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魚鰾的結果 展開
- 魚的器官之一
- 中藥
魚鰾
魚的器官之一
魚鰾,魚的器官之一,硬骨魚類,大多數都有鰾。魚鰾的體積約佔身體的5%左右。其形狀有卵圓形、圓錐形、心臟形、馬蹄形等等。魚鰾里充填的氣體主要是氧氣、氮氣和二氧化碳,氧氣的含量最多。所以,在缺氧的環境中,魚鰾可以作為輔助呼吸器官,為魚提供氧氣。
大多數硬骨魚類有鰾,位於體腔背方的長形薄囊,鰾一般分為兩室,內含氧氣、氮氣和二氧化碳等。鰾有一根鰾管與食道相通,稱為喉鰾,屬較低等的硬骨魚類的鰾,如鯉魚。無鰾管的鰾,稱為閉鰾,屬高等硬骨魚類的鰾,如鱸魚。
從功能上看,除少數魚(如肺魚、總鰭魚)的鰾有呼吸作用外,對大多數的魚類來說,鰾是一個身體比重的調節器官,借鰾內氣體的改變以幫助調節身體的浮沉。
喉鰾魚類,鰾內氣體主要是通過鰾管直接由口吞入或排出氣體進行調節。閉鰾魚類鰾內氣體調節是依靠鰾內壁的紅腺放出氣體和鰾後背面的卵圓室吸收氣體。紅腺集中了許多毛細血管,紅腺的上皮細胞可分離出血液中的氧、二氧化碳等氣體。卵圓室內壁布滿毛細血管,氣體能滲透到血管里。少數底棲魚類和迅速升降遊動的硬骨魚類不具鰾,因為鰾內氣體的調節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這反而會影響魚的行進速度。軟骨魚類無鰾。
從發生上來看,鰾是由原腸管突出的盲囊所形成,與陸生脊椎動物的肺是同源器官。
魚鰾具有以下三大功用:
第一、輔助魚在水中的升降,也作為穩定使用,位於魚身體的中心,可以保持重心向下。
魚通過魚鰾肌控制魚鰾的收縮和膨脹可以使體內空氣的含量產生變化而調節身體的密度,在水中產生的浮力也會隨之變化,達到上升或下沉的目的。當魚下潛時,魚鰾肌會收縮,空間變小,氣壓變大,以抵消水壓的作用。當魚上浮時,水壓變小,魚鰾肌放鬆,空間變大,氣壓變小。魚鰾肌控制著魚鰾承受壓力的大小,決定著不同魚種生活的不同水域。魚鰾肌厚實,承受壓力大。生活在較深水域,是深水(海)魚。相反,則只能在淺水(海)活動。
魚鰾的生長隨魚體的生長而生長,直到魚體停止生長,魚鰾也停止生長。它的形狀是由魚體的形狀和腹腔的空間結構而決定的,使魚體各點產生了浮力與不同部位產生的重力相抵消。就鯉魚而言,魚鰾的前後兩部分結構也是為適應魚體快速轉向而進化成的。能隨魚體的快速變形而快速彎曲,達到迅速保持身體平衡,不至於引起魚體側翻。
軟骨魚無魚鰾,因此不能使身體保持靜止,只能靠不停地遊動保持上下平衡,鯊魚就是其中的一種。深海魚魚鰾內壓力大,一旦出水,壓縮氣體釋放,魚鰾就會被脹破。淺水魚一旦生病或者死亡,魚體兩側的平衡線靈敏度降低或失效,魚鰾產生的浮力與魚體產生的重力中心點不同,就會造成魚體發生側翻上浮魚腹朝上。
第二、使魚腹腔產生足夠的空間,保護其內臟器官,避免水壓過大,內臟器官受損。
第三、肺魚和總鰭魚類中,魚鰾可以作為輔助呼吸器官。
第四、魚鰾可作為一個共鳴腔,以產生或接收聲音的使用。
第五、在缺氧的環境中,魚鰾可以作為輔助呼吸器官,為魚提供氧氣。
乾魚鰾
