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苦寒的結果 展開

苦寒

韓愈的五言古詩

《苦寒》是唐代文學家韓愈所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以極度誇張的手法描寫嚴寒的種種徵象和嚴重後果,其中暗含對權臣當道,朝廷失政的不滿,和希望朝廷引用賢才的政治寓意。全篇體現了韓詩銳思險怪、奇想幻筆的獨造風格。

作品賞析


賞析

《苦寒》記載了一次極嚴重的天氣反常現象,即倒春寒;並借倒春寒對當時的奸臣盧杞和宦官專權進行了極為猛烈的諷刺與批判。韓愈以獨特的想象力、誇張的手法讓寒意浸透詩歌各處,他盡一切可能誇張形容嚴寒的可怖、可恨。以麻雀受不了奇寒的折磨,寧願被射死煮熟來顯現突出北方天寒,又遇天奇降大雪的極冷,以抒寫詩人此時在天寒中的苦楚。
全詩分前後兩個部分,“淫淚何漸漸”之前為第一部分,敘述了倒春寒的種種徵象和嚴重後果。詩人當時可能是四門博士,或者正待官在家。被凍得“五藏難安恬”“中宵倚牆立”,不能入睡,淚流滿面。並由此對天地神靈,日月星辰的運行,季節反常的原因,動植物的生死等等,生出許多遐想,進而聯繫到德宗寵信盧杞,任由排斥百官。德宗晚年出於對朝臣的猜忌,開始大力依靠宦官,致使在代宗時被打下去的宦官勢力重新抬頭,不但把持了朝政和宮市,還操持軍權。韓愈在朝反對宦官專權,在外反對藩鎮割據,藉此抒發自己的感慨,用“隆寒奪春序”諷刺權奸和宦官專權;用日月畏怯““不能活烏蟾”諷刺德宗縱容宦官把持宮市;用“草木不復抽”,“生類恐盡殲”喻盧杞和宦官專權下的朝廷政治局面,正直善良、才高有為的官員紛紛遭受迫害。詩的後半部分在表明對春天渴望的同時,表明了對仁君和賢相的渴望,渴望他們協調致,治理好朝政,把恩澤像春天的陽光一樣普惠人間。
詩中又以“梅鹽”表明作者的盡忠之心及才智文華。此外,詩中多處古典辭藻及人名、地名無疑是出眾才華、文辭富麗的象徵。“褰旒去耳纊,調和進梅鹽。賢能日登御,黜彼傲與儉”,前一句雖意在對君主身上的打扮做一番描述,實則印證了后一句的“梅鹽”之臣的調和作用的重要性。正因如此,詩人具有賢能榮登朝堂,卻又總是遭到罷黜,君主身旁仍是慳吝的小人。此處無疑表現出詩人的不滿與憤怒,更是對當朝不平之事、朝堂腐敗的寫真。因此,韓愈的詩歌不僅是個人情感、經歷的體現,更是社會現實的寫照。
此詩借三月大雪侵害萬物生長,破壞人們生活,比賦隱刺權臣誤國,朝廷失政。用狠重奇險之筆,抒發了他鮮明的愛憎感情。他對自己不能儘力佐政撫民感到內疚;期望和煦的陽光施惠於萬物;自謂為政於民死而無憾。從藝術上看,這首詩是韓愈著力鑲刻的代表,表現了韓詩銳思鑱刻,字帶刀鋒,怪怪奇奇,狠重奇險的詩境,是韓詩從思想上筆涉朝政,藝術上走向奇崛風格,從杜詩中奇險處推擴奧衍,辟山開道,自樹一家新風的標誌。

評價

清代詞人、學者朱彝尊《批韓詩》:怪怪奇奇,與《陸渾山火》同,此是昌黎(指韓愈)獨造。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唐宋詩醇》:銳思饞刻,字帶刀鋒。
現代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詩人徐天閔《古今詩選》:“芒碭”一段,加倍寫法,文情極恣肆,亦復沉痛。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這一年三月大雪,據《唐書·五行志》載:“貞元十九年三月,大雪。”可見,這是一起比較極端的季節反常現象。夏曆三月,相當於公曆四月。穀雨前後,梅花已過,桃李梨杏等百花盛開的時候,突然凜冽的北風呼嘯襲來,氣溫驟降,抖落了漫天大雪,屋檐上掛滿了冰凌,好像重新回到了隆冬時節。韓愈當由此引發而寫成此詩。

作者簡介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韓文公”。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因論事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後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一生著述頗豐,文學造詣極高,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在舊《廣東通志》中被稱為“廣東古八賢”之一。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寫作極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進學解》、《順宗實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