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茜草的結果 展開

茜草

茜草科茜草屬植物

茜草(學名:Rubia cordifolia L.):茜草科,茜草屬多年生草質攀援藤木,長通常可達3.5米;根狀莖和其節上的鬚根均紅色;莖多條,細長,方柱形,棱上生倒生皮刺,葉片輪生,紙質,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心形,邊緣有齒狀皮刺,兩面粗糙,葉柄長可達2.5厘米,聚傘花序腋生和頂生,,有花數十朵,花序和分枝均細瘦,花冠淡黃色,花冠裂片近卵形,果球形,橘黃色。8-9月開花,10-11月結果。

分佈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和四川及西藏等地。常生於疏林、林緣、灌叢或草地上。朝鮮、日本和俄羅斯遠東地區亦有分佈。

茜草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植物染料,茜草性寒入血分,能涼血止血,且能化瘀。凡血熱妄行之出血證均可選用。

形態特徵


茜草
茜草
草質攀援藤木,長通常1.5-3.5米;根狀莖和其節上的鬚根均紅色;莖數至多條,從根狀莖的節上發出,細長,方柱形,有4棱,棱上生倒生皮刺,中部以上多分枝。
葉通常4片輪生,紙質,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0.7-3.5厘米,頂端漸尖,有時鈍尖,基部心形,邊緣有齒狀皮刺,兩面粗糙,脈上有微小皮刺;基出脈3條,極少外側有1對很小的基出脈。葉柄長通常1-2.5厘米,有倒生皮刺。
聚傘花序腋生和頂生,多回分枝,有花10餘朵至數十朵,花序和分枝均細瘦,有微小皮刺;花冠淡黃色,干時淡褐色,盛開時花冠檐部直徑約3-3.5毫米,花冠裂片近卵形,微伸展,長約1.5毫米,外面無毛。果球形,直徑通常4-5毫米,成熟時橘黃色。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長習性


茜草
茜草
茜草喜涼爽而濕潤的環境。耐寒,怕積水。對土壤要求以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壤土栽培為好。喜涼爽氣候和較濕潤的環境,性耐寒。土壤以肥沃、深厚、濕潤、含腐植質豐富的壤土為好。地勢高燥、土壤貧瘠以及低洼易積水之地均不宜種植。常生於灌叢中。

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和四川(北部)及西藏(昌都地區)等地。常生於疏林、林緣、灌叢或草地上。分佈於朝鮮、日本和俄羅斯遠東地區。

繁殖方式


用種子、扦插、分株繁殖。
⒈種子繁殖:10月種子成熟採收。播種期10月下旬或3月上旬,按行距30-50cm開淺溝,條播,覆土壓實。
⒉扦插繁殖:四川地區在2-3月,選擇呈圓形而未枯的老藤,剪成3個節以上約33cm長的插條,在己整好的地上,開1.3m寬的畦,按行株距50cm×33cm開穴,深約15-20cm,每穴插2-3根,插條頂端露出畦面,填土壓緊,澆水。
⒊分株繁殖:11月上旬或3月,將植株根部挖起,剪去粗根入葯,留下根莖分切成每叢有芽2-3個,並帶有9cm長鬚根的小段,按行株距35cm×30cm,深20cm開穴,每穴栽種1株,覆土,壓實,澆水。

栽培技術


田間管理:苗高30cm左右,應搭支架以利生長。苗期喜蔭,用油菜、玉米間作,生長期注意松上除草、灌溉。施肥要看苗施肥,以防植株徒長,第1年4月下旬追施人畜糞肥,第2年4月施1次追肥,第3、4年可增施磷、鉀肥。每年要摘除花軸。

病蟲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6-7月發生,使枝葉調萎,葉片發黃,根部發黑腐爛,逐漸枯死,發病初期,可用2%石灰水或退菌特50%的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射;褐斑病,7月發生,為害葉部,可用1:1:120波爾多液或代森鋅65%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射。白粉病,可用波美0.5度石硫合劑噴射。蟲害有蚜蟲。

主要價值


茜草
茜草
【藥性】味苦、性寒;歸肝、心經;
⒈《本經》:"味苦、寒。"
⒉《別錄》:"咸、平、無毒。"
⒊《藥性論》:“味甘。”
⒋《日華子》:“味醼(音驗,《綱目》:做酸)。”
⒌《珍珠囊》:“陰中微陽。”
⒍《品彙精要》:“性寒泄,氣薄味厚。”
⒎《綱目》:“手、足厥陰血分之葯。”
⒏《本草經疏》:“入足厥陰,手足少陰。”
⒐《本草新編》:“入脾、胃二經。”
⒑《本經逢源》:“苦、辛、微溫。”
茜草
茜草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活血化瘀。主血熱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經閉、產後瘀阻腹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黃疸、瘡癰、痔腫;
⒈《本經》:"主寒濕風痹,黃疸,補中。"
⒉《別錄》:"止血,內崩下血,膀胱不足;踒跌,蠱毒。久服益精氣,輕身。主痹及熱中,傷跌折。"
⒊《藥性論》:治六極傷心肺,吐血,瀉血。
⒋《日華子》:止鼻洪,帶下,產後血暈,乳結,月經不止,腸風痔瘺,排膿;治瘡癤,泄精,尿血,撲損瘀血。
⒌《傷寒類要》:治心癉、煩心,心中熱。
⒍《珍珠囊》:去諸死血。
⒎《綱目》:通經脈,治骨節風痛。活血行血。
⒏《綱目拾遺》;《葛祖方》治瘋氣痛,通經下胎,黃疸,瘕痞,蛇傷。
⒐《本草撮要》:療黴毒。
⒑《現代實用中藥》:有強壯作用。適用於小兒及孕婦軟骨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或浸酒。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及無瘀滯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