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霜霉病

白菜霜霉病

大白菜霜霉病是由寄生霜霉引起的、發生在大白菜上的病害。以葉片發病為主,其次是莖、花梗和種莢。感病以後葉正面產生水漬狀褪綠斑,后發展為黃褐色,由於病斑擴大常受葉脈限制而呈多角形斑。天氣潮濕時,葉背面產生白色稀疏的霉層,病斑連片時,常造成大白菜葉片變黃枯死。 

大白菜霜霉病是大白菜的主要病害,在中國各地均有發生,其中在西北地區大白菜霜霉病發生最為嚴重,在病害流行年份損失可達40-50%。大白菜霜霉病的發生與氣候條件、品種抗性、栽培措施等均有關,其中的氣候條件影響最大。 

針對大白菜霜霉病的發病規律和條件,在防治上應採取加強栽培管理為主,選栽抗病品種、化學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 

為害癥狀


大白菜在生長的每個階段均會發生大白菜霜霉病,植株各部位均會受害,但以葉片受害最為嚴重,其次是莖、花梗和種莢。幼苗期發病葉片背面出現白色霜霉狀物,正面無明顯癥狀,嚴重時葉片、幼莖變黃枯死。成株期一般先從外部葉片開始發病,最初葉片正面出現淡綠色或黃綠色斑點,發病中期病斑逐漸擴大,色澤也轉為淡黃或淺褐色,病斑擴展受葉脈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規則形。
大白菜霜霉病
大白菜霜霉病
發病後期病斑變成黃色或黃褐色。進入包心期,若環境條件適宜,病情發展很快,病斑迅速增加,葉片自外向內逐漸變黃乾枯,最後只剩一個葉球,有風吹或行人在地里走動時會起“白煙”。留種株莖部、花梗染病時病部肥腫彎曲畸形,俗稱“龍頭拐”,種莢受害時果實結籽少或不結籽。病部均會長出白色霜霉狀物。

病原特徵


白菜霜霉病病原 為鞭毛菌亞門卵菌綱霜霉屬寄生霜霉 Peronospora parasitica (Pers.) Fr. ,菌絲體無色,無隔,在絲胞間生長,靠吸器伸入細胞內吸水分和營養,吸器為囊狀、球狀或分叉狀。無性繁殖時,從菌絲上生出孢囊梗,由氣孔伸出,無色,無隔,單生或2~4根束生,長260~300μm,主枝基部稍膨大,重複的兩叉分枝,頂端2~5次分枝,主軸和分枝呈銳角,頂端的小梗尖銳,彎曲,每端長一個孢子囊。孢子囊無色,單胞,長圓形至卵圓形,24~27×15~20μm,萌發時多從側面產生芽管,不形成遊動孢子。卵孢子單胞,球形,黃褐色,直徑30~40μm表面光滑,胞壁厚,表面皺縮或光滑,抗逆性強,條件適宜時可直接萌生芽管侵染寄主。
病菌產生孢子囊的最適溫度為8~12℃,孢子囊萌發的適宜溫度為7~13℃,最高25℃,最低3℃。在水滴中和適溫下,孢子囊經3~4h即可萌發,侵入的最適溫度為16℃。菌絲生長發育的最適溫度為20~24℃,產生卵孢子的適宜溫度為10~15℃,相對濕度70%~75%。

侵染循環

在中國北方,病菌以卵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越夏或菌絲在種株體內越冬。雨天或灌溉時通過水飛濺傳到植株上,萌發後生出芽管,從氣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寄主組織,引起初侵染。隨之發展成為菌絲,在細胞間隙擴散,引起寄主組織病變,從病變部位產生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子囊通過氣流傳播,引起再次侵染,導致病害蔓延。種株體內越冬的菌絲體在翌年春天也可從內部長出孢囊梗和孢子囊,引起再次侵染。

流行規律

大白菜霜霉病的發生與氣候條件、品種抗性、栽培措施等均有關,其中的氣候條件影響最大。 
● 天氣因素:大白菜霜霉病的發生流行與溫濕度關係最為密切,病害發生和流行平均氣溫16℃左右,相對濕度在85%以上,16-20℃時擴展最快。一般雨水多,日照不足,多霧,重露,或忽冷忽熱,晝夜溫差大,田間濕度大,病害易流行。 
大白菜霜霉病
大白菜霜霉病
● 管理條件:土壤黏重、低洼積水,早播,過密、通風不良,大水漫灌,連作,包心期缺肥、生長勢弱以及生長前期病毒病較重的地塊往往病害發生嚴重。一般大白菜連座期至包心期發病重。田間感染病毒病的植株,容易發生大白菜霜霉病,病毒病流行的年份,大白菜霜霉病也容易發生。 
● 品種因素:白幫型品種、包心型品種抗病性差。

