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小海鎮的結果 展開

小海鎮

貴州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下轄鎮

小海鎮,隸屬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地處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西北部,東、東北與羊街鎮接壤,南與草海鎮雙龍鄉、哈喇河鄉相連,西接觀風海鎮、雪山鎮,北與雪山鎮為鄰。人民政府駐小海村,總面積206.7平方千米。

1953年,置小海鄉。1956年:保家鄉併入。1958年,析出改小海管理區。1961年,改小海公社。1984年6月,改小海鄉。1985年1月,改小海鎮,屬小海區。1992年,小海區的朱嘎、松山、三道河、金海4鄉併入小海鎮。截至2018年末,小海鎮戶籍人口為65718人。截至2020年6月,小海鎮轄5個社區、8個行政村。

2018年,小海鎮有工業企業2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64個。

歷史沿革


小海鎮
小海鎮
1953年,置小海鄉。
1956年:保家鄉併入。
1958年,析出改小海管理區。
1961年,改小海公社。
1984年6月,改小海鄉。
1985年1月,改小海鎮,屬小海區。
1992年,小海區的朱嘎、松山、三道河、金海4鄉併入小海鎮。

交通


小海鎮
小海鎮
102省道和內昆鐵路貫穿小海鎮全境,處威寧縣城鄉結合部,是縣城西部主要的政治、經濟社會窗口,素有威寧“西大門”之稱。
小海鎮
小海鎮
小海鎮境內有102省道、內昆鐵路過境,東距縣城17千米。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小海鎮下轄5個社區、8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小海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520526114001121小海社區
520526114003122卯家社區
520526114004220響水社區
520526114005122松棵社區
520526114006220松山社區
520526114205220朱嘎村
520526114206220小張關村
520526114207220西沖村
520526114209220平山村
520526114210220營豐村
520526114211220三河村
520526114212220新光村
520526114213220銀光村

位置境域

小海鎮
小海鎮
小海鎮,隸屬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地處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西北部,東、東北與羊街鎮接壤,南與草海鎮、雙龍鄉、哈喇河鄉相連,西接觀風海鎮、雪山鎮,北與雪山鎮為鄰。總面積206.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小海鎮境內地貌為高原面,地勢東北低、西南高,地面海拔2100~2200米,最高點位於小張關村劉家山頂,海拔2321米;最低點位於三河村錢家河邊,海拔2095米。

氣候特徵

小海鎮多年平均氣溫15℃,1月平均氣溫1.6℃,極端最低氣溫–15.2℃;7月平均氣溫17.8℃,極端最高溫30.8℃。年平均日照時數1699.6小時,年總輻射106.6千卡/平方厘米,無霜期年平均208天。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

自然災害

小海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澇、風災、低溫、霜凍、泥石流等。冰雹平均3年一遇。風災主要在春夏兩季。

自然資源


截至2011年末,林地面積80380畝,其中天然林58632畝,人工林10348畝,天保封山林11140畝。

人口民族


小海鎮
小海鎮
2011年末,小海鎮轄區總人口5887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595人,城鎮化率12.9%。另有流動人口3896人。總人口中,男性30843人,佔52.39%;女性28027人,佔47.61%;14歲以下18829人,佔31.98%;15~64歲37198人,佔63.19%;65歲以上2843人,佔4.8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53600人,佔91.05%;有彝族等少數民族,共5270人,佔8.95%。超過2500人的少數民族有彝族1個民族,達2754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52.3%2011年,人口出生率13.2‰,人口死亡率3.7‰,人口自然增長率9.5‰。
小海鎮全鎮轄14個村123個村民組12171戶。境內居住著漢、彝、苗、回、白等民族,其人數6013人,佔總人口的9.94%。
耕地169117畝,占土地總面積的54.12%;園地255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081%;林地101116畝,占土地總面積的32.36%;牧草地8659畝,占土地總面積的2.77%;其它土地面積33329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0.67%。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小海鎮有商業網點276個。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836萬元。
2011年,財政總收入3216萬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稅收收入175萬元,非稅收收入33萬元,財政補助收入886萬元,上級補助收入2122萬元。

