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江北口大橋

溫州甌江北口大橋

兩橋之“合”一,發生在從溫州樂清黃華到溫州靈昆島的這一過程中,項目全長約7.9公里,被稱為溫州甌江北口大橋。

整個大橋的建設工期為60個月,預計2021年建成通車。建成后,溫州甌江北岸的百姓過江到溫州機場將從過去的1個多小時縮短至15分鐘。

“甌江北口大橋是世界上首座三塔四跨雙層鋼桁梁懸索橋。被列為交通運輸部首批“綠色公路”,也是國內首次在項目全壽命周期應用BIM技術的橋樑工程。”

項目簡介


甌江北口大橋
甌江北口大橋
溫州甌江北口大橋項目(簡稱“本項目”)是甬台溫高速公路複線和溫州市南金公路兩大項目跨越甌江的控制性工程,其中甬台溫高速公路複線是國家高速公路G15W3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金公路是國家公路網規劃中新增G228國道在浙江省境內的重要組成部分。本項目是目前我國乃至世界上技術難度最大、建造工藝最為複雜的橋樑之一,主橋為“三塔四跨雙層鋼桁梁”懸索橋(主纜跨度230+800+800+358m),高速公路位於上層,南金公路位於下層,結構新穎獨特,系國內外首座三塔四跨雙層鋼桁梁懸索橋。
斷面
斷面
本項目高速公路起點位於黃華鎮,順接甬台溫高速公路複線南塘至黃華段,跨甌江北口,止於靈昆島,接甬台溫高速公路複線靈昆至閣巷段,路線長約7.9公里,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33.5米;南金公路實施起終點分別接南金公路樂清段和靈昆段線位,路線長約3.9公里,採用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32米。本項目估算總投資約91億元,建設工期約60個月。

參建單位

項目業主:溫州甌江口大橋有限公司
項目設計單位:浙江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聯合體

項目進展

2013年5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 年-2030 年)》的通知,本項目被列入國家公路網規劃,視同立項。
2015年1月21日-24日,國家發改委委託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在溫州召開了本項目工可報告諮詢評估會。
2015年3月11日,交通運輸部委託部規劃研究院在北京召開了本項目工可報告評審會。
2015年11月18日,交通運輸部出具本項目工可審查意見。
甌江北口大橋
甌江北口大橋
2015年12月19日,本項目工可報告獲國家發改委批複。
2015年12月24-25日,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在溫州組織召開本項目初步設計預審查會議。
2016年1月4日,本項目臨建工程開工。
2016年3月23-24日,交通運輸部在溫州組織召開本項目初步設計審查會議。
2019年
5月31日,本項目已完成年度投資額48%,項目累計完成投資額38.81億元,橋樑總體形象進度43.9%。
6月10日,溫州甌江北口大橋北塔順利實現封頂。 
2020年
3月26日,世界首座三塔四跨雙層鋼桁梁懸索橋——溫州甌江北口大橋的南塔封頂。 
11月30日,溫州甌江北口大橋中塔順利封頂,至此,大橋所有主塔建設完成。截至11月底,大橋累計完成總投資額62.53億元,總體形象進度達73.2%。 
12月29日,溫州甌江北口大橋中塔深槽索鞍順利吊裝完成,起吊高度150米左右。待索鞍全部完成後,施工方將在2021年1月初下放先導索,準備貓道架設啟動工作。 
2021年
1月4日上午,隨著牽引船上的先導索成功從南塔牽至中塔,溫州甌江北口大橋先導索順利過江,這為北口大橋上部結構施工提供了空中通道,為下一步貓道架設奠定了基礎。 
2月9日下午,隨著中塔與南塔之間貓道的最後一塊側網鋪設完成,標誌著溫州甌江北口大橋貓道面網全部鋪設完畢,大橋貓道面網全線貫通。
2月24日,溫州市甌江口新區北口大橋的建設者在高度30米至140米不等的空中施工便道上施工。 
至3月9日,甌江北口大橋完成了45根主纜索股架設工作,調索誤差控制在5毫米以內。 
截至4月2日,橋樑形象進度已達83%。 

建設意義

該項目的實施對於完善國家公路,提高東部沿海公路運輸大通道通行能力,進一步加強長三角、海峽西岸和珠三角地區的溝通聯繫,促進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推進溫台產業帶和溫州甌江口產業集聚區發展,構築溫州大都市經濟圈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施工進度


2017年05月23日凌晨,溫州甌江北口大橋的中間橋墩的基礎從長江流域江蘇南通段下水,歷經362海里的運輸,浮運到了溫州甌江口的指定位置。這標誌著國家“十三五”規劃重點工程,浙江溫州甌江北口大橋的建設進入到了第一個關鍵性節點——大橋的中塔正式開建。
2021年4月7日,世界首座三塔四跨雙層鋼桁梁懸索橋溫州甌江北口大橋上部結構關鍵工序——主纜架設全部完成。

創造記錄


1、世界上首座“三塔四跨”懸索橋
甌江北口大橋連接甌江兩岸,是世界上首座“三塔四跨”的鋼桁梁懸索橋,是 目前我國乃至世界上技術難度最大、建造工藝最為複雜的橋樑之一。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設計,有兩大條件受限。通常像類似的跨江大橋,一般採用雙塔的結構形式,北邊一個塔,南邊一個塔,但是為了保證橋的穩定,這樣建造的橋樑橋高會比較高。由於這座橋南面臨近溫州機場,飛機起飛的時候對航空凈高有要求,所以橋修建得不能太高;同時橋下需要允許3萬噸的貨船通行,又不能太低。在這樣兩個條件的制約下,最後選擇了“三塔四跨”懸索橋的結構形式。
2、世界首次採用混凝土結構做中塔
過去類似於橋樑的中塔一般採用的都是鋼筋結構,但鋼塔一般橋樑只能做到三塔,這次創造性地用混凝土結構做中塔,成功以後,對今後做五塔、七塔甚至更多塔懸索橋結構都成為可能。也就是說,掌握了這項技術,今後建造長距離的跨海懸索大橋將會成為可能。畢竟,它的造價比現在常見的長距離跨海斜拉橋要低,整體剛度更強。
3、世界首次在淤泥土質中用沉井做基礎
以前類似的橋樑,一般都採用樁基礎,樁基礎對船舶的防撞能力比較弱,對基礎的防沖刷能力也比較弱,所以這座橋採用了大體積的沉井做基礎,將很好地改善這兩點。
這個沉井的平面面積3600多平方米,相當於9個標準籃球場大小;高68米,相當於20層樓高度;重達1.8萬噸,相當於15000輛小汽車重量之和。
甌江北口大橋這三項創造性的突破代表了我國現有的橋樑建設水平,並為世界橋樑建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