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嚴

威嚴

威嚴,漢語辭彙。拼音為wēi yán。指威勢,威信;嚴厲。出自《後漢書·張衡傳》。作名詞。

基本解釋


1、威武而嚴肅。
他的樣子如此威嚴,使手下人深深地尊敬與服從他
2、威勢;權勢。
威風。
3、尊長的威嚴。
威信。
治威嚴。——《後漢書·張衡傳》

引證解釋


嚴厲;嚴肅。
①《禮記·曲禮上》:“班朝治軍,涖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
②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③《新五代史·晉臣傳·桑維翰》:“維翰狀貌既異,素以威嚴自持,晉之老將大臣,見者無不屈服。”
鄭振鐸《桂公塘》二:“他究竟有素養,還是沉默著,只是用威嚴有棱的眼光,來回的掃在賈餘慶和劉岊們的身上。”
曹禺等《膽劍篇》第二幕:“在她明媚的眼睛里,閃出聰慧和威嚴。”
權勢。
《戰國策·趙策二》:“威嚴不足以易於位,重利不足以變其心。”
威風;尊嚴。
①唐·駱賓王《上瑕丘韋明府啟》:“冒瀆威嚴,循心內駭。”
②宋·秦觀《郭子儀單騎見虜賦》:“養威嚴於將軍之幕,角技巧於勇士之場。”
③《水滸傳》第七六回:“旗旛齊整,隊伍威嚴。”
葉聖陶《火災·義兒》:“英文先生覺得這太難堪,非叫義兒立刻退出課室,不足以維持自己的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