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魚圖

明代畫家倪端創作的作品

《捕魚圖》是明代畫家倪端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該圖設色明快,線條流暢勁健,山石坡陀的皴染,甚見工力,山石似乎略大些,但從整幅看仍甚協調,漁父的蓑衣、魚網、蘆獲、平台的勾描,均極工整,可見畫家的藝術造詣。雖受有馬遠“一角”的影響,但從整幅看,仍是一幅完整的全景畫。

畫作內容


捕魚圖
捕魚圖
此畫構圖可分遠景、中景、近景三段式。近景為河岸,岸坡上立有一巨石和二塊小石,彼岸上長有蘆葦和雜草。遠景為河岸和蘆塘,蘆獲從生,有的蘆莖挺拔直上,有的蘆葦呈偃伏狀,葦葉茂繁,錯落有致,蘆花盛開,一莖莖蘆梢和蘆花在微風吹拂下搖曳。中景為此畫的主題,一位漁翁頭戴斗簽,身穿蓑衣,彎腰蹲腳正在張網捕魚,其雙日注視著網中活蹦亂跳的魚兒,場面真切動人。畫面主要集中在畫幅的右側側,畫面左側為一片廣闊湖水,湖水平靜如鏡。此畫構圖緊湊,上不留天,下不留地,雖畫面集中在右半幅,但由於有幾兒莖蘆葦向畫面左邊伸展和向左側伸展的魚網、填補了畫幅左側之闕,同時,畫幅上部有東吳張浩題識和作者款署:“倪端寫”三字,且鈐有三印“日近清光”、“半窗明月”、“錦衣千戶之章”。
畫上有“倪端寫”署款,並有東吳張諾題詩:“楚山青,楚水碧,兩岸蒹葭舞秋色。禿蓑方笠跣足翁,長占磯頭立,年來官府多循良,魚租無吏催門傍。桓圭簪組不爾貴,黃茅矮屋甘風涼。高風追踵子陵,肯食官家升斗粟。翻嫌四皓出商山,白髮高年猶碌碌。老翁之意奚在乎,閱歷往古成幟噓。朝來顯,夕丘墟,何如老翁業在漁,得魚貰酒醉且呼,俯仰天地百慮無,滄浪一曲長鳴鳴。”
收傳印記有蕉林”、“觀其大略”、乾隆鑒藏三璽全。

藝術鑒賞


畫面採用全景式布局。人物的表現則採用精細線描,用筆細勁,神態自然。在藝術技巧方面,其蘆莖、葉、花,採用細筆勾勒,然後敷色暈染,色調勻凈秀雅,濃淡變化自然,山石輪廓多用頓筆,繁皴密點,圓勁堅實。精微的綠染與朴茂的筆墨渾然契合,既明潔秀潤,又古樸天真,形成工緻而不濃艷,秀麗而不柔媚的風格。倪端作品傳世不多,流傳至今的有《聘龐圖》等。《捕魚圖》是他的代表佳作。

作者簡介


倪端,生卒年未詳。明代畫家,字仲正,杭州(今屬浙江)人;一作楚江匯(今屬四川)人。工畫道釋人物,山水學南宋院體,略近李唐劉松年一路,而筆致謹嚴。嘗作歷史故事畫,如《南陽卧龍圖》、《嚴陵釣叟圖》等,以表彰朝政禮賢之意。宣宗朱瞻基賞識之,供奉內廷,與商喜齊名。傳世作品甚少,有《聘龐圖》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