取得魚鰾后,剖開,除去血管及粘膜,洗凈,壓扁,曬乾;或洗凈鮮用。是很好的藥材和食材,有黃魚肚、回魚肚、鰻魚肚等,乾燥的鰾多壓製成長圓形的薄片,淡黃色,角質狀,略有光澤。黃魚的鰾較小,鱘魚及蝗魚的鰾大。溶化后,冷凝成的凍膠,稱為"鰾膠"。商品統稱為魚肚。鱘魚、鰉魚的鰾稱為"黃唇肚"或"黃鱘膠"。有切成線條的稱為"線魚膠"。
主要產於我國沿海及南洋群島等地,以廣東所產的“廣肚”質量最好,福建、浙江一帶所產的“毛常肚”軟次於廣肚,但也稱佳品。廣肚、毛常肚色澤透明,無黑色血印,體大者漲發性強。黃魚肚分三種,體厚片大者稱為“提片”,體薄片小者稱為“吊片”,提片和吊片以色澤淡黃明亮者為佳,漲發性好,還有一種“搭片”,系將幾塊小魚肚搭在一起成為大片曬乾的,色澤渾而不明,質量次,漲發性不足。回魚肚的性質比較堅硬,以色澤淡黃者為佳品。蟲蛀的、色灰黑的為次品。
食用的魚鰾
1.油發:黃魚肚、鱉魚肚等小型魚肚宜用油發。先用溫水把魚肚洗凈瀝干,然後放進溫油鍋中炸,油要保持低溫才能保證質量,炸時不要炸焦發黃、外焦里不透,當魚肚炸到手一折就斷,斷面如海綿狀時,就可撈出,但要注意魚肚因厚薄不一,不會同時炸好,發好的要先撈出,以免過火。黃唇肚、毛常肚、鱘魚肚等個頭大而厚的,油發時,先將魚肚在低溫油鍋中文火燜1-2小時,見魚肚發軟后,再用較旺的火提高油溫,並不斷翻動,直至魚肚脹大發足為止。但火不可過旺,否則,易造成外焦里不透;
2.水發:先用清水把魚肚浸泡幾小時,並洗刷乾淨,放入燜罐里,加冷水燒開后離火,待冷卻后再燒,每天燒兩、三次,兩天後取出,用清水浸泡待用。
泡發魚肚時,切忌與煮蝦、蟹的水接觸,以免沾染異味。
魚鰾做成的菜肴
[異名]鱁鮧(《齊民要術》),鱁鯷、魚白、鰾(《本草拾遺》),魚膠(《三因方》),白鰾(《普濟方》),魚脬、縼膠(《綱目》),魚肚(《醫林纂要》)。
[採集]取得魚鰾后,剖開,除去血管及粘膜,洗凈,烘軟、切段,壓扁,曬乾;或洗凈鮮用。溶化后,冷凝成的凍膠,稱為鰾膠。
乾燥的鰾多壓製成長圓形的薄片,淡黃色,角質狀,略有光澤。黃魚的鰾較小,鱘魚及蝗魚的鰾大,並附有垂帶2條。商品統稱為魚肚。鱘魚、鰉魚的鰾稱為黃唇肚或黃鱘膠。有切成線條的稱為線魚膠。產浙江,福建、上海等地。
魚鰾做成的菜肴(2)
《本經逢原》:凡用鰾膠入丸,切作小塊,蛤粉炒成珠,方可磨末。煉蜜調劑,須待涼用,又不可搗,搗則粘韌,難為丸矣。
甘,平。
①《海葯本草》:無毒。
②《綱目》:甘,平,無毒。鰾膠,甘咸,平,無毒。
③《本草新編》:味甘,氣溫。
《本草新編》:入腎。
補腎益精,滋養筋脈,止血,散瘀,消腫。治腎虛滑精,產後風痙,破傷風,吐血,血崩,創傷出血,痔瘡。
①《本草拾遺》:主竹木入肉經久不出者,取白敷瘡上四邊,肉爛即出刺。
②《海葯本草》:主月蝕瘡,陰瘡,痔瘡,並燒灰用。
③《飲膳正要》:與酒化服之,消破傷風。
④《綱目》:鰾,止折傷血出不止;鰾膠,燒存性,治婦人難產,產後風搐,破傷風痙,止嘔血,散瘀血,消腫毒。
⑤《本草新編》:補精益血。
⑥《本草求原》:養筋脈,定手戰,固精。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25克;熬膏或研末入丸,散。外用:溶化塗敷。
