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鵝卵石

自然形成的鵝卵石

天然鵝卵石是指自然形成的鵝卵石。鵝卵石(pebble)是一種半徑為4毫米至64毫米的石頭。比圓石(cobble)小而比石礫(gravel)大。

天然鵝卵石是開採黃砂的附產品,因為狀似鵝卵而得名。鵝卵石作為一種純天然的石材,取自經歷過千萬年前的地殼運動後由古老河床隆起產生的砂石山中,經歷著山洪衝擊、流水搬運過程中不斷的擠壓、摩擦。主要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硅,其次是少量的氧化鐵和微量的錳、銅、鋁、鎂等元素及化合物。

背景


天然鵝卵石
天然鵝卵石
天然鵝卵石,取自於河床,顏色主要有灰色、青色、暗紅三大色系,經過清洗、篩選、分撿等工序,被廣泛應用於公共建築、別墅、庭院建築、鋪設路面、公園假山、盆景填充材料、園林藝術和其它高級上層建築。它既宏揚東方古老的文化,又體現西方古典、優雅,返樸歸真的藝術風格。

種類


鵝卵石產品有:天然顏色的機制鵝卵石、河卵石雨花石干粘石、噴刷石、造景石、木化石、文化石、天然色理石米等建築裝飾材料及室內裝飾用的高級染色沙,無毒、無味、不脫色。品質堅硬,色澤鮮明古樸,具有抗壓、耐磨耐腐蝕的天然石特性,是一種理想的綠色建築材料。
天然鵝卵石
天然鵝卵石

形成


既可以是河水沖刷,也有之間相互摩擦的原因。山區的鵝卵石可能是歷史上的洪水、泥石流造成的,但具體原因要看所處位置的地質構造、地理環境,也需要參考周圍其他山的情況。至於不長樹的山可能是土壤原因或周圍樹種與生物的聯繫所導致的。
鵝卵石的形成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岩石風化、崩塌階段;第二階段是岩石在河流中被河水搬運和磨圓階段。
以下有四個版本:
版本一:大約在1億年以前的中生代,在地殼運動的作用下,岩漿冒出地表,快速得到冷卻的岩漿便形成花崗岩。此後距今幾千年前,由於岩漿入侵引起花崗石錯動擠壓,從而產生了大量體積較小的石塊,那些在水邊的石塊,經過長時期水的緩慢沖刷和自身的相互滾動,最終形成今天的鵝卵石。
版本二:由於地殼運動等自然力的震動風化,再經過山洪衝擊,流水搬運和砂石間反覆翻滾摩擦,終於形成可愛的圓渾狀小卵石。
版本三:原來是又粗又大的山石,但經過千百萬年雨水的沖刷和彼此之間的相互碰撞,便成了一塊塊剔透美麗的鵝卵石。
版本四:破碎的岩塊經過河水長距離搬運使稜角消失,形成圓形或橢圓形的石子,再經膠結稱為礫石(或稱卵石)。

用途


鵝卵石被廣泛應用於公共建築、別墅、庭院建築、鋪設路面(公園裡邊鋪建的鵝卵石路長走具有延年益壽之功效)、公園假山、盆景填充材料、園林藝術和其它高級上層建築。它既宏揚東方古老的文化,又體現西方古典、優雅,返樸歸真的藝術風格。
鵝卵石還為凈水、污水處理、電力、園林等項工程提供了優質材料。還為陶瓷、精密鑄造、造紙、噴磨、化工、單晶硅、國防等提供原輔材料。
南京雨花石的物理參數
材質:95%以上的二氧化硅(SiO2).
性能參數:表面光潔度98%、抗壓強度在600Kg/M2以上。
變壓器鵝卵石標準
建設部部頒標準有規定的,大型油浸式變壓器下部應設有儲油池,面積要稍大於變壓器所佔平面,深度1M左右,鋪設直徑8-10CM左右的鵝卵石,主要目的就是吸收變壓器漏油。
相關標準:
電力設備典型消防規程DL5027-1993中7.3.4規定為50-80mm。
《3-110KV高壓配電裝置設計規範》(GB 50060-92)第5.4.5條 貯油池內宜鋪設厚度不小於250mm的鵝卵石層,其鵝卵石直徑宜為50-80mm。

顏色


鵝卵石,主要構成成分是二氧化硅,其次是少量的氧化鐵和微量的錳、銅、鋁、鎂等元素及化合物。由於各種元素具有不同的色素,如硃紅色為鐵,藍色為銅,紫者為錳,黃色半透明為二氧化硅膠體石髓,翡翠色含綠色礦物等等;隨著這些色素離子溶入二氧化硅熱液中的種類和含量不同,而呈現出濃淡、深淺變化萬千的色彩,使鵝卵石呈現出黑、白、黃、紅、墨綠青灰等各式五彩繽紛的色系。

分佈


國內主要的雨花石產地位於南京,江蘇一帶,長江中下游地區資源較為豐富,多表現為沉積狀。此外其餘地區卵石資源也較為豐富,北方包括山東、遼寧等,南方包括貴州、重慶、廣西等地,卵石資源都各具特點,且種類豐富。其中貴州、廣西的卵石資源由於歷史原因,故而資源保留較為完善,種類也較為豐富。西南地區的大型卵石較多,這類卵石體積大,形狀奇,尤其適合用作地標性建築的風水石或文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