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前沿詩歌聚焦

中國前沿詩歌聚焦

《中國前沿詩歌聚焦》是2009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仲義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9月1日)
平裝: 42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0482925, 7500482922
條形碼: 9787500482925
商品尺寸: 23.8 x 16.8 x 2.4 cm
商品重量: 739 g

作者簡介


陳仲義,教授、學者。現執教於廈門城市學院人文學部。出版現代詩學專著八部:1.創作論《現代詩創作探微》(28萬字,海峽文藝出版社1991年);2.詩潮論《詩的嘩變——第三代詩面面觀》(20萬字,鷺江出版社1994年);3.詩人論《中國朦朧詩人論》(16萬字,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年);4.美學論《台灣詩歌藝術六十種》(34萬字,灕江出版社1997年);5.形態論《扇形的展開——中國現代詩學譾論》(30萬字,浙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6.技術論《現代詩技藝透析》(24萬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7.綜合論《中國前沿詩歌聚焦》(43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8.鑒賞論《百年新詩百種解讀》(28萬字,安徽文藝出版社2010年);另在全國50多家學術刊物發表現代詩學論文200餘篇。發表與出版共計300多萬字。

內容簡介


《中國前沿詩歌聚焦》內容簡介:世紀之交,中國現代詩帶著過往時光沉澱的軌跡,也散發著新時期以降持續躁動、求新求變的生機。在大量第一手感性資訊、先鋒文本、田野考察的基礎上,全書主要聚焦自“第三代詩歌”后的格局:急劇變換的詩歌生態、嬗遞中的先鋒時序、新銳詩寫形態、標記性詩人抽樣,及至重要的詩學節點。全書對近二十年中國前沿詩歌做了一次較完整詳備的考察梳理,特別是對當下詩歌寫作有較全面覆蓋和發見。帶著諸多問題意識,嘗試為近二十年的詩歌場域,留下辨識與思考,嘗試為中國新詩的前沿發展,提供一份有效參照。

