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細鯽

林氏細鯽

林氏細鯽(Aphyocypris lini),俗稱:金絲魚。英文名:Yenus fish ,又名白雲山魚、白雲金絲魚、唐魚。屬鯉形目鯉科,細鯽屬。林氏細鯽為動物界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瀕危等級為絕跡(野生)。林氏細鯽(學名:Aphyocyprislini),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魚類,分佈在香港新界,是香港的特有種,亦見於廣東零星地區。本魚身體土黃色的顏色,藍色的背面與在腹面上的白色;身體有的中動脈軸淡紅黃色的狹窄區域,在它下面的區域與光亮的藍綠色線上面的藍黑色的線;尾鰭基底具有一個大的藍色斑點而且斑點具有一個金的邊緣;鰭灰白的白色,體長可達5厘米,可做為觀賞魚。林氏細鯽為生活於亞熱帶地區的小型魚類。

簡介


林氏細鯽
林氏細鯽
林氏細鯽(學名:Aphyocyprislini),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魚類,分佈在香港新界,是香港的特有種,亦見於廣東零星地區。1936年由Herre,AlbertW.採集於香港粉嶺,1966年由Weitzman&Chan辨別為新種。多棲息於在淡水溪流。
本魚身體土黃色的顏色,藍色的背面與在腹面上的白色;身體有的中動脈軸淡紅黃色的狹窄區域,在它下面的區域與光亮的藍綠色線上面的藍黑色的線;尾鰭基底具有一個大的藍色斑點而且斑點具有一個金的邊緣;鰭灰白的白色,體長可達5厘米,可做為觀賞魚。

形態特徵


體細小,長而側扁,前腹部圓,自腹鰭基底到肛門具腹棱。頭小。吻圓鈍。口小,下頜稍突出,前端不具有瘤狀突起。無須。眼大,眼後頭長大於吻長。體被圓鱗,鱗中等大,無側線。背鰭短小,無硬刺,起點在腹鰭之後;胸鰭不達腹鰭起點;腹鰭不達肛門。肛門位於臀鰭起點之稍前方。臀鰭中等長,鰭條不特別延長。尾鰭叉形,末端稍尖。下咽齒彎曲。鰓耙細密。鰾大,分2室,后室長於前室。腸管較短。腹膜灰白。
是一種美麗的觀賞魚類,生活時背部棕色,腹部銀白。近體側從吻端至尾鰭基部有1道較寬的黑色縱紋,在黑紋之上自眼後方到尾鰭基部又有1條金黃色的細紋,這條細紋在雄魚呈藍綠色。尾鰭基部有1個圓形黑斑。從臀鰭基部之上沿尾柄下部到尾鰭基部有1條黑線。各鰭無色,具淺淡的黑色邊緣,虹膜金黃。
林氏細鯽
林氏細鯽

棲息環境


林氏細鯽為生活於亞熱帶地區的小型魚類。棲息在我國南方地區河溝和小河道中,對水質要求較高,生活在水質澄清、水生植物生長繁盛的淺水中。
林氏細鯽
林氏細鯽

資源現狀


本種僅分佈於香港新界之小溪中、數量甚少。產區內部分河流由於修建水利設施和水土流失,河溪斷流,生境被破壞,最終導致資源枯竭絕跡。目前僅港澳地區和東南亞一帶等地有人作為觀賞魚加以飼養、繁殖,並外銷歐美。

保護等級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為:野外絕滅(EW);《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 魚類》列為:絕跡(野生)。

習性


金絲魚的適應性強,能耐低溫,可以適應10-30℃的水溫,最適生長水溫18-25℃。不擇食,愛食活餌料、動物性飼料。冬季也能接受干飼料。性情溫順活潑,宜混養。常群游於中上水層。

繁殖特點


林氏細鯽
林氏細鯽
雄魚體較瘦長,鰭形較大,色澤艷麗;雌魚體粗,腹部膨大。用體長4厘米左右的作親魚。弱酸性或中性清新水質,水溫22~24度,水底鋪枝葉細密的水草。雌魚產卵完畢,撈出另養。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經48小時孵出仔魚,再經3~4天,仔魚開始覓食。

繁殖及雌雄鑒別


金絲魚的雌雄一般可從下列特徵來區別:雄魚體比雌魚小,但背鰭和肛鰭較雌魚大,體色也較雌魚的深而艷麗;雌魚較雄魚肥大,腹部膨大略帶白色。
以pH6.5-7.5、硬度6-8、水溫24攝氏度為宜,缸底鋪以碎石或卵石,多種一些狐尾藻、金絲草之類的水草。金絲魚喜在日光照射的條件下產卵,故繁殖缸要放在陽光能照到的地方。
繁殖時,可選擇種魚配對入缸,亦可採用群體繁殖。每條金絲魚雌魚每次可產150-300粒卵,產卵受精后,要立即將種魚撈出另養,以免吞食魚卵。
受精卵經1-2天便孵化出仔魚,再經3天左右,仔魚開始遊動覓食。開始時要以“洄水”餵養,大約要10天才能喂其它小型魚蟲。

瀕危等級


中國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
由於本種繁殖力不強,種群小,個體數量原屬稀少。由於人類活動的結果,嚴重破壞其生態環境,導致唐魚在自然界中已經很難發現其蹤跡。

價值


林氏細鯽價值昂貴
林氏細鯽價值昂貴
2013年11月17日晚,廈門漁民們在台灣海峽附近捕獲了一條野生的金絲魚,它大約60厘米長,重8斤,顏色呈銀色微黃,魚鰾含在嘴裡。別看它只有八斤重,一條就可以賣三萬多元,稱“土豪魚”名副其實。
野生的金絲魚價格與魚身的大小有關,越重單價就越貴,幾十斤的野生金絲,價格可以達到每斤2萬元多元,而這條金絲魚市價每斤至少要賣4000元。
野生金絲魚十分稀有,而且全身是寶,魚鰾可美容養顏,魚鱗、魚眼、魚鰭都可以當藥材,而其中,最值錢的是魚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