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羊街鎮的結果 展開

羊街鎮

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轄鎮

羊街鎮,隸屬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地處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北部,東與赫章縣鐵匠苗族鄉隔羊街河相望,東南與鹽倉鎮接壤,南、西南與草海鎮為鄰,西與小海鎮、雪山鎮相依,西北與大街鄉毗鄰,北與赫章縣輔處彝族苗族鄉隔輔處河相望。人民政府駐羊街村,總面積198.31平方千米。

清屬順化里。民國屬清平鄉。1953年,置鄉。1958年11月,改管理區。1961年6月,改羊街公社。1984年6月,改羊街鎮,屬羊街區。1992年,輔處、興隆、蛇街、嚴家,松林併入羊街鎮。截至2018年末,羊街鎮戶籍人口為46945人。截至2020年6月,羊街鎮5個社區、12個行政村。

2009年,羊街鎮全鎮人均純收入1825元。2018年,羊街鎮有工業企業6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歷史沿革


清屬順化里。
民國屬清平鄉。
1953年,置鄉。
1958年11月,改管理區。
1961年6月,改羊街公社。
1984年6月,改羊街鎮,屬羊街區。
1992年,輔處、興隆、蛇街、嚴家,松林併入羊街鎮。
羊街鎮
羊街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羊街鎮下轄5個居民委員會,12個村委會,人民政府駐羊街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520526113005121羊街社區
520526113006220松山社區
520526113007220西華社區
520526113008122礦山社區
520526113009220箐腳社區
520526113202122小河邊村
520526113203122交河村
520526113204220群溝村
520526113205220車邊村
520526113206220雙河村
520526113207220銀河村
520526113208220牛角井村
520526113209220興隆廠村
520526113218220天生橋村
520526113219220蛇街村
520526113220220銀華村
520526113221220大窪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羊街鎮,隸屬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地處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北部,東與赫章縣鐵匠苗族鄉隔羊街河相望,東南與鹽倉鎮接壤,南、西南與草海鎮為鄰,西與小海鎮、雪山鎮相依,西北與大街鄉毗鄰,北與赫章縣輔處彝族苗族鄉隔輔處河相望。總面積198.3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羊街鎮境內地貌大部為高原面,少量為中中山河谷。地勢為南、西南高,北、東北低。最高點位於紅楊梅大山,海拔2435米;最低點位於車邊村高視組,海拔1730米。地面海拔一般在2000~2200米之間。

氣候

羊街鎮多年平均氣溫11.7℃,1月平均氣溫2.1℃,極端最低氣溫–14℃;7月平均氣溫19.9℃,極端最高氣溫34℃。無霜期年平均22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約1560小時,年總積溫4305℃。年平均降水量993毫米。
羊街鎮
羊街鎮

水文

羊街鎮境內河流屬橫江水系。一級支流羊街河自梨坪村入境,由南往北入洛澤河,境內河道長45千米。二級支流興隆河自天生橋村西入境,由南而北入洛澤河,境內河道長13千米。

自然災害

羊街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風災、低溫、霜凍等。上述災害年年發生,最嚴重的一次乾旱發生在2009年9月~2010年7月,全鎮範圍受災,減產1.35萬噸。

氣候環境

羊街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具有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的特點,冬季冷涼,夏季溫涼,年溫差小,日溫差大,日照多。平均氣溫為10oC—11.6oC,無霜期220天,年日照約1560小時,年均降雨量900—1150毫米,總積溫3680—4500度。全鎮地勢東北低、西南高,最高海拔楊梅大山2250米,最低海拔車邊村1715米,平均海拔1960米。地貌類型屬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的團粒結構較好,土質為黃色沙壤土,肥力較好;成土母岩主要是石灰岩,由於石灰岩溶發育,其土層淺薄,加之人為活動加劇,大片耕地已逐漸向石漠化演變。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區。

