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紀美
中國科學院院士
肖紀美,又名肖繼美(1920.12-2014.4.23),湖南省鳳凰縣人,材料科學家、金屬學專家和冶金教育家,北京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9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學(現西南交通大學)礦冶系。長期從事鋼鐵冶金、金屬材料和金屬物理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在發展鉻錳氮不銹耐熱鋼中,提出合金設計新方法,開創節鎳不鏽鋼的研究;開展工程結構件斷裂分析,發展斷裂學科;在材料應力腐蝕和氫致開裂研究中獲得新成果。在教育事業上,提倡用自然辯證法和科學方法論指導,教學、科研,學術思想不斷創新和發展,為中國冶金科技事業和冶金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考湖南省沙市私。
,考湖南省沙市私。
1938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后,回鄉參加抗日宣傳活動,與高小同學唐智白(共產黨員)合辦《大眾呼聲》刊物,宣傳抗日。
1939年,考入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今西南交通大學),在礦冶系學習。
1947年,在南京國民政府經濟部中央標準局任技士,從事外文翻譯及工業標準引進工作。
1948年2月,深感我國冶金技術落後,遂決心出國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留學考試合格后,赴美國留學。
1949年1月,獲美國密蘇里大學礦冶學院冶金學碩士學位。
肖紀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1年肖紀美在美國接到天津北洋大學的聘書,訂購了船票,準備回國參加祖國建設,但由於美國政府的阻撓,無法成行,又留美6年。在此期間,中國政府通過外交途徑,為在美國的留學生回國參加建設創造了條件。
1957年,肖紀美毅然決定回國。美國政府先以扣留肖紀美年僅3歲和1歲的兩個孩子為要挾,阻撓其回國。通過交涉,肖紀美才得以登船。登船后,美國政府又借檢查為名,扣留他的全部存款(此存款直到1972年中美建交后才解凍),脅迫肖紀美改變決定。儘管遇到種種波折,肖紀美全家終於在1957年7月30日回到了闊別近10年的祖國。回國后,肖紀美任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教授、金屬物理教研室主任,現任材料失效研究所所長。
1957年10月,到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任教至今。先後任金屬物理教研室主任,材料失效研究所所長、環境斷裂開放實驗室主任。
1981~1985年,肖紀美是國家科委基礎研究兩個重點項目“金屬腐蝕機理研究”及“金屬材料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研究”的主持人,
1986~1990年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金屬材料斷裂規律及機理若干問題研究”的負責人。
1979~1988年先後在國內外一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56篇,得到了國際科技界同行的好評與重視。由於在這方面的突出貢獻,
1987年,他的“材料的應力腐蝕和氫致開裂機理的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先後6次應邀在國際專業學術會議上作大會特邀報告,並受邀到美國、日本、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等國講學,在國際材料界有較高的學術聲譽。同行們認為,以肖紀美為首的研究集體的工作“在世界範圍內處於科學進展的領先地位”。
由於他在教育上的突出貢獻,1981年至1990年,他先後獲得北京科技大學優秀教師、北京市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冶金教育勞動模範、國務院優秀歸僑的稱號。
1978年他被聘為國家科委冶金新材料組和腐蝕科學學組成員;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3年改稱為院士)。
1979年起,歷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四屆全國委員;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第一、二屆副理事長,第三屆理事長;中國金屬學會理事、榮譽會員,材料學會理事長;中國稀土學會常務理事等職。
1985年4月以65 歲的高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完成了從一個“科學救國論者”向共產主義戰士的飛躍。
1920年12月 出生於湖南省鳳凰縣得勝營(今鳳凰縣吉信鎮)。
1939~1943年 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礦冶工程系學習,獲礦冶工程學士學位。
