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章村

雲南省西雙版納勐海縣布朗山鄉轄村

班章村位於布朗山鄉東北邊,距離布朗山鄉政府20公里。國土面積166.74平方公里,海拔1500米,年平均氣溫18-21℃,年降水量1,374毫米,適宜種植水稻、茶葉等農作物。有耕地5816畝,(其中水田2116畝,旱地3700畝。)人均耕地2.44畝;有林地15630畝。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14戶,有鄉村人口2428人,其中農業人口2428人,勞動力125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50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47萬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

位置境域


班章村
班章村
班章村與章家村、勐昂村、曼囡村、曼果村、新竜村、結良村相鄰。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816畝(其中:水田2116畝,旱地3700畝),人均耕地2.44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1563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46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88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90畝,草地350畝;荒山荒地227620畝,其他面積385畝。

行政區劃


名稱統計用區劃代碼車牌代碼電話區號郵政編碼
班章村532822204202雲K0691666200

政治


村務公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53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81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307500元(人均129.36元),一事一議籌勞2730個(勞均2.2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67.2萬元,有固定資產34.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集體各項收入、各項支出、籌資籌勞情況等。
黨員會議
黨員會議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2人,少數民族黨員52人,其中男黨員47人、女黨員5人。該村黨支2000年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3年被評為先進集體。
村委會由支書(兼主任)副支書、副主任、組成,下設新班章、老班章、老曼俄等5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56人。

經濟


黃牛
黃牛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4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37萬元,佔總收入的68.3%;畜牧業收入75萬元,佔總收入的21.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5頭,肉牛26頭);林業收入21萬元,佔總收入的6.1%;第二、三產業收入14萬元,佔總收入的4%。農民人均純收入157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外。2008年茶葉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5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5.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茶葉和畜牧業。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不便,農民的生產生活和醫療衛生條件差;農田水利設施落後,水田面積少;通訊落後,信息閉塞;農民文化知識水平低,思想觀念保守,不能很好地學習和掌握新的農業科技知識,產業發展單一農民增收渠道少,經濟發展總體水平較低。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強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解決和改善交通、通訊、醫療衛生、水利灌溉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加強對農民的科技培訓和引導,改變守舊觀念,改進生產方式,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著力培植具有市場潛力的“班章茶”商品生產;同時,利用天然草地豐富的資源優勢,進一步發展大甡畜養殖業。

文化


村委會全貌
村委會全貌
班章系傣語地名。“班”即窩棚,“章”即桂花樹,班章村,意為桂花樹窩棚村,因村委會駐班章寨而得名。1953年,新班章、老班章自然村屬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區管轄。1958年建立班章鄉政府,轄新班章、老班章、壩卡囡、壩卡龍、戈布板。班章村委會位於鄉境東北部,與勐混鎮景洪市接壤。1969年8月24日,老曼俄寨劃歸班仗大隊。2000年改為班章村委會,轄老班章、新班章、老曼俄、壩卡囡、壩卡龍5個自然村。
班章村委會境內主要居住著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三種少數民族,以哈尼族人口最多,到2006年底,共有人口892人。哈尼族有許多久經流傳的民歌,傳統舞蹈主要有“咚吧嚓”等。
班章村委會擁有豐富的古茶樹資源和大面積的生態茶園,還種有少量的草果、藤蔑等經濟作物。班章茶口感好,回味悠長,深受全國各地人民的喜愛,真可謂美名揚四海。
班章村委會的各族人民都非常重視教育教學工作,在經濟發展,生活越來越好的今天,各族群眾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文化知識對他們的重要性,到2006年底,該村委會共有小學校6所,小學教師10人,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88人。

社會


社會保障

通水
通水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新班章自然村為水泥路;距離最近的車站2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0公里。全村共有拖拉機468輛,摩托車79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585畝,有效灌溉率為27.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4畝。
到2008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55戶。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9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有53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

醫療衛生


村衛生室
村衛生室
該村現有農戶536戶,共鄉村人口2428人,其中男性1250人,女性1263人。其中農業人口2428人,勞動力1254人。該村以哈尼族、布朗族為主,其中哈尼族911人,布朗族635,其它民族451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912人,參合率97.8%。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鄉衛生院20公里。該村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536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教育


上體育課
上體育課
該村建有小學6所,校舍建築面積870平方米,擁有教師10人,在校學生261人,距離鄉中學20公里。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88人,其中小學生261人,中學生27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3個,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獲得榮譽


2020年11月,入選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