自然資源


羊街鎮境內地下礦藏主要有煤炭、鐵、銅、鉀,儲量尚未探明。地下水資源豐富,可利用量達1000萬立方米。
全鎮森林面積8.7萬畝,覆蓋率30.6%。耕地總面積8.8萬畝,牧地面積9.8萬畝,20o以上坡地面積1.8萬畝左右,人均佔有耕地面積1.67畝。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肥力差,廣種薄收。植被稀疏,生態環境脆弱。土壤酸性重,生態環境脆弱。全鎮適應坡改梯面積1.67萬畝,適應人工種草面積2.59萬畝,適應經果林面積1.39萬畝,適應養牧地面積7.45萬畝,適應蔬菜面積1.20萬畝,適應水產面積1.14萬畝。境內水資源分佈不均,羊街河、天橋河從鎮內流經7個村,有14個行政村沒有河流,水源點少甚至沒有水源點。全鎮礦產資源有煤礦、鐵礦、銅礦、黏土等,但現階段經探明的礦產儲量低,不適宜大型作業開採。鎮內無成型的旅遊景點,可開發、發展的旅遊資源有蛇街小尖山陳家崖溶洞和水牛灣子天然湖泊景點,興隆廠漂流和天生橋景點,輔處縣棺遺址,紅軍墳。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羊街鎮轄區總人口5815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942人,城鎮化率11.9%。另有流動人口7953人。總人口中,男性29724人,佔51.1%;女性28428人,佔48.9%;14歲以下38318人,佔31.5%;15~64歲18318人,佔62.5%;65歲以上3489人,佔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5.11萬人,佔87.8%;有苗、白、彝、仡佬布依、蒙古、回等9個少數民族,共7100人,佔12.2%。超過1000人的少數民族有苗、白、彝3個民族,其中苗族4431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62.4%;白族1147人,佔16.15%;彝族1140人,佔16.06%。2011年,人口出生率8.93‰,人口死亡率4.52‰,人口自然增長率4.41‰。

經濟


綜述

2011年,羊街鎮財政總收入126萬元,比上年增長10.5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0萬元,比上年增長17.6%。
2011年末,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0.59億元;人均儲蓄1015元;各項貸款餘額4988萬元,比上年增長55.3%。
羊街鎮
羊街鎮

農業

羊街鎮有耕地面積8.3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8152萬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56.26%。
糧食作物以玉米、馬鈴薯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8867噸,其中玉米11662噸,馬鈴薯1393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蔬菜。2011年,烤煙種植面積0.47萬畝,產量475噸。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15萬頭,年末存欄2.5萬頭;牛飼養量0.92萬頭,年末存欄0.84萬頭;羊飼養量0.61萬隻,年末存欄0.31萬隻;家禽飼養量7.5萬羽,上市家禽2.2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2756噸,其中豬肉2572噸;畜牧業總產值0.61億元。
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6.24萬畝,其中防護林6.1萬畝,經濟林0.14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0萬株,林木覆蓋率27.14%,活立木蓄積量8萬立方米。

工業

2011年,羊街鎮有規模以下工業企業4家,年產值1500萬元。

交通


羊街鎮有畢威高速公路過境,過境長度4千米,雙向4車道;有縣鄉(鎮)級公路2條,總長度45千米;21個行政村通公路,鎮內通車里程150千米。新建客運站1個,暫未運營。2011年,客運總量20萬人次。
羊街鎮
羊街鎮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羊街鎮有小學19所,在校生11360人,專任教師46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8%;初中2所,在校生4383人,專任教師16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94.3%。
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16.4萬元,比上年增長15%。
羊街鎮
羊街鎮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羊街鎮有鎮科技宣傳文化信息服務中心1個,農家書屋5個,藏書0.85萬多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羊街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1個,其中鎮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20個;病床80張,固定資產總值2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70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9人,註冊護士2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8萬人次。
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48萬人,參合率61%。

社會保障

2011年,羊街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2戶,人數50人,支出11.91萬元,月人均198.5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0人次,支出0.47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542戶,人數7621人,支出485.79萬元,月人均53.11元;敬老院1家,床位4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4人,支出3.54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58人,支出39.97萬元;醫療救助120人次,農村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786人次,共支出23.36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0.73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216萬人,參保率76.5%。

