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德明

嚴德明

嚴德明(1884—1935),字佛禎,廣東省惠陽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惠州起義。後主持中國同盟會東江活動,負責軍械接運和聯絡工作。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后,組織民軍參加光復惠州之役,任循軍第一大隊大隊長,東江司令,第一旅旅長。民國元年(1912)任惠州督辦。民國5年(1916)參加討伐龍濟光戰役,組織民軍在淡水起義。后被孫中山派往海外,進行籌款和聯絡工作。民國24年(1935)在南京病逝。

人物生平


嚴德明出生時正是滿清政府大廈將傾之際。成年後的嚴德明受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影響,毅然加入中國同盟會,並在1908年受孫中山之託,從香港回到惠州主持東江革命工作。他一手抓武裝,一手抓學生運動,特別是在惠州府中學堂和海豐師範學堂發展革命力量。據統計,僅1908年惠州府中學堂的中國同盟會會員就多達80多人。他們積極宣傳孫中山的革命理念,甚至影響到了惠州歷史上最後一任惠州知府徐書祥。
1911年4月,嚴德明與革命黨人陳甫仁從香港秘密運槍械到惠州,在澳頭登陸時被清軍發現而被捕。但是嚴德明、陳甫仁兩人毫無畏懼,對自己的身份直認不諱,並藉機向看守人員宣傳革命理論,指出滿清政府對外屈辱求和,對內施行暴政的醜陋行徑。大義凜然的革命黨人感動了清兵,嚴德明、陳甫仁兩人也因此被稱之為“革命先生”。考慮到革命時機仍未成熟,被感動的清兵還不敢起義,嚴德明自知若被押解至省城定難逃死罪,於是設計逃脫。
由於在澳頭運械事件暴露了身份,嚴德明已不能繼續主持東江革命事務,不得不走向幕後,到各鄉積極搜購槍械,發動群眾,組織民軍,為起義準備力量。在這期間,對嚴德明恨之入骨的清軍轉恨於嚴德明的家鄉,嚴家竟兩次遭到清軍的焚燒。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嚴德明與鄧仲元、陳炯明、陳經、丘耀西等革命骨幹回到惠州,發動武裝起義,嚴德明任革命軍大隊長,進攻有著“雄關天塹”美譽的惠州城。在革命軍的猛攻之下,滿清提督秦炳直見大勢已去,不得不開城投降。
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嚴德明被委任為惠州首任督辦。
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嚴德明又走上了討伐袁世凱的革命道路,在淡水起義,作戰三個多月。

歷史評價


一直到1935年病逝於南京,嚴德明始終擁護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為籌募革命運動經費奔走於南洋、香港之間。戎馬一生,讓人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