[宜忌]胃呆痰多者忌服。
①治腎水不足,陰虛血虛之症:魚鰾一斤(麩面炒焦,磨去粗末,再炒再磨),沙蒺藜四兩,當歸四兩(酒洗),肉蓯蓉四兩(去鱗甲,酒洗),蓮須、菟絲子四兩(酒煮)。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錢。(《拔萃良方》魚鰾丸)
②治腎虛封藏不固,夢遺滑泄:黃魚鰾膠一斤(切碎,蛤粉炒成珠,再用乳酥拌炒),沙苑菱藜八兩(馬乳浸一宿,隔湯蒸一炷香,焙乾或曬乾),五味子二兩。研為細末,煉白蜜中加入陳酒再沸,候蜜將冷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八、九十丸,空腹時溫酒或鹽湯送下。(《證治準繩》聚精丸)
③治產後抽搦強直,乃風入子臟,與破傷風同:鰾膠一兩。以螺粉炒焦,去粉,為末。分三服,煎蟬蛻湯下。(《經效產寶》)
④治破傷風,口噤,強直:魚膠燒七分,留性,研細,入麝香少許。每服二錢,酒調下,不飲酒,米湯下。(《三因方》)
⑤治嘔血:鰾膠長八寸,廣二寸,炙令黃,刮二錢。用甘蔗節三十五個,取自然汁調下。(《經驗方》)⑥治赤白崩中:魚璇膠三尺,焙黃研末,同雞子煎餅,好酒食之。(《綱目》)
⑦治經血逆行:魚膠(切,炒)、新綿(燒灰)。每服10克,米飲調下。(《多能鄙事》)
⑧治產後血暈:鰾膠燒存性,酒和童子小便調服三、五錢。(《歲時廣記》)
⑨治便毒腫痛,已大而軟者:魚鰾膠熱湯或醋煎軟,乘熱研爛貼之。(《仁齋直指方》)
⑩治八般頭風:魚鰾燒存性,為末。臨卧以蔥酒服三錢。(《綱目》)
⑾治癇症:鰾膠(微焙,杭粉炒黃色)、皂礬(炒黃色)各一兩,硃砂三錢。共為末。每服三錢,熱酒下二服。(《嵩厓尊生》鰾風散)
⑿治食道癌,胃癌:魚鰾,用香油炸酥,壓碎。每服5克,每日服三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①《本經逢原》:鰾膠合沙苑蒺藜名聚精丸,為固精要葯。丹方又以一味炒研,砂糖調,日服一錢匕,治痔最良,經久痔自枯落。燒灰,治產後風搐,破傷風痙,取其滋榮經脈,而虛風自息也。
②《本草新編》:魚鰾膠稠,入腎補精,恐性膩滯,加入人蔘,以氣行於其中,則精更益生,而無膠結之弊也。
[英文]:jcthyocolla;fish glue;fish gelatin
[說明]:俗稱黃魚膠。黃色的鰾通過加工處理后製得的膠料。主要成分是生膠質。粘度很高,膠凝強度超過一般動物膠。對木器的粘合作用特別好。優點是凝凍濃度低(0.5%~0.6%),缺點是凍點也低(15~16℃)。
魚鰾膠是中醫傳統應用的名貴藥品,以鱘魚、鰉魚的魚鰾製成,用治腎虛滑精、吐血不止等。但因資源不多,現主要以黃唇魚、黃魚、小黃魚、[魚免]魚、鱈魚、海鰻及淡水鯉魚、鯰魚等的鰾加工成魚鰾膠或魚鰾膠珠藥用。因膠原的來源不同,其氨基酸組成也有差異,一般水產動物和其他哺乳動物的明膠大體相似,其中甘氨酸約佔1/3,丙氨酸約佔1/9,脯氨酸和羥脯氨酸約2/9,這四種氨基酸共佔總氨基酸的67%左右,其次是谷氨酸、精氨酸、天門冬氨酸和絲氨酸共占氨基酸總數的20%左右,其他如組氨酸、蛋氨酸、酪氨酸等的含量均極低。