經濟發展

近年來,黨和國家對“三農”工作日益重視和關心,不斷推出新的惠農政策,在中央和省、地、縣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扶持下,全鎮上下緊緊圍繞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文明家園建設和農民增收致富等重點工作實施扶貧開發,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由於歷史、經濟、地域、文化等因素制約,加上基礎差、底子薄,全鎮經濟發展的形勢依然嚴峻,扶貧攻堅的任務仍然艱巨。現階段開發扶貧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農業基礎條件差;二、飲水用水困難;三、交通困難;四、生態環境差;五、生活用煤、用電困難;六、村民文化素質低;七、產業單一,農民增收難;八、現有住房條件差;九、看病困難;十、獸防條件差。
根據羊街鎮實際,理清奮鬥目標進一步改善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全鎮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發展特色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態環境,大力開展安全生產和計劃生育的綜合治理,儘快改變全鎮經濟、社會、文化的落後狀況,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全面達到小康水平夯實堅實的基礎。

文化


● 名稱來歷
舊時以天干中未日趕集而得名.地理位置地處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北部。
農村流傳著煙搭橋、酒開路的說法,其實,這種說法意義廣泛,不具針對性,最具獨特,惹人喜愛的要數興隆廠村興寨苗家羊角酒。
羊街鎮[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羊街鎮]
羊街鎮[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羊街鎮]
首先是迎客,迎客時,他們要選擇比較容易攔住去路的必要通道,用兩位小姑娘各站一邊牽著一段彩布攔住,另一位小姑娘端著盛滿白酒的羊角跳著舞蹈遞給客人,客人務必喝了這羊角酒方能過來,當你喝完遞還羊角時,小姑娘仍然跳起舞用苗語說:“歡迎您的到來。”其次是敬酒,敬酒為兩種情況:一是就餐敬酒,吃飯前他們用同一支羊角盛酒敬客,可是羊角尖不能放在桌上,加之敬酒者站著等待用羊角盛酒依序再敬酒,所以客人一次喝完方能過關。二是場壩敬酒,他們用竹制的蘆笙吹奏,吹奏者隨著蘆笙的曲詞邁動步子,另一位端著羊角酒跳著舞隨行,當吹奏者蘆笙堵擋著誰就將那羊角酒敬給他,必須一次喝完才能離開。
最後是送客,送客時仍然用羊角盛酒送客,與迎客和敬酒時有所不同,送客酒不一定要裝滿羊角,隨便表示即可,最後離別時也用苗族說:“歡迎您下次再來!”

旅遊


景點

天生橋村景點
天生橋村景點
天生橋村,所謂的天生橋,由出水洞(現在的水壩)前洞的落水洞,張口岩洞、鹽倉府洞、中洞(中洞里有前洞和后洞)、后洞(現在的電站)、小河洞(又名熊家岩洞)構成。所謂的橋就是現在的街上組近60戶農戶的居住地,下面將對各個景點逐一介紹:
1、整體簡單構成圖
出水洞(水壩)→張口岩洞→前落水洞→鹽倉府洞→天生橋(前橋)→中洞之出水洞→落水洞→天生橋(後橋)→后洞→小河洞
2、出水洞簡介
2002年,天生橋村出水洞水壩修建於2002年8月,四周青山綠水,張口岩洞與鹽倉岩洞環環相扣,簡直是一個環境優雅之勝地,與落水前落水后洞緊緊相連,此景有山、有水、有路,所謂的四洞相連,結成一幅詩意般的畫卷,是值得客人來往欣賞的地方。
3、中洞之簡介
所謂的天生橋,水經過前洞下流后通過橋下,橋上居住著45戶人家,中洞就像一個計量糧食數量的升子,上寬下窄,四方四角,水從前橋穿過後通往中洞中央,把中洞一分為二,深度120平方米,從上面往下看,真是無以語言來形容,只有真正到過之人才有所感受。
4、后洞之簡介
河水從中洞之落水洞下落後穿過後橋(後橋上面有近50畝的耕地),就是所謂的后洞,岩壁就像白刀切開的豆腐一般,其中有樹之地有多種中藥材,是一個適應多種中藥材種植的好地方和人們休閑的地方,此處有名貴的白條魚,希望外界人事到此處盡情享受人間之仙境——天生橋之中洞景觀。
5、小河洞簡介
天生橋電站坐落於小河洞下面,小河洞寬150米,深無數米(未測過),裡面有岩漿形成的石桌,木椅等奇形怪像,多姿多態的形象動物等樣品,洞下面有一條小河,有瀑布,有多種樹和中藥材,有杜娟花,更是青山綠水,景如詩畫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