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公路口岸

珠海公路口岸

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Hong Kong-Zhuhai-Macau Bridge Zhuhai Port),工程名為“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簡稱“珠海公路口岸”,是連接中國廣東省珠海市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口岸,是粵港澳大灣區三地互通、客貨兼重的陸路口岸之一,也是港珠澳大橋的核心組成部分。

2013年12月31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開工建設;2018年3月30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通過竣工驗收;2018年12月24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通車運營。

截徠至2020年10月22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旅客吞吐量1792萬餘人次,出入境車輛達149萬餘輛次。

建設歷程


2009年12月15日,珠澳口岸人工島進行填海工程。
2010年2月,珠澳口岸人工島護岸開挖;8月,珠澳口岸人工島堤心拋石出水;12月,珠澳口岸人工島護岸工程完成。
珠海公路口岸
珠海公路口岸
2013年11月,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填海工程完工;12月31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開工建設並舉行開工儀式。
2014年7月,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樁基礎施工全面展開;11月,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施工便橋建成。
2015年12月,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核心建築旅檢大樓、交通中心主體混凝土結構封頂。
2016年4月,珠海公路口岸珠港旅檢大樓鋼結構工程網架提升就位,交通中心的鋼結構封頂。
2017年10月,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0米層的全線貫通,標誌著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全線貫通。
2018年3月30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通過竣工驗收;8月15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通過對外開放預驗收;8月27日,拱北海關正式開始辦理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公路艙單傳輸人備案業務;9月21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對外開放通過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驗收;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開通運營。

區位環境


位置境域

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位於港珠澳大橋西端珠澳口岸人工島,口岸東側通過港珠澳大橋連接香港口岸人工島,西側通過拱北隧道與珠海連接。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設計理念
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以“立體疏導、逐級分流、單向循環“為設計原則,外形按照“如意”造型設計,口岸核心建築群結合貫穿南北的中軸線形成“三點一線”的布局,詮釋口岸“一地三通,如意牽手”的理念;口岸建築均採用圓潤造型,迴避尖角與方向感,五個主要建築共同組成一個整體,傳達“珠聯壁合”的變化意象。口岸建築採用圓潤造型

設計參數

據2021年2月格力口岸公司官網顯示,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總用地面積約107.33萬平方米。
組成參數
珠港旅檢樓
總建築面積16.81萬平方米;
出境大廳室內面積約2萬平方米,玻璃幕牆總面積2.35萬平方米;
出入境旅客15.33萬人次/日,大客車3350輛/日,小客車1.44萬輛/日,貨車通關量1.73萬輛/日;
按最大流量出入境旅客30萬人次/日、出入境車輛6萬輛/日預留髮展空間。
珠澳旅檢樓
總建築面積4.29萬平方米;
驗放廳夾層標高3.5米;
出入境旅客10萬人次/日,大客車60輛/日,小客車3000輛/日;
按最大流量出入境旅客15萬人次/日預留髮展空間。
貨檢區
總佔地面積23.4萬平方米;
總建築面積4.22萬平方米;
設30條出入境貨車通道。
交通連廊
總建築面積4.81萬平方米;
驗放廳夾層標高3.5米;
挑檐析架鋼結構最長約103米,最寬約25米,投影面積約13212平方米;
挑檐榆架共104榀,縱向挑檐析架共13榀,桁架最大跨度25米;
桁架桿件最大截面為240米×12米,最大跨度約為25米;
橫向挑檐桁架共91榀,其中橫向主重架26榀,橫向次桁架65榀;
桁架最大跨度14米,桁架桿件最大截面為220米×10米。
交通中心
總建築面積14.1萬平方米;
總用鋼量約7300噸;
屋蓋結構輪廓最長約315米,最寬約187米,屋蓋結構最寬為104米,投影面積約28333平方米;
矩形箱梁共13種規格,最大規格為600毫米×200毫米×16毫米×35毫米,共656根;
H形梁共9種規格,最大規格為600毫米×300毫米×35毫米×35毫米,共1054根;
網架部分焊接球共9種規格,直徑為900毫米,壁厚為35毫米,單個重量達到1噸,共4043件,弦桿共18種規格﹐共18119件。
口岸辦公區
總建築面積5.46萬平方米;
拔風天井面積64平方米。