1943~1945年 任湖南省乾城縣國立八中,省立十三中數理教員。
1945~1946年 任重慶國民政府兵工署二十八廠技術員。
1946~1947年 任南京國民政府經濟部中央標準局技士。
1948~1949年 美國密蘇里大學礦冶學院學習,獲冶金工程碩士學位。
1949~1950年 美國密蘇里大學礦冶學院學習,獲冶金學博士學位。
1951~1955年 任美國愛柯產品公司研究冶金師。
1955~1957年 任美國匹茲堡坩堝鋼公司研究冶金師。
1957年~ 任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教授、金屬物理教研室主任、材料失效研究所所長、副校長。
提出合金設計新方法 開創節鎳不鏽鋼的研究
肖紀美
開展斷裂分析 發展斷裂學科
對於廣泛使用的金屬結構材料,腐蝕磨損及斷裂是3種主要的失效形式。斷裂往往是突發性的,不易預見,危害很大。長期以來,肖紀美在金屬力學性能的教學和科研過程中,十分重視對工程構件的斷裂分析和研究,對斷裂學科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自1974年以來,肖紀美一面從事斷裂力學的教學和研究,一面應用斷裂力學的知識和方法,開展對中國冶金、機械、石油、化工、電訊、電力、鐵道、建築、航空航天、兵器、原子能等工業部門工程構件的斷裂分析和安全性評價。1974年對航天部門生產的超高強度鋼的安全性進行評價后,肖紀美就開始了對金屬“斷裂韌性”的研究,此後相繼對“油井套管的環狀斷裂”、“高強預應力鋼筋的脆斷”和“坦克鋼板高速低溫脆斷”進行分析;1975年受航空和電力部門工廠的委託進行“飛機起落架安全性評估和壽命預測”以及“2.5萬千瓦燃汽輪機葉輪和5萬、10萬千瓦發電機轉子”進行安全性評價;1977年開始進行了“2.5海炮炮栓斷裂”、“14.5艦用機槍槍機開裂”和“轟六尾翼緊固螺栓斷裂”事故的分析。1980~1985年又相繼開展了“重水廠不鏽鋼設備的開裂分析”,“電子設備中蒙乃爾合金及矽片的漏氣分析”,“生產氧化鋁容器的漏鹼分析”,“x50、x60油氣管線用鋼的失效分析”和“炮用蝶形彈簧的開裂分析”。
50年代末期,對金屬構件的斷裂分析和安全性評價,主要通過測定材料的斷裂韌性K1c(即材料抵抗裂紋擴展的能力)來確定。以肖紀美為首的課題組,在開展工程構件的斷裂分析中,從宏觀的斷裂和斷口形貌,深入到金屬的金相組織(如奧氏體晶粒度、魏氏體組織等)結構,一直到原子、電子層次,並對影響因素進行逐個研究,而後進行計算,運用斷裂力學、斷裂物理、斷裂化學理論進行分析,再通過模擬試驗進行驗證,最後提出預防和改進措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程構件斷裂分析方法,並在國防工業學術會議上進行了介紹,得到了同行專家和工業部門的好評。
對工程構件的斷裂分析和斷裂力學研究,解決了一批工程中的斷裂問題和產品的質量問題,獲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肖紀美先後發表了學術論文10餘篇,出版了專著《金屬的韌性與韌化》(1980、1982年),對發展斷裂力學理論和斷裂學科作出了重要貢獻。1985年創建了北京科技大學材料失效研究所,1986年成立了“環境斷裂開放實驗室”。
學術論著
1 Hsiao CM,Schlechten AW. Apparent Vapor Pressure of Several Metal Sulfides. J. of Metals, 1952,(4):65~69
2 Hsiao CM,Dulis EJ. Precipitation Reactions in Austenitic Cr-Mn-C-N Stainless Steels. Trans. ASM, 1957,49:655~685
3 Hsiao CM,Dulis EJ. Phase Relationship in Austenitic Cr-Mn-C-N Stainless Steel. Trans. ASM, 1958, 50:773~802
4 肖紀美。鉻錳碳氫奧氏體不銹耐熱鋼的研究。金屬學報,3.1958(2):138~180
5 Hsiao CM, Dulis EJ. Effects of Interstitial Carbon plus Nitrogen and Precipitation Reactions on the Properties of Austenitic Cr-Mn-C-N Steels.Trans.ASM,1960,52:855~877
6 肖紀美。金屬材料的腐蝕問題——腐蝕金屬學。北京:中國工業出版社,1962
7 肖紀美,周政謙。鈰在工業純鎳中的凈化及合金化作用,稀士應用論文集——基礎部分.1965:65~69
8 肖紀美。金屬及合金的晶間腐蝕問題。全國腐蝕和防護科學和技術會議報告集。1966:3~13
9 肖紀美。高速鋼金屬學問題。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76 (1978年第二次印刷)
10 褚武揚,肖紀美,林實。關於表面裂紋的研究,力學學報.1979(3):294~297
11 肖紀美。金屬的韌性與韌化。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 (1982年第二次印刷)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余宗森自肖先生回國后,曾作為肖先生的學生和助手與他在同一個教研室里工作,他認為自己從肖先生處受益匪淺,他說:“肖先生儘管知識淵博、經驗豐富,但對於每次講課仍是一絲不苟、認真準備,身教重於言教。他的敬業精神對學生是一個榜樣。”
