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大師

西山大師

西山大師(1520—1604)朝鮮僧人。據《西山清虛堂休靜大師碑銘》載,俗姓崔,名“汝信”,字“玄應”,號“清虛”、“西山”,安州人。自幼父母俱喪。十三歲就學。曾參加進士考試,未中,遂南遊智異山,於崇仁處削髮、從靈觀受法。

人物評價


僧侶出身的愛國義兵將西山大師,是壬辰衛國戰爭(1592—1598)時期在收復平壤城的戰鬥中揚名於世的著名人物之一。

個人經歷


西山大師(1520—1604),原名崔賢雄,出生於安州邑一個貧寒的兩班家庭。9歲時父母雙雙作古,從小顛沛流離,體驗了無可忍受的虐待和蔑視。
他在私塾,學問武藝都出眾,但他嫌棄齷齪的仕途,到全羅道的智異山入了佛門。
從此,他周遊各地名勝,賦詩歌頌祖國河山,拜大寺名僧深造,30幾歲就成了德高望重的名僧。
因他長期在妙香山的西山作了大師,被人尊敬為西山大師。
一天,他同眾僧一起在普賢寺前巡遊,只見一隻鷹在空中盤旋,尋覓獵物。西山大師即刻命小僧取來弓箭迅疾照那隻鷹放了一箭。那隻鷹被射中,像石頭掉在地。
“大師,您怎麼‘殺生’?”
阿彌陀佛!”
眾僧好像看了不該看的事情,紛紛議論。這時,西山大師豪放的笑聲響徹了普賢寺山溝。他接著說:“剷除‘殺生’的根源,合乎佛教戒律的。如不射死那隻鷹,今天和今後不知每天都吃掉多少只鳥呢。”
正因為他有這種觀點,在“壬辰倭亂”時挺身而出,帶領眾僧同侵略者展開了浴血奮戰。
倭寇趁朝鮮腐敗無能的封建統治集團忽視國防之機,1592年突然打進朝鮮,侵佔了大片國土。這就是史書上所說的“壬辰倭亂”。
當時,西山大師已是70高齡。但他無法坐視可愛的祖國河山被倭寇踐踏,向全國僧侶發出號召:“年老病弱者可留在本寺,虔誠禱告消滅倭寇保衛祖國;凡能作戰的壯丁都要拿起武器參加義兵,投入保衛祖國的聖戰!”他在順安法興寺組織1500多名僧侶,建成義兵隊伍,投入了戰鬥。
當時,有些僧侶以為“殺生”是違背佛教戒律的,便不肯出征。
西山大師說:“佛教也有祖國。朝鮮的佛教徒為朝鮮服務,日本的佛教徒為日本服務。正當日本的佛教徒甘當侵略者的走卒瘋狂肆虐之時,如不投入消滅‘殺生’的元兇倭寇的戰鬥,那才是違背佛教戒律,才是對民族犯罪。不要忘記僧侶也是這一國度的百姓。”全國各地眾僧響應他的熱烈號召投入了義兵鬥爭。這樣,全國僧兵很快達到了數萬名。
1593年1月,收復平壤城的戰鬥開始,西山大師就率領僧兵沖入牡丹峰一角,把敵陣分隔成兩截,開闢了我軍的衝鋒路,為戰爭勝利建立了殊勛
西山大師的名字和功績,至今仍在朝鮮人民中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