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至唐宋時期,納西族先民分佈在今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南部、攀枝花市鹽邊縣、雅安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以及雲南西北部地區。根據《後漢書》、《三國志》、《華陽國志》等史書記載,漢代時居住于越巂郡的納西人稱為氂牛種。
秦漢至唐宋時期,納西族先民分佈在今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南部、攀枝花市鹽邊縣、雅安地區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以及雲南省西北部地區。根據《後漢書》、《三國志》、《華陽國志》等史書記載,漢代時居住于越巂郡的納西人稱為氂牛種。
蜀漢時居住於
漢嘉郡的納西人稱為
旄牛夷;晉代居住於定笮(今四川鹽源)的納西人稱為“摩沙夷”。
永平十七年(74年),川西南白狼夷向東漢王朝奉貢、獻詩三章,稱為《
白狼王歌》,共44句176個字,其中有90多個字與現代
納西語相同或相近,說明白狼夷可能是納西先民,清末民初漢文史籍和民間傳說中多說古
白狼國即在今四川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