喬利傑1981年報考肖先生研究生時,肖先生已是院士,卻“比較平易近人,沒有那種學術泰斗令人不敢接近的感覺。對一般辦事人員特別客氣,對領導反而常有批評之聲”。喬利傑介紹,“他經常要求,寫文章要多用名詞和動詞,少用副詞和形容詞。如果翻譯一下,我想就是踏踏實實,不浮誇”。如今想起來,喬利傑認為從先生那裡學到的最重要的,就是做科研要踏實、寬容。當年,儘管喬利傑研究生論文的結論和肖先生最初的設想和傳統觀點不符,但是肖先生仍在保留意見的情況下同意其畢業,並基於後來更多的研究同意學生的成果。
1977年至1986年先後獲得北京科技大學優秀教師,北京市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冶金教育勞動模範稱號。
1989年國務院僑辦授予全國優秀歸僑稱號,中國科學院授予他對中國科學事業作出貢獻的榮譽章。
1999年美國腐蝕工程師協會(NACE)授予“資深會員”稱號。
1996年國家科委和教委授予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1977年至1999年,共獲得部級獎勵27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78年,被聘為國家科委冶金新材料組和腐蝕科學學科組成員。
1991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歷任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第一、二屆副理事長,第三、四屆理事長;中國金屬學會理事、材料科學學會理事長、榮譽會員;中國稀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顧問;並在中國兵工學會、中國航空學會,中國宇航學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所屬的材料專業委員會任職。
1999年至2000年任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副理事長,為中國博士后制度的建立做出了貢獻。
1984和1991年,兩次當選為北京市海淀區人民代表。
1980年至1995年擔任國際性學術刊物“冶金學報”(AdtaMetallurgica)及“冶金快報”(ScriptaMetallurgica)的中國編輯;
肖紀美的祖父肖官麟曾任鳳凰縣的父母官,讀得滿腹經綸,寫得一手好字。而在肖先生的二兒子肖瑞琪的印象中,父親總是刻苦工作,“他早上總是四五點鐘起床,備課、寫教材。他醒了以後怕打擾我們休息就跑到廁所里去看書,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廁所很臟很破,味道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待幾個小時”。在肖瑞琪看來,父親對學生很負責。他介紹說:“學生敲門說,‘肖先生,我來問你一個問題’,他從來沒有跟學生說過不行。每次學生來父親就把門打開讓大家進來。晚上也敲門不斷,經常這邊沒走那邊又來了。很多學生畢業后還回來找他討論問題,他總是很高興。”
凡是聽過肖先生講課的人都知道,他喜歡用示意圖來說明某一領域、某一範疇與相關領域、相關範疇的關係,注意從系統的觀點來闡明所講述的內容,力圖首先給聽者一個明晰的概念。肖先生不但講內容,也注意講思路,生動活潑,不乏幽默感。
余宗森回憶,那時他經常不分晝夜地跑到肖先生家請示和商量工作,肖先生在當時教授宿舍的狹長斗室內,面對滿牆的中外文書籍,埋頭備課、寫講稿,夜間煙灰缸裡布滿了煙蒂,肖師母有時過來輕聲詢問,要不要再煮些咖啡,以備他“挑燈夜戰”。
敬佩精神
“肖先生被稱為冶金教育家,到目前為止已在各廠礦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作了600餘場學術報告,尤其年屆90高齡,仍然堅持給本科生、研究生進行系列講座。在他80周歲成為資深院士時,就宣布不再參加各種開幕式和鑒定會,但對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廠礦企業邀請的學術報告幾乎有求必應,真正體現了一個學者的風範。”喬利傑說。
“少喜詩文,壯耕科技,老崇類比交叉。”肖先生這樣歸納自己的人生。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肖先生嘗試用哲學的邏輯思維方法去演繹材料學中的問題,將材料科學中的研究方法上升到哲學的高度來解讀和總結,將自己的為學之道與教學科研實踐的體會結合起來,肖先生出版了《材料學方法論》、《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初悟》等專著,滿足了他的“少喜詩文”的願望,結合他的人生經歷,出版了3本韻文集。
肖先生健朗的身體得益於規律的作息和簡單的生活。時至今日,他仍每天早晨6點起床鍛煉半小時,晚上6點再鍛煉半小時,其餘時間除了出去作講座,幾乎都在讀書、思考。2009年7月,他的第28本新著《學習學初悟》面世,給予了更多年輕學子受益的機會。
肖紀美獎
為紀念中國腐蝕與防護科學技術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肖紀美院士,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於2015年首次設立肖紀美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