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說

詞語

辨(辯)說是戰國荀子用語。指辯論、論證、推理。《荀子·正名》:“期不喻然後說,說不喻然後辨。”判斷不能表達清楚思想,就進行推理,推理還不能說清道理,就進行辯論。荀子認為:“辯說也者,心之象道也”,辯說就是通過理牲思維活動反映客觀規律。他還對這種思維活動作了具體解說:“辯說也者,不異實名以喻動靜之道也。”

詞語讀音


biàn shuō
ㄅㄧㄢˋ ㄕㄨㄛ
辨說

引證釋義


(1).辨析論述。
《禮記·仲尼燕居》:“辨說得其黨。”孔穎達 疏:“謂分辨論說《詩》、《書》、《禮》、《樂》之等,各得其黨類,不乖事之義理。”
王守仁傳習錄》卷中:“執事所以教,反覆數百言,皆以未悉鄙人‘格物’之說,若鄙說一明,則此數百言,皆可以不待辨說而釋然無滯。”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詞采》:“陽明 登壇講學,反覆辨說‘良知’二字。”
(2).論辯。辨,通“辯”。
《商君書·農戰》:“今境內之民及處官爵者,見朝廷之可以巧言辨說取官爵也,故官爵不可得而常也。”
宋 曾鞏 《亡兄墓誌銘》:“有智策,能辨說,其貫穿反覆,人莫有能屈之者。”
(3).辯解,分辯。辨,通“辯”。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少卿一時心慌,不及問他從何而來,且自辨說道:‘我非忘卿,只因歸到家中,叔父先已別聘,強我成婚,我力辭不得。所以蹉跎至今,不能來你那裡。’
(4). 中國 古代邏輯名詞。指推理和論證。
《荀子·正名》:“辨說也者,不異實名以喻動靜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