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士齡

侯士齡

侯士齡,江蘇連雲港海州人,主治醫師,中共黨員。在1948年板浦解放后,在區政府領導下,他和當地中西醫同業人員開展宣傳防治工作,受到區政府表彰獎勵。1986年離休后在發揮作用方面,成績顯著,被連雲港市政府授予表彰證書和在離休幹部開展“五好”活動中成績突出發給榮譽證書。

個人簡介


侯士齡,男,漢族,1922年10月出生,江蘇連雲港海州人。主治醫師。中共黨員。

個人生平


1949年4月參加革命工作,曾任灌雲縣人民醫院醫療股長。主要業績:七歲入讀私塾,八歲考入東海師範附小畢業后,考入海州附中,畢業時十六歲拜德國漢堡大學醫學博士劉一麟為師,攻讀醫學,學習期滿,仍留繼續學習和工作后,於1948年板浦解放后,參加地方工作,1951年調縣衛生院內科醫生,1952年2月調到揚州蘇北醫務幹部輪訓學習一年,1960年調入南京醫學院主治醫師進修班學習一年,歷任板浦區醫協主任,灌雲縣人民醫院內科醫生、醫療股長,主治醫師,衛技9級,灌雲縣政協一、二屆委員,灌雲縣第四屆人大代表,連雲港市第七屆人大代表,淮陰地區醫協委員,灌雲縣醫協理事。從1951年5月調任灌雲縣衛生院內科醫生工作,在同年底,縣衛生系統總結評比大會上獲模範醫生稱號,1952年2月調到蘇北醫干班學習期間,曾被派往治淮河總隊工地醫院參加對民工疾病防治工作,個人榮獲三等功,後學習期滿回灌雲縣人民醫院,又被組織上派往縣導沂河工總隊成立臨時醫院負責民工防治醫療工作數年,獲得縣表彰和獎勵多次,1954年任灌雲縣人民醫院醫療股長,1955年國家實行義務兵役制被縣指派負責兵役體檢工作,到省里學習后,回來組織人員學習訓練三個月的專為體檢業務,因當時條件差,醫務人員少,經過積極努力和克服一切困難而創造出一支能為體檢工作的隊伍,被連雲港市政府評為徵兵招飛體檢模範,主檢三十多年,為人民軍隊建設選拔了一大批合格青年,有的被提升為大校、少將和飛行員大隊長等重要領導崗位。在1986年9月出席江蘇省首屆徵兵招飛先進單位先進個人代表大會上發言,並在《新華日報》、《解放軍報》、《人民前線》、《連雲港報》上刊登為“三萬紅星映丹心”的“主檢三十年未送後門兵”的事迹報導,1987年獲國防部頒發的徵兵體檢二十年榮譽證書和紀念章一枚。在1937年抗戰爆發后,日軍飛機不斷轟炸海州新浦時,被迫隨師舉家遷灌雲農村,國難當頭時,灌雲境內黑熱病嚴重的傳染病流行,有的村莊十家有八家,甚至全家患有此病,當時地方窮困缺醫少葯無法醫治,而死亡了很多病人,因聞聽他們到此地,就主動來求醫,因臨時避難,沒有業務準備,但以防治地方流行傳染病為己任,大力發揚救死扶傷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而積極發展預防治療工作,因藥品奇缺,就自行研究配製藥品來給當地十分貧窮的患者和在當地村莊上及周圍的重患病人老人和小孩免費治療,並影響了很遠地方都來求治,從而挽救了很多的重病患者生命深受當地人民群眾的愛戴和感謝,不忘救命恩人,傳為當地的佳話流行。在1948年板浦解放后,在區政府領導下,因地方疾病流行組織救災、治病工作,他和當地中西醫同業人員開展宣傳防治工作,受到區政府表彰獎勵。1986年離休后在發揮作用方面,成績顯著,被連雲港市政府授予表彰證書和在離休幹部開展“五好”活動中成績突出發給榮譽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