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橋

駱駝橋

湖州市中心有駱駝橋,原古橋始建於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以其“形穹若駱駝背”而得此名。至北宋年間,和儀鳳橋、甘棠橋並稱水鄉湖州古城的三大橋樑。原橋名“駱駝橋”三字為唐顏真卿在湖州刺史任上所題,現已在歷史變遷中丟失。另有,北京、宜興、鎮海和高淳等地的駱駝橋。

湖州駱駝橋


湖州駱駝橋
湖州駱駝橋
駱駝橋景色照
駱駝橋景色照
駱駝橋周邊建築照
駱駝橋周邊建築照
在湖州城中心,拱橋,始建於唐垂拱元年(685)。據宋嘉泰《吳興志》,“以其形穹若駱駝背”,故名。北宋太平興國中(976――983)改名迎春橋。時城中有橫亘溪上三巨橋(迎春、儀鳳、甘棠),迎春其甲也,驚湍箭馳,列柱櫛比,覆以飛宇,約於雕欄。南宋時複名駱駝橋,並重嵌唐大曆湖州刺史顏真卿所書“駱駝橋”三字,后失。古代的許多大文人也為其傾倒,如唐代詩人劉禹錫在詩中寫道:“駱駝橋上蘋風起,鸚鵡杯中箬下春。水碧山青知好處,開顏一笑向何人”,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在詩句中這樣描寫駱駝橋:“三年京國厭藜蘺,長羨淮魚壓楚糟。今日駱駝橋下泊,恣看修網出銀刀。”蘇軾詩:三年京國厭藜蘺,長羨淮魚壓楚糟。今日駱駝橋下泊,恣看修網出銀刀。橋經宋、元、明、清等朝重修、至民國20年(1931)左右,吳興縣教育局對橋作了改建,降低高度,改上下石級為大坡度,使得車輛可以通行。中國建立后,對駱駝橋整修多次。1953年,湖州市人民政府將石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橋樑。1981年7月,駱駝橋加寬人行橋。1985年,湖州市人民政府在橋南側新建駱駝橋,原橋保留。新建駱駝橋為一孔,凈跨25米,橋長33.44米,橋寬24.5米,分機動車、非機動車、人行道等三道。
駱駝橋是北街、東街、紅旗路與人民路的連結點,由於湖州的商業中心湖州大廈、湖州百貨大樓、湖州一百等都位於駱駝橋地帶,因此“駱駝橋”一詞在湖州是市中心的代名詞。橋下為湖州市河-霅溪,橋畔沿市河兩岸現建有開放式的河濱公園與駱駝橋廣場。

北京駱駝橋


駱駝橋
駱駝橋
寶善橋東北,舊時有駱駝橋,南對東大街(今建國北路),俗名樂渡橋、落渡橋。清時有絲織品專用裝船埠頭,每日在此裝運綢緞經東河外運,來往船隻川流不息。駱駝橋 河下18號走廊牆上嵌有明代文徵明書寫的蘇軾《赤壁賦》石碑一通,碑高75厘米,寬43厘米,正體小楷,落款為“長洲文徵明書”,下有印三方,碑文共537字,字跡大部分清晰。

宜興駱駝橋


位於宜興太華鎮石門村,太華山道上,相傳為梁祝十八里相送路上的石橋。

鎮海駱駝橋


鎮海駱駝橋始建於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相傳駱駝街沿河,史稱慈東后江。出慈城東門觀庄橋起至駱駝,有大橋六座,駱駝即“六大”諧音。

高淳駱駝橋


高淳駱駝橋 位於漆橋鎮

鎮海駱駝橋


駱駝橋位於鎮海駱駝中大河上
杭州駱駝橋河下
杭州駱駝橋河下
中大河上有六座大橋,俗稱“六大橋”,諧音駱駝橋
杭州駱駝橋陽面
杭州駱駝橋陽面
自元代起,駱駝橋下地勢漸高,沿橋地區稱駱駝橋東河下和駱駝橋西河下。
杭州駱駝橋陰面雪景
杭州駱駝橋陰面雪景
遺跡
駱駝橋西面為翁甫卿大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