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遼河油田的結果 展開
- 中國以石油天然氣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陸上第九大油田
遼河油田
中國陸上第九大油田
遼河油田是全國最大的稠油、高凝油生產基地,地跨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的12個市(地)、32個縣(旗),勘探開發分為遼河盆地陸上、盆地灘海和外圍盆地三個區域。
遼河油區是一個具有多油品性質、多油氣藏類型、多套含油層系、地質情況十分複雜的大型複式油氣區。勘探總面積84566 km2(18626),陸上面積12400 km2(6660),灘海面積3506 km2(3506),外圍面積68660 km2(8460)。
遼河油田。在遼寧省遼河下游的大型油氣田。面積174平方千米,是我國陸上第九大油田,曾在1995年年產以原油1552萬噸,天然氣17.51億立方米雄踞中國第三大油田。供應以瀋陽為中心的遼中工業區。
遼河油田石油地質勘探工作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1970年開始大規模勘探開發建設;1980年國務院正式向國內外公開遼河油田建成;1986年生產原油突破1000萬噸,成為全國第三大油田;1995年原油產量達到1552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目前年原油生產能力1000萬噸,天然氣生產能力7億立方米。
歷經分開分立、改制上市、重組整合等多次重大內部改革的陣痛與超越,企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持續優化,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有效釋放,形成了專業化管理、集約化經營、一體化發展新模式,整體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截至目前,累計生產原油4億多噸、天然氣800多億立方米,為國家經濟建設、能源安全和地方繁榮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彰顯了國有骨幹企業的責任擔當和時代價值。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中國企業管理傑出貢獻獎”、“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中央企業先進集體”、“全國安康杯競賽優勝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遼河油田位於遼河下游、渤海灣畔,被瀋陽、遼陽、鞍山、營口、大連環抱,交通便利,物產豐富,氣候宜人,人文和地理環境十分優越。
遼河油區(括陸上遼河下游平原和渤海海上遼東灣)位於遼寧省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北起內蒙的阿魯科爾沁旗,南臨遼東灣,西起赤峰市,東至新賓縣,地跨遼寧、內蒙古兩省區13個市(地)、34個縣(旗)。
遼河坳陷為中、新生代大陸裂谷型盆地,位於渤海灣盆地的東北隅,大地構造上屬於華北板塊的一部分,分為7個次一級的構造單元,分別是西部凸起、西部凹陷、中央凸起、東部凹陷、東部凸起、大民屯凹陷以及沈北凹陷。陸上面積12400 km2,劃分出3個凹陷,1個中央凸起(見圖1—2)——西部凹陷、中央凸起、東部凹陷。東部凹陷雖然是遼河坳陷最大的凹陷,但探明石油儲量在坳陷總儲量中不足10%,資源探明程度僅為22.3%,目前探明儲量最多的茨榆坨油田儲量不到5千萬t。遼河西部凹陷面積約2530 km2,是遼河坳陷中油氣資源最為豐富的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組和東營組烴源岩多層段、大面積分佈。
遼河油田位於渤海灣盆地,其地層特徵受到盆地演化的制約。渤海灣盆地沉積構造演化具多旋迴性。形成多套烴源岩層系、儲集岩系和封蓋岩系,也隨之構成了多樣式的生儲蓋組合(圖1—2)。大體上講,渤海灣盆地經歷了太古代和早元古界地台基底的形成階段、中元古代至二疊紀地台蓋層沉積階段和中、新生代大陸裂谷發育階段。早古生代自寒武紀至早一中奧陶世,該區為典型的陸表海環境,沉積淺水碳酸鹽岩,中奧陶世峰峰組沉積末期,全區整體上隆,結束了早古生代的沉積歷史,華北地台的加里東運動表現為整體抬升,長期遭受剝蝕,缺失晚奧陶世至早石炭世沉積。並開始了晚古生代石炭一二疊紀海陸交互相含煤岩系的沉積,沉積具東西展布、南北分異的基本格局。中生代中三疊世末期的印支運動結束了該區大規模海侵的歷史,進入以陸相沉積為主的演化階段,構造一沉積的分佈格局也由近東西向展布轉化為北北東向與東西向展布並存的複合。
中生代燕山期(侏羅紀白堊紀)的構造運動以拉張一擠壓、伴以剪切交替出現,早期以擠壓作用為主,形成一系列呈北東一南西方向展布的褶皺,構成了渤海灣盆地的雛形。早中侏羅系盆地以張陷盆地為主,充填了一套河湖沼澤相含煤碎屑沉積。燕山晚期,地殼活動加劇,裂陷作用加強,伴有強烈的中酸性岩漿活動,盆地充填以夾有大量火山岩的河湖相紅色碎屑岩為主。在此基礎上,開始了新生代裂陷作用旋迴。喜山運動可分為早第三紀裂陷沉降和晚第三紀坳陷熱沉降兩個階段。早第三紀裂陷作用構成了三個由張裂沉陷充填一湖侵擴張和深陷~抬升收縮的過程,即孔店組沉積時期,沙四和沙三沉積時期,以及沙二段至東營組沉積時期。晚第三紀為後裂谷階段,沉積了一套以河流相為主的碎屑岩建造。綜述,寒武紀至早一中奧陶世陸表海環境,沉積淺水碳酸鹽岩。石炭一二疊紀海陸交互相環境,以含煤岩系的沉積為主。中三疊世末期印支運動結束了該區大規模海侵的歷史,進入以陸相沉積為主的演化階段,中生代盆地以張陷盆地為主,河湖沼澤相環境,含煤碎屑沉積。新生代則沉積以河流相為主的碎屑岩建造。
渤海灣盆地是一個複式疊加型沉積盆地,具有多旋迴、多層系和多油氣藏類型的含油氣盆地的特色。其沉積史可劃分以下幾個時期: 4.1晚元古代(震旦亞代)准地槽沉積發展時期沉積了晚元古代震旦亞界最厚9400米以碳酸鹽岩為主的巨厚沉積 4.2早古生代(下寒武世—中奧陶世)地台沉積發展時期 碳酸鹽岩為主夾少量泥質岩和蒸發岩的沉積4.3晚古生代(中石炭世—二疊紀)地台含煤建造沉積發展時期中石炭世海陸交替相沉積含煤地層;二疊紀後期的海西運動,使全區變為山區 4.4中、新生代斷陷與坳陷沉積時期渤海灣盆地的中、新生界剖面內可能有過多次“斷—坳型”沉積發育階段。侏羅世、白堊世、第三紀各為一次斷陷-坳陷發育期。但只有第三紀—第四紀的斷—坳盆地在渤海灣盆地全區保存得比較完整。
目前年原油生產能力1000萬噸,天然氣生產能力7億立方米,形成了油氣業務突出,工程技術、工程建設、燃氣利用、煉油化工、生產輔助和多種經營等各項業務協調發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