還真麻煩,如果全按“停止”(戒除)解釋,“坐止高蔭下,步止蓽門裡。好味止園葵,大歡止稚子”這四句就解釋不通了。“止”古代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止於”,說得直白點,就是“停留在……上面”,那麼“高蔭”“蓽門”“園葵”“稚子”就是都淵明樂意停留在這上面了。但按這個意思解釋後面“止酒”又解釋不通了。因為“徒知止不樂,未知止利己”,這兩句明顯是說“只知道戒了酒不爽快,但不知道戒了酒對自己又好處”。看來這篇中的“止”字,還是前後分成兩個意思的。
另外,這首詩在形式上有個特點,每句都帶一個“止”字。朱自清先生推測此體早已有之。既然早有此體,就應該有所留傳。但在陶淵明此詩之前,又沒有例子流傳下來。這未免讓人對朱自清的推測難以信服。清代陳祚明和吳瞻泰都認為這種每句中含有同一字的寫法是陶淵明開創的。即使如朱自清所說,此前已有此體,陶也當是此體較早的作者之一。當然這種寫法被後人發揚廣大了。明代薄命才女賀雙卿,有一首《春從天上來·餉耕》,就是這種詩詞極至。
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止酒詩》云:“坐止高蔭下,步止篳門裡。好味止園葵,大歡止稚子。”余嘗反覆味之,然後知淵明之用意,非獨止酒,而於此四者,皆欲止之。故坐止於樹蔭之下,則廣廈華堂吾何羨焉?步止於篳門之里,則朝市聲利吾何趨焉?好味止於瞰園葵,則五鼎方丈吾何欲焉?大歡止於戲稚子,則燕歌趙舞吾何樂焉?在彼者難求,而在此者易為也。淵明固窮守道,安於園丘,疇肯以此而易彼手?
清代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故作創體,不足法也。
清代吳瞻泰《陶詩匯注》:一句一“止”字,創調。
近代朱自清《陶詩的深度》:《止酒》詩每句藏一“止”字,當系俳諧體。以前及當時諸作,雖無可供參考,但宋以後此等詩體大盛,建除、數名、縣名、姓名、藥名、卦名之類,不一而足,必有所受之。逆推而上,此體當早已存在,但現存的只《止酒》一首,便覺得莫名其妙了。
現代龔望《陶淵明集評議》:重疊無數“止”字,渾然無痕迹,不獨其節之可欽,其才亦可愛也。
陶淵明(365~427),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於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一生大略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28歲以前,由於父親早死,他從少年時代就處於生活貧困之中。第二時期,學仕時期,從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29歲到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年)41歲。第三時期,歸田時期,從義熙二年(406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歸田后20多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他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了田園詩一體。陶詩的藝術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後人編為《陶淵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