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8條詞條名為梅山村的結果 展開
梅山村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螺城鎮梅山村
梅山村是位於螺城西北郊,面積1.5平方公里,山地12600畝,耕地1221畝,有713戶,人口2631人。梅山村又名上坑。在番禺縣城東北7.8公里。屬南村鎮。唐徠末建村,因處蓼水之上故名上坑,又因村附近的堤壩多植梅樹,后易名為梅山。
解放初期,該村仍屬輞川鎮管轄。1960年轉屬螺城鎮。於1996縣城規模擴大歸入螺城鎮轄區。
東與本鎮的霞西、西北、北關等社區毗鄰,西、南紫山鎮的官溪、壩下、南安三個行政村交界,北與輞川鎮的更新、玉圍兩個行政村接壤。
梅山村位於螺城西北郊,面積1.5平方公里,山地12600畝,耕地1221畝,有713戶,人口2631人。
該村山多水利條件好。境內有菱溪乾渠七公里並與梅山水庫拼連。還有三個小型水庫、二條溪流、五個溪壩、七個山圍塘、十六口大機井,各類抽水機二百餘台套,形成長藤結瓜的水利網,確保了農業穩產高產。1982年全村架設18公里的高、低壓電力線路、安裝六台變壓器,實現村村通“三組相”、戶戶亮電燈。該村雖是偏山僻壤,村落分散,道路縱橫;但距縣城僅有三公里。現已通水泥路15公里,近年內可望實現全村水泥路網通八達。由於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捷,許多新的投建項目已相繼進駐。
該村山多利於發展林果生產,現有奈柑2600畝,竹筍700畝,有龍眼、枇杷、蒙果等各種果樹二十幾萬株。改革開放以後,該村依著城郊優勢,近千個富餘勞動力紛紛進城從事工企、商貿、建築、運輸、環衛等待業。至2005年全村社會生產總值近2900萬元,人均收入達6000元,已跨入“基本實現寬裕型小康村”行列。
1948年,本村十八家自然村陳水奇在泉州海疆學校讀書時,參加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學生運動。后毅然回鄉投身革命。在城關區工委的領導下,發展地下黨員並建立分支部,發動群眾開展抗丁、抗糧、抗稅鬥爭,籌集武器,組織武工隊參與夜襲縣城、張貼散發革命傳單,籌備糧草配合解放縣城。為惠安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貢獻。1983年該村被縣政府定為革命老區村。
梅山西側有座雲峰山。按縣記載:“雲峰山仍惠邑之少祖山,自筆架、玳帽而下,於此糾結、余脈伸張,直至惠邑縣城結為佳穴而成成家燈火。”該山有二處古寺,均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一是位於峰頂簡樸古雅的“大中寺”,據明清年代《惠安縣誌》傳載:“《大中寺》名是唐太中初年宣宗皇帝恩賜、命唐代著名書法家柳公權題字賜匾。千百年來這裡香火綿延不斷。”遊人登上峰頂盡可分享“登高望遠”、和“懷古思今”的感受;東可觀輞川乍海,輕舟對過,圍海長堤:西可瞻仰筆架雄姿,雲霧繞腰:南可望洛江帆影波濤和泉州灣古港新貌;北可眺泉港大地人煙沸騰、油城英姿及遠處的湄洲灣雲海交際。另一處是山間新修的“華林寺”:這裡秀色幽靜、流水碧澗、奇石疊豎;青松翠竹、山花戀蝶、野茹散香、春筍吐芳、奈柑掛枝。景物交聚、美不勝收。近年來這裡香客絡繹、遊人劇增。這裡的“消遙一日游”正在俏然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