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讓
楊先讓
楊先讓 1930年生於山東省牟平。畫家。195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歷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和創作員、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員、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主任、教授。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間美術學會常務副會長。
楊先讓
隨著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我國已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過渡,並逐漸跨入信息時代,儘管類似虎頭鞋一類的農家婦女業餘製作的民間藝術品一息尚存,但如果我們還不抓緊去搜集、搶救的話,恐怕不用過多少年,也就會因失傳而絕跡了。楊先讓就是我國投入這一搶救工程的先行者。
從1986年至1989年,在四年的時間裡,他率領考察隊歷盡曲折艱苦,出入黃河流域十四次,潛心考察民間藝術,足跡遍及青海、寧夏、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八省,積累了近千張及二十餘萬字的記錄。當他將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黃河流域民間藝術田野考察報告”為副題的《黃河十四走》一大疊書稿送給他的老友黃永玉看時,黃永玉一翻開,就被震傻了,驚呼:“楊先讓呀楊先讓,你可真邪了!那麼大的志氣、雄心!那麼堅忍的毅力!那麼精密的計劃,那麼豐碩的成績!並說:“《黃河十四走》點明了研究民間藝術的一個方向、一個方法。是一個鐵打的、無限遠大的可能性,理出文化行當一條新的脈絡,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無可估量。”
收入《黃河十四走》的多達四百多幅,其中包括炕圍畫、壁畫、山岩畫、木版年畫、陶瓷繪畫、皮影、木偶、剪紙、社火臉譜、面花、花被面、花包袱、瓜帽、鞋墊、荷包、肚兜、布老虎、紙牌、瓦當……真可謂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美不勝收!在細細品味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些民間藝術的藏品是極難搜集到的珍品了。如用作民間性教育的箱底畫,在經過“文革”的一場浩劫之後,誰家也不敢密藏這類被視作“淫畫”的禁品,早就消蹤滅跡了。
楊先讓
在四年的考察中,楊先讓結識了許多民間藝人,剪花娘子庫淑蘭就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她家貧如洗,如果光為自己的現實憂愁,也許一天也活不下去。然而,她樂天知命,心靈手巧,全憑剪新娘子、花轎、壁掛、生命樹等吉祥圖案來排解內心的痛苦。1986年縣文化館給她帶來一些彩紙,使她藝術靈感的閘門大開,沉醉在藝術的創造之中。她首先將自己的破窯洞打扮得如同一座藝術寶殿,繼而創作了兩幅《剪花娘子》貼在牆中央,說:“那就是我1她又將剩下的彩紙,把破紙箱裝扮得如同五彩寶盒;窯洞黑暗,她剪了太陽、月亮、星星和現代化的大燈泡,象徵光明。
楊先讓
楊先讓和妻子油畫家張平良於1993年來到美國休斯敦。利用兒子、兒媳工作室中的展示廳“上尚藝苑”展覽他們的作品,主要包括楊先讓版畫回顧展,楊先讓、張平良繪畫展,中國農民畫與窗花展3部分內容。楊先讓的展覽廳並不大,但作品精彩,還經常輪換,凡參觀過的人,無不嘖嘖稱讚。於是熱心的華人朋友將他們的作品介紹到休斯敦及美國南部、東部的一些城市如費城、巴特魯茨市、華盛頓等地開辦展覽會。
他們的展覽得到很大反響。首先引起轟動的是楊先讓版畫回顧展。該展覽先後在美國休斯敦、費城和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舉辦。由於他的版畫被認為具有時代意義,休斯敦美術館破天荒地將他的作品分批展出。楊先讓作為新中國第一批成就較大的版畫家,繼承與弘揚了版畫的傳統,真實地反映了社會生活,成為時代的寫真。人們將他的作品看作對於改革開放前的中國歷史的圖解,反映了中國的一個時代。這些版畫被國外一些機構收藏,如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了《鄉情》;美國密西根塞格諾大學收藏了《敦煌幻想曲》;康州大學亞洲陳列室收藏了多幅版畫及彩繪。此外,中國香港、台灣地區,也有一些收藏家(或單位)進行收藏。
與頻頻展覽同時,各地也都為他安排了講座。他的身影經常出現在各種場合的講壇上,文章發表於當地的華人報刊上。甚至被路易斯安那州大學聘為客座教授,講授“中國美術史”,美國《華夏時報》聘他為顧問。楊先讓通過自己的展品、講座、文章展示與詮釋了中華藝術,傳播了中華文化,積極地推進中美民間的文化交流,增加了美國人民對中國的了解。1996年他被授予休斯敦市榮譽市民獎;1999年被授予路易斯安那州巴特魯茨市榮譽市長獎,同年,還獲得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藝術學院文化交流獎;2003年獲得休斯敦大學亞洲藝術部文化獎。
楊先讓在國內曾是研究中國民間藝術的開拓者。1981年以後,他受命協助組建中央美術學院年畫、連環畫系,1984年又將該系改建為民間美術系,由他任系主任。他曾14次深入黃河流域的鄉村、小鎮,著有《黃河十四走》《中國鄉土藝術》(這兩部與楊陽合著)《黃河十四走民藝考》等書。他到了美國以後,不僅舉辦自己的作品展,而且還以更大的熱忱,利用一切機會展示與講解中國民間美術。他製作了許多幻燈片進行展放。特別是當他談到剪紙大師庫淑蘭的作品時,使聽眾激動不已。於是1997年便索性利用春節期間,在休斯敦主辦了一次《中國民間藝術展》,突出展出了庫淑蘭4幅大型剪紙畫,又選了河北蔚縣窗花和陝北洛川馬秀英10幅繪畫陪襯。同年4月份北上做巡迴講學,主題是中國民間藝術,由費城、華盛頓、紐約、紐倫敦,抵達波士頓,被評為“由南方休斯敦刮來的一股中國民間藝術的旋風”。
不久,費城一些學者又同楊先讓一起,開始醞釀、發起、促成一次更大規模的民間藝術展。這次中國民間藝術展,先在路易斯安那州文史館舉辦,2003年3月移到費城舉辦。這次展覽在7個超大尺寸的屏風上,裝飾著蔚縣彩色剪紙,庫淑蘭的4幅1米多長的巨幅作品佔據了整整一面牆。
還有陝西手工縫製的八卦褥面;山西孩子們戴的虎頭帽;各種香袋、荷包、針扎;各種門神、年畫、皮影等。也有一些少數民族的手工藝品,如苗族婦女喜慶時穿的綴滿手工綉片的盛裝、百摺裙、銀頭飾、項圈等。這些展品有100多件,都是他幾十年來在黃河流域和祖國各地收集和收藏的。玻璃櫃里還擺放著精裝的《黃河十四走》《中國鄉土藝術》《剪花娘子庫淑蘭》《中國皮影藝術》等書籍。
楊先讓
《晌午》《漁村》《延安組畫》《劉胡蘭與六烈士》《紀念周總理》等。木刻《出圈》獲1957年全國青年美展獎。1982年於中國美術館舉辦畫展。
《楊先讓木刻選集》《楊先讓彩繪選集》《楊先讓文集》《中國鄉土藝術》《黃河十四走民藝考》《藝苑隨筆》等。
中國美術館、巴黎博物館、大英博物館以及美國、韓國、台灣和香港收藏家收藏。
2014年3月19日,中國文聯在京舉行第11屆造型表演藝術成就獎頒獎典禮,楊先讓獲造型藝術獎。
2021年2月,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揭曉,楊先讓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