農業

小海鎮有耕地面積16.11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19720萬元,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3%。
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4.8萬噸,其中玉米2.8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中藥材、烤煙、蔬菜。2011年,烤煙種植面積5906畝,產量505噸;中藥材種植面積3000畝,主要品種有半夏、玫瑰花、黨參、金鐵鎖等。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5萬頭,年末存欄3.26萬頭;羊飼養量1.2萬隻,年末存欄0.82萬隻;家禽飼養量22.36萬羽,年末存欄14.24萬羽。

工業

小海鎮形成以化工、建築材料生產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755.45萬元。工業企業2家。

特色產業

優質雜交玉米育苗定向移栽基地優質雜交玉米育苗定向移栽基地
小海鎮優質雜交玉米育苗定向移栽基地位於松棵村。示範面積1000畝,每畝可增產500斤。極大地增加了糧食產量,經濟效益也明顯提高。
優質烤煙
今年,小海鎮被確定為威寧縣烤煙種植新煙區。黨委政府積極推廣烤煙種植達5000畝。主要分佈在松棵村、卯家村、朱嘎村、響水村、松山村。
大棚蔬菜
小海鎮今年投資85萬元新建了100個蔬菜大棚,並高薪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帶領群眾進行蔬菜種植。目前,大棚內種植有黃瓜、西瓜、絲瓜、西紅柿、苦瓜等。預計每個大棚純收入達15000元。

資源概況

內昆鐵路穿越小海、松棵、卯家、朱嘎、小張關5村境內,102省道貫穿小海鎮小海、松棵、卯家、朱嘎、小張關5個村,778縣道貫穿松棵、卯家、營豐、西沖、松山、坪山6個村。
全鎮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地理位置東經104°——104°21′,北緯26°47′——27°2′,平均海拔2221米。全鎮年均溫10.5℃,光能資源豐富,年總輻射為4778.46兆焦耳/平方米。年降水量平均為1008.31毫米,無霜期多年平均為208天左右,涼山地區為180~185天左右;半涼山地區為195~208天左右。
全鎮冬春易旱,夏秋多雨,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總的氣候資源優勢是:日照多,輻射強,光質好,氣候溫涼宜人,有利於植物碳水化合物的轉化和積累。小海鎮地貌類型為高原山地丘林地貌。處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具有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特徵。
小海鎮河流屬長江水系,境內有三河小河、松山小河、萬河小河,河水注入羊街天生橋大河。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小海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206人,專任教師8人;小學16所,在校生11999人,專任教師49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85%;初中2所,在校生4323人,專任教師214人。
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4萬元,比上年增長12%。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小海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0個;各類圖書室32個,藏書11萬多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小海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5個,其中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14個。專業衛生人員54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1萬人次。
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88%。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小海鎮有體育場地18處。

社會保障

小海鎮
小海鎮
2011年,小海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4戶,人數37人,支出6.17萬元,比上年增長6.2%,月人均138.96元,比上年增長6%;城市醫療救助135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686人次,共支出23.1萬元,比上年增長3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498戶,人數7474人,支出502.3萬元,比上年增長10%,月人均56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3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0.28萬元。社會福利費12.24萬元,比上年增長50%;敬老院1家,床位4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36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6380人,參保率96%。

政治


管轄範圍

全鎮轄5個管理區,14個行政村、123個村民組,總人口43427人,轄區面積200.4平方公里,居住著漢、彝、苗、回、白等民族,地勢相對平坦,土地肥沃,一度是全縣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集鎮貿易繁榮,是周邊鄉鎮乃至雲南昭通地區農、牧、副產品的主要交易中心,年交易總額超過5億元(其中年牲畜交易總量超過16萬頭〈匹、只〉,交易總額達3億多元)。現已發展成為全鎮和周邊鄉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現有中小學18所,其中中學2所,小學(含村小)16所,共計在校學生16000餘人。

文化


歷史文化

● 名稱來歷
因鎮人民政府駐地位於小海村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