目錄


第一章 詩歌生態聚焦
第一節 詩歌的“出逃”、承載與掙扎
一、詩歌的“逃向”
二、詩歌的“承載”
三、詩歌的“掙扎”
四、詩歌的“出路”
第二節 詩寫的個人化與相對主義
一、自足的獨立和自在的封閉
二、一場永無窮盡的角逐
三、雙面夾擊下的經典
第三節 多元詩寫流向:象喻、語感、綜合
一、詩風的複雜轉向
二、象喻詩寫流向
三、綜合詩寫流向
四、語感詩寫流向
第四節 詩歌接受的“四動”標準
一、增補好詩“指數”
二、情感層面上:感動
三、精神意識層面:撼動
四、思維層面:挑動
五、語言層面:驚動
六、好詩:渾然一體的生命
第二章 先鋒時序聚焦
第一節“內訌”:“民間”與“學院”
一、“利益分配”抑或“學術之爭”
二、雙方的優長與局限
三、相互吸收滲透的可能
第二節 沉潛著上升:“中間代”詩歌
一、命名何以能夠成立
二、詩學特徵的外圍性指認
三、只有個體“範式”才最具價值
第三節 在焦慮和承嗣中立足:70后、80后詩歌
一、70后:各呈招數,顯山露水
二、80后:寬鬆熱身,自由上路
第四節 反彈與提速:兩岸後現代詩歌
一、緣起時間與過程
二、題材類型與維度取向
三、語言與思維方式
四、兩岸“后”詩人“採樣”
五、E時代群像
六、互照:生成與陰影
第三章 網路詩寫聚焦
第一節 網路詩象全屏掃捕
一、“亂象”:良緣締結后的“回生”
二、詩寫“大躍進”的利與弊
三、眾多詩學問題的凸顯
第二節 網上詩歌論爭縮略
一、新“羅馬斗獸場”
二、社團、運動、流派、思潮——立場之爭
三、分化、分歧、分裂——意氣之爭
四、傾向、取向、趣向——詩學之爭
五、低俗惡俗話語——有待自清自理
第三節 網路體詩四大特徵
一、詩寫的主導精神:遊戲性
二、網詩“新”美學:泛詩化
三、“無厘頭”風氣:語詞變造
四、特別技術手段:灌水
第四節 網路詩寫的普遍弊端
一、從一隻蘋果“切起”
二、從同題詩“風”穿過
三、向名詩人開刀
四、阻止:無難度寫作
第五節 網詩新品種:“聲、像、動”全方位組合
一、數位詩歌
二、新具體詩(視覺詩)
三、多向詩
四、多媒體詩歌
五、互動詩
六、數字化詩歌
第四章 新銳詩寫形態聚焦
第一節 快感與肉慾的合謀——肉身化詩寫
一、“下半身”出現體現了什麼
二、肉身化的性出演
三、肉身化詩寫的可行性
四、把握好身體辯證法
第二節 不可理喻的悖謬——荒誕詩寫
一、荒誕及其命名辨析
二、荒誕文本剖解
三、荒誕詩學“雛形”
第三節 語詞的饕餮與精神的苦渡——“新死亡”詩寫
一、撥開誤區,窺視“新死亡”含義
二、“新死亡”的語詞招幡
三、語詞的歡宴能否匹配精神的聖餐
第四節“向上、尖銳、有益”——神性詩寫
一、“兩批一反”的正題集結
二、“向上、尖銳、有益”的精神指標
三、二元對立中的“軟肋”
第五節 底層經驗倫理關懷——草根詩寫
一、“草根性”:來龍去脈
二、自然在地:根系生命
三、底層經驗:切身證詞
四、倫理關懷:廣披悲憫
五、重返源頭:母語原聲
第六節 開闢“有限制的情境授權”——新“敘事性”詩寫
一、敘事的流變
二、新敘事類型
三、新銳敘事成立的依據
四、新敘事的校正
第七節 自“黑夜意識”走出后——女性情慾詩寫
一、“黑夜意識”喚起的情慾詩寫
二、延續:載道式的階級抵抗與性別爭取
三、旁逸:純快感的生理心理宣洩
四、衍化:愛欲釋放著語詞的迷幻
五、彌散:母性光輝和日常詩意
第八節 當“久違”的烽火台重新點燃——生態詩寫
一、危機背景與應運而生
二、“專職”生態詩寫與初見成效
三、生態詩寫諸多要項
四生態詩寫的欠缺與追求
第五章 標記性詩人聚焦
第一節 隱喻後退的日常“切片”——于堅詩歌論
一、自然之神大地之子
二、萬物之恆日常之基
三、隱喻之撤命名之興
四、物象之變切片之法
五、語言之質于堅之體
第二節 在轉彎里滑翔的,是一隻鳥的細目光——王小妮詩歌論
一、心靜如月,遠遠地有誰在吹簫
二、晴朗站在我的頭頂,藍得失明
三、生命在素色里自然綵排
第三節 黑夜,及其深淵的魅惑——翟永明詩歌論
一、“穿黑裙的女人夤夜而來她秘密的一瞥”
二、“內心的天線無限伸展”
三、“骨頭與骨頭交談,還有閃爍的眼睛奔忙”
四、“臉譜與臉譜疾走不停”“戲劇卻總是如此凄美”
第四節“蛙泳教練在前妻的面前似醉非醉”——臧棣詩歌論
一、布設“隱秘的關聯”
二、展開“心理分析”術
二、推進審智的“反敘述”
三、拉伸術——一種“編織”性寫作
四、理趣——一種紳士幽默
第五節“一顆心的磨損處,綻出那霞青雲淡”——陳先發詩歌論
一、漢語的生命人格
二、漢語的詩性思維特性
三、漢化的詩語特點
四、將“漢化”進行到底
第六節 紙蝶翻飛於渦漩中——安琪詩歌論
一、奔跑的“柵欄”
二、《任性》的意識流
三、語詞的私奔或者搖頭丸
四“杜拉斯”的張力
第七節“殺毒霸”的播撒及“互文性”回收——伊沙詩歌論
一、伊式短平快“點射”
二、伊式“互文”性交匯
三、伊式“硬傷”的省思
四、伊式解構背後的血肉
第六章 前沿詩學節點聚焦
第一節 新詩前沿研究的整體性遮蔽
一、50年新詩研究:對另一支隊伍的“凍結”
二、新詩研究的前沿:集中於新詩的轉型
三、糾偏:先鋒詩歌研究的評價問題
第二節 新詩前沿研究的個案作業
一、從個案入手“取證”
二、評估九份前沿作業
三、雙重壓力下繼續結果
第三節 兩岸後現代詩學盤點
一、台灣後現代詩論:引入與消化
二、大陸後現代詩論:衝擊與碰撞
三、兩岸後現代詩論比對:相似與差異
第四節 個人化新詩史的寫作疑難
一、撰寫中的困擾與難度
二、新詩史的“編外”聲音
三、個人化的史識詩心
四、以“詩人”的詩心撰寫
第五節 個人化“解詩學”策略
一、三種欠缺
二、兩大通道
三、多元入徑
第六節 個人化新詩形式建設管見
一、新詩格律化,舉步維艱難成正果
二、新詩“泛格律化”,自由體的微約束“變種”
三、新詩難以定型的內在深層原因
四、自由詩主導下的“泛詩體”聯盟
結語動力與陷阱:新詩現代性的“癥結”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