膠原纖維彼此相互交織成網狀,膠原肽鏈中一些羥賴氫酸的δ-羥基上連接的半乳糖在止血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一旦機體受到的創傷而出血時,血小板就粘著到膠原表面,彼此進一步積聚而達凝血作用,故魚鰾膠除作為滋補品外,對胃潰漬瘍、肺結核及婦女崩中漏下等出血病症,均有較好療效。另魚皮的膠原易於水解提取制膠,如河豚魚皮膠、海鰻皮膠、馬面魚皮膠及鯊魚皮膠等,也有止血作用,可製成止血海綿。名貴的魚翅即鯊魚鰭,其彈性膠原可製成鯊魚鰭膠,已作為良好的滋補強壯劑。魚鱗的膠原蛋白亦易水解製成魚鱗膠,此外尚含魚鱗硬蛋白,需加稀酸或醋,才能煮沸溶解,魚鱗膠可治婦女崩中帶下,並對紫癜、鼻衄、齒齦出血等有一定療效。且魚鱗中含較多卵鱗脂,與水交融後有延緩細胞衰老的作用。
魚鰾膠在我國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據《本草綱目》稱,有補精益血、強腎固本之功效,富含粘性蛋白、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常與桂圓、紅棗、核桃仁一起煎製成冬令進補品服用。工藝控制要點如下:
①新鮮魚鰾,清水洗凈,按1:0.8加水,組織破碎;
③酶解時間6小時,濾液在85℃條件下滅酶;
④酶解液過60目篩;
⑤膜濾;
⑥濃縮至含20%的水分呈稠狀時加入冰糖粉,攪拌均勻;
⑦濃縮至含18%水分時入模成型,模具內塗一層色拉油做脫模劑;
⑧60—65℃熱風乾燥至水分含量12%以下;
⑨脫模,真空包裝。
魚鰾圖集冊
2.魚鰾味厚滋膩,胃呆痰多、舌苔厚膩者忌食;感冒未患者忌食;食欲不振和痰濕盛者忌用。
用法用量
魚肚配菠菜,補血止血,對孕期貧血和牙齦出血有預防性食療作用,同時對便秘和痔瘡也有作用。
食用功效
魚肚味甘、性平,入腎、肝經;
具有補腎益精,滋養筋脈、止血、散瘀、消腫之功效;
治腎虛滑精、產後風痙、破傷風、吐血、血崩、創傷出血、痔瘡等症。
中醫學認為:腎具有主司攝藏、主藏精、主生長發育和生殖、主水液化謝的功能。腎功能正常則精氣充盈,全身諸臟之陰陽皆旺;反之,由於各種致病因素影響或年老體衰,可致腎功能失常,出現陽痿、早泄、滑精、遺精、腰腿酸軟、耳鳴耳聾、健忘、小便不利、水腫、遺尿等症。具體表現可分為腎精虧虛、腎氣不固、腎陰虧虛、腎陽不足等幾種類型。腎虛的補養原則,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可根據具體類型分別給予不同的葯膳來調理。可用溫補腎陽、滋補腎陰、填補腎精、益氣補腎、補腎固精來進行調理治療。
滋補腎陰葯膳——一品山藥
原料:生山藥500克,麵粉150克,核桃仁、什錦果脯、蜂蜜適量,白糖100克,豬油、芡粉少許。
製作:將生山藥洗凈,蒸熟,去皮,放入搪瓷盆中加麵粉,揉成麵糰,再做成餅,上置核桃仁、什錦果脯適量,上鍋蒸20分鐘。出鍋后在圓餅上澆一層蜜糖(蜂蜜1湯匙,白糖100克,豬油和芡粉少許,加熱即成)。
