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至道

鄭至道

鄭至道(生卒年不詳),字保衡,鄭叔明的兒子,是莆田廣業(今福建省莆田市白沙)人。宋仁宗宋哲宗年間為官,深受百姓愛戴,離任時百姓都不舍其離開,甚至留下了“松關留鄭”的佳話。

個人簡介


鄭至道(生卒年不詳),字保衡,鄭叔明子。莆田廣業(今福建省莆田市白沙)人。約於宋仁宗至宋哲宗年間在世。元豐二年(1079)進士。元祐二年(1087),以雄州防禦推官調知天台縣。愛民眾,為政寬簡,專務教化,深受百姓愛戴。在天台曾作《諭民書》7篇:即孝父母、愛兄弟、睦宗族、恤鄰里、重婚姻、正喪服、重本業。使少長有禮,親友有義,士農工商,各安其業。任滿,百姓攀留不忍其行,因留住天台松關,至今有“松關留鄭”之說。

主要經歷


自六朝劉義慶幽明錄》中關於劉晨、阮肇天台山採藥遇仙的神話傳說流傳以後,唐代文人相繼來天台游訪。著名詩人元稹又寫了“芙蓉脂肉綠雲鬟,罨畫樓台青黛山”(《劉阮山》)等優美的詩篇,更引起人們對劉阮遺蹤的嚮往。至道根據前人編繪仙蹤圖籍和護國寺僧人傳說,在護國寺東北2里許山谷中,發現一大勝境(即今寶相嶴),視為劉阮遇仙之處。捐俸“鑿山開道,立亭於其上,環亭夾道植桃數百本”,並作《劉阮洞記》。在所植桃樹開花之際,率領僚屬,“幅巾杖藜,徜徉行歌,沿澗而上,觀草波之漣漪,聽寒音之潺湲。”並為桃源勝景取“鳴玉澗”、“桃花塢”、“會仙石”等名。從此,“桃源春曉”成了天台山著名勝景,宋、明以來,招引了無數遊客。

傳世著作


成書《劉阮天台洞記》
《錦囊四集》
《琴堂諭俗編》二卷。存。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有云:“其書大抵採摭經史故事,關於倫常日用者,旁證曲諭,以示勸誡。故曰諭俗,文義頗涉於鄙俚。然本為鄉里愚民設,不為士大夫設。故取其淺近易明。可家喻戶曉,如以文章工拙論之,則乖著書之本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