傳播途徑


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十字花科蔬菜上或冬貯種株的根頭上越冬,有時還可混在種子中越夏或越冬,次年春季條件適宜時萌發侵染幼苗,由春播十字花科蔬菜傳到白菜等秋播十字花科蔬菜上,混在秋播種子上的病菌,播后直接為害幼苗。南方全年種植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區,病菌可在寄主上全年傳播為害。

發病條件


霜霉病的發生與氣候條件、品種抗性、栽培措施等均有關,其中的氣候條件影響最大。

氣候

病害發生和流行的平均氣溫為16℃左右,病斑在16~20℃擴展最快,高濕是孢子囊形成、萌發和侵染的重要條件,多雨時病害常嚴重發生,田間高濕,即使無雨,病情也加重。北方大白菜蓮座期以後至包心期,若氣溫偏高,或陰天多雨,日照不足,多霧,重露,病害易流行。

管理

早播,過密、通風不良,連茬,包心期缺肥,生長勢弱的地塊,病重。播種過早的秋季大白菜往往病害發生嚴重。

品種

青幫型的品種發病較白幫型輕。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 選用抗病品種:這一點很重要,有時將兩類品種種植在同一塊菜田裡,感病品種一片狼藉,而抗病品種卻並無大礙。生產上推廣的夏冬青、熱抗白、北京106號、中白、雙冠、青慶、豫白1號、北京4號、北京26號、北京88號、北京100號、青愧169、雙青156、城陽青、天津青麻葉、開原白菜、躍進1號,青麻葉品系816-812等較抗 大白菜霜霉病。 
● 適期播種:實踐證明,早播比晚播發病重,但晚播往往影響包心,使產量降低。所以,要根據當地氣候做到適期播種。比如北京市郊播種適期為8月3日至7日。 
● 改革種植方式:在中國,南方一般採用深溝高畦栽培,而北方一般採用帶狀等行距種植;北京郊區進行改革,採用寬窄行種植方式,留打藥行,收到良好的效果。留打藥行還便於大白菜封壟后噴葯防治病害和通風透光,好處多。可採用“六留一”或“四留一”的寬窄行,不僅防病效果好,而且可避免打葯操作過程中造成大白菜損傷。 
● 加強水肥管理:要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早間苗,晚定苗,適度蹲苗
大白菜霜霉病
大白菜霜霉病
小水勤灌,雨後及時排水。蓮座期採取以促生長為主,及時澆水,滿足其生長所需水分,包心前、中期,可噴施植保素6000-9000倍液或糖尿液(紅糖:尿素:水=1:4:100,早上噴,噴在葉片背面),可提高植株抗病力。同時加強澆水追肥,使大白菜提早結球包心,又可防止早衰。 
● 清潔田園:苗期發病了,在間苗、定苗時應清除病苗,拉秧后也要把病葉、病株清除出田外深埋或燒毀,並深翻土壤,可減少病菌在田間傳播。 
化學防治
● 噴葯防治:發病初期開始噴葯。綠亨二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畝每次50千克; 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畝每次50千克;70%代森錳鋅500倍液,每畝每次50千克。當大白菜病害混合發生時,可採用混合用藥,起到一噴多效的作用。當大白菜霜霉病與大白菜黑斑病混合發生時,每畝選用綠亨二號可濕性粉劑40克加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克混合加水40-50千克噴霧,5-7天噴一次,連噴2-3次;當大白菜軟腐病或大白菜黑腐病與大白菜霜霉病混發時,每畝選用綠亨6號可濕性粉劑40克加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克加水40-50千克,噴霧5-7天一次,連噴2-3次;當與大白菜軟腐病、大白菜黑腐病與大白菜黑斑病混發時,每畝選用綠亨6號可濕性粉劑40克加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克加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克混合加水40-50千克噴霧,5-7天一次,輪換施藥效果更好。 

種植管理

1.選用抗病品種。品種間發病差異顯著。抗病毒病的大白菜品種一般也抗霜霉病,可因地制宜選用。
2.藥劑拌種。用種子重量0.4%的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或0.3%種子重量的阿普隆(瑞毒霉)35%拌種劑拌種。
3.合理輪作。與非十字花科作物隔年輪作,有條件的地方可與水田作物輪作。
4.適期播種。應根據茬口、品種及氣候確定適宜的播期。早播病重,晚播病雖輕,但包心不足,但若遇到高溫乾旱年,大白菜應適當晚播,雜交種的抗病性較農家種強,播期可安排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