功效:滋補腎陰。適用於腎陰虧損而致消渴、尿頻、遺精等病症。
填補腎精葯膳——魚鰾燉豬蹄
原料:魚鰾15克,豬蹄1隻,蔥、姜、酒、鹽適量。
製作:將魚鰾、豬蹄洗凈,豬蹄切成塊,同放入沙鍋中,加水、酒、食鹽、蔥、姜,燉至豬蹄酥爛,即可服食。
功效:補腎益精、滋養筋骨。適用於腎虛體弱、腰膝軟弱、頭暈乏力或帶下者,可常服。
益氣補腎葯膳——糯米山藥粥
製作:先煎川斷、薴麻根、杜仲,去渣取汁,后入糯米及搗碎的山藥,共煮為粥。
功效:固腎益氣安胎。適用於腎氣不固而致習慣性流產、先兆流產、腰痛、水腫等病症。
補腎壯腰葯膳——杜仲燒豬腰
原料:杜仲15克,豬腰4個。
製作:將生杜仲切成長3.3厘米、寬1.6厘米的段。用竹片將豬腰破開,把切好的杜仲片裝入豬腰內,外用濕草紙將其包裹數層,放入柴炭火中慢慢燒烤,熟后取出除去草紙即成。
功效:壯腰補腎。適用於腎虛腰痛及腎炎、腎盂腎炎患者。
補腎烏髮葯膳——首烏煨雞
原料:三黃母雞1000克,何首烏50克,生薑片、料酒,精鹽、麻油少許。
製作:活三黃母雞常法宰殺,去皮,凈膛去腸雜;何首烏研碎,裝入紗布袋中,填入雞腹。雞入沙鍋,加清水至淹沒雞體,文火煨至肉熟,取出首烏袋,再加入料酒、細鹽、生薑、麻油等調料,文火再燉半小時即成。
功效:大補腎氣。適用於男子陽痿、婦女子宮脫垂及男子早衰、白髮早生等症。
補腎利水葯膳——豇豆蕹菜燉雞肉
製作:雞宰殺洗凈,切塊,與豇豆、蕹菜同燉,加鹽、蔥等調料,食肉吃菜。
功效:健脾、補腎、利水。適用於脾腎氣虛而致水腫、小便白濁、頭暈膝酸、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且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等。
避孕工具
1、最早的安全套魚鰾製成。
2、根據電影《武俠》裡面的劇情,在古時魚鰾是用來做避孕用的。古人的智慧,不是我們現代人所能想象的。
富含膠質
魚泡,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等,性甘,味平,入腎肝經。具有補腎益精,補肝熄風,止血,抗癌等作用。新鮮優質的魚鰾(俗稱之為魚泡)以富有粘性的物質而著稱,所以,人們亦稱之為魚膠、花膠。
由於魚泡是一種富有粘性的物質,含有極豐富的蛋白質、維他命、礦物質等營養成分,所以,魚泡具有補腎虛、健腰膝、養陰益精及滋潤養顏的作用。對於體質虛弱、真陰虧損、精神過勞、房勞過度的人士,作為進補,至為合適。
【宜忌】食欲不振和痰濕盛者忌用。
紅燜魚泡做法
材料:魚泡,蔥,姜,八角,料酒,冰糖,醋,鹽,味精,
做法:
1,魚泡,扎破清理乾淨,用料酒和清水浸泡半小時去除腥味兒。
泡好后撈出沖洗乾淨。
2,蔥姜八角準備好,炒鍋入油,冷油炒香蔥姜八角。
3,倒入老抽1--2勺在油鍋里燒沸,將洗好的魚泡倒入翻炒均勻。
4,加入一碗清水,放適量冰糖,2勺醋,1勺料酒,大火燒開,小火慢燉。
5,湯汁收到一半的時候加入適量鹽,一點味精翻勻,收湯至八成乾的時候關火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