整體布局

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用地分為口岸功能區用地、口岸配套用地(綜合配套區和商務配套區)、口岸道路用地、加油加氣用地和人工島變電站用地等區域,主要包括珠港聯檢大樓、珠澳旅檢大樓、交通連廊、交通中心、口岸辦公區五個部分,其中北部為珠港旅檢大樓,南部為珠澳旅檢大樓;旅檢區西側為交通中心,西南側為口岸辦公區,南北兩側為交通連廊。
珠港旅檢樓
珠港旅檢樓主要服務往來珠海、香港的旅客通關,主體結構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共四層,局部設夾層;其中,地下一層為員工停車庫,地面層為旅客候車大廳和設備用房,二層為珠港旅客入境廳,三層為珠港旅客出境廳;大樓北側為貨車入境區,大樓南側為貨車出境區。珠港聯檢大樓採用“北入南出”的交通流線,大樓中部為旅客通關查驗區,兩側為客車通關查驗區,外側為貨車通關查驗區,形成出入境相互獨立、客貨完全分離的整體平面格局。
珠港旅檢樓與交通中心採用共構建築,使用鋼結構屋面,流線型薄殼結構建築;外立面採用明框玻璃幕牆設計。大樓室內空間呈矩形,屋頂設有由大到小七個梭形採光天窗並使用出挑的玻璃雨棚設計,可引入充足光線照明。
珠澳旅檢樓
珠澳旅大樓主要服務往來珠海、澳門的旅客通關,主體結構共三層,局部設夾層;其中,地面層為架空層,縱跨出境客車檢查區和出境貨車檢查去,夾層為出境隨車人員驗放廳;二層為珠澳旅客入境廳,三層為珠澳旅客出境廳。
珠澳檢大樓室內空間呈矩形,其北側、西側採用玻璃幕牆設計,視野開闊通暢。牆、頂、地面以淺色調為主。珠澳出境廳牆面通過水平線條呈現隨機的變化肌理,輕鬆活潑;天窗遮陽形成豐富的光影和漸變效果,富有韻律和節奏。
徠交通連廊
交通連廊主要用於連通珠港聯檢大樓與珠澳旅檢大樓,主體結構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共四層,局部設夾層;其中,地下一層為地下停車場連廊,地面層為架空層,縱跨香港入境車輛檢查區;地上二層為到達層配套商業,地上三層為出發層配套商業。
交通中心
珠海口岸交通中心主要用於服務珠海旅客交通換乘主體結構地下一層、地上四層,共五層。地下一層為社會車停車場,並預留有軌道交通接入條件;地面層為長途汽車客運站和旅遊集散中心,整合了通關巴士、珠海公交、計程車等交通方式;地上二層為入境旅客集散區。
珠海公路口岸
珠海公路口岸
交通中心採用“單向循環”的交通流線,將區域內主要車行道路整合為單向行駛,最大程度避免交叉,使各類車輛換乘流線有序組織;同時將大運量的公共交通工具(如通關巴士、公交巴士)優先於其他交通工具貼鄰聯檢大廳布置,便於旅客快速分流,避免人群過於集中。
口岸辦公區
口岸辦公區為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的行政管理及指揮中心,主要承擔口岸查驗部門的綜合辦公、口岸聯合指揮調度及非現場綜合報關報檢。口岸辦公區頂層為聯合指揮中心,主要功能為召集相關部門聯席會議、調閱監控信息、併發出聯合處置指令應對重大事件或突髮狀況;口岸辦公區裙房二層為綜合大廳,供旅客車輛提前辦理預查驗手續,便於日後快速通關;其餘部分承擔一線執勤業務、辦公、會議、備勤、數據彙集、監控指揮、機要收發、檔案管理、體能訓練、餐飲後勤等功能。

硬體設施


網路覆蓋

截至2019年8月,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引入5G技術,為全球首個5G試點口岸。

驗放系統

據2021年2月格力口岸公司官網顯示,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採用“一站式”驗放系統,可實現出入境往來港澳旅客自助通關。其中珠澳口岸無縫對接,採用“一樓兩檢”的通關模式,實現珠澳口岸“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出入境車輛基本實現“一站式”通關,進出口貨物實現海關、邊檢兩個單位同時檢驗,一次性確認通關。口岸設有地磅,出境貨車司機到達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后,停車至指定區域,掃碼填寫車輛信息,填寫完畢后支付過磅費用可獲取電子地磅單並可憑此進行報關通關。

運營情況


運營時間

據2021年2月港珠澳大橋官網顯示,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24小時開放運營服務。

客貨流量

截至2019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共驗放出入境旅客1400萬餘人次,日均客流量4萬人次;驗放出入境車輛70萬餘輛次。
截至2020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共驗放出入境旅客1792萬餘人次,出入境車輛149萬餘輛次。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建設難點
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的主要建設難點有:
1、工期緊,工程管理協調難度大。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鋼結構工程工期為210天,平均每月需安裝鋼結構2000噸,工期極為緊迫;
2、項目規模龐大,資源一次性投入大。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鋼結構工程四角錐網架面積約十萬平方米,耗費鋼材及配件量極大,施工期間工區內設備投用量大;
3、交通運輸困難。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工程建設位於珠澳口岸人工島,四周被海水環抱,僅有便橋與陸地連通,施工布局與交通運輸較為困難;
4、高空施工要求高,難度大。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鋼結構工程的單個構件自重大、安裝高度高,對起重設備的要求較高,高空臨邊懸空施工安全風險高,防護難度大,節點高空焊接工藝複雜;
5、氣候惡劣,極端天氣多。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地處廣東省南部臨海,建設期間多次遭遇颱風及熱帶風暴侵襲,增加了施工及建設難度。
施工技術
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建設過程中採用的施工技術主要有:
1、採用BIM技術,將所有工程用料與施工難題進行數據化呈現,直觀掌控各構件連接、細部做法及管線排布等情況;
2、採用分區段液壓整體提升加高空嵌補技術,按期安全完成超大面積曲面網架的提升。

科研成果

截至建成時,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項目析出及推廣應用了建築業10項新技術中的9大項41子項,自主創新技術27項,其中,申請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形成省級工法7項。

所獲榮譽

年份所獲獎項頒發單位
2016年第二屆中國建設工程BIM大賽(第二名)中國建築業協會
2016年第五屆龍圖杯BIM應用大賽(優秀獎)中國圖學學會
2018年中國建築業文化示範項目中國建築業協會文化分會
2018至2019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中國建築業協會

價值意義


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內部功能完善、流線清晰,兼顧了運營管理、交通效率以及旅客安全等問題,符合世界級交通樞紐的建設要求,也充分體現了連接港澳的內地城市的門戶形象。(時任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總建築師崔愷評)
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是粵港澳三地互通、客貨兼重的陸路口岸,其主要功能是對香港、澳門、珠海的出入境客、貨車及經三地過境的旅客進行通關查驗和旅客運輸,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樞紐。(《中國建設報》評)
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是粵港澳三地互通、客貨兼重的陸路口岸,大橋通車后將成為集交通、管理、服務、救援、觀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運營中心。(《羊城晚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