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龍鎮

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轄鎮

回龍鎮隸屬四川省中江縣,位於凱江河下游,涉及河道全長8.5公里,沿河兩岸有12個村,涉及洪水可淹沒區域共42個社。全鎮現共轄29個行政村318個社、2個居委會,幅員面積72.34平方公里。截止2020年11月1日,新盛鎮常住人口為30970人。

回龍鎮境內有小型Ⅱ水庫2處、三平塘391口和石河堰88節,防汛減災工作任務繁重。全鎮現共有耕地38935.2畝,其中田15211.3畝,旱地23723.9畝。29個行政村全部通上了電話,村村通汽車,村村通水泥路,有18個村用上了自來水。

歷史沿革


清道光六年(1826年),設回龍場。
1935年,場改聯保,屬一區。
1940年,撤聯保。
1950年置回龍鄉,
1952年末,屬回龍區。
1958年改為公社,
1984年復鄉,
1991年建鎮,
1996年7月,撤回龍區,朝中、臨津、石廟3鄉併入。
1998年4月,屬凱江片區工作委員會。
2000年12月,析置石廟鄉。
2006年4月,撒片區工作委員會,石廟鄉併入。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地處中江縣東部,距縣城二環路僅7公里,北鄰通濟鎮,西接東北鎮,南靠悅來鎮,東部分別與綿陽市三台縣西平鎮、八洞鎮和凱河鎮相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8.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6千米,總面積72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55人。

地形地貌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最高點位於雙寨村雙寨子山,海拔575米;最低點位於沿河村1組,海拔397米。

氣候

回龍鎮[四川省中江縣回龍鎮]
回龍鎮[四川省中江縣回龍鎮]
回龍鎮全年氣侯溫和濕潤,日光照較為充足。雨量適中,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在16—17℃左右。

水文

境內河道屬涪江水系,凱江河自西從石磙壩村人境,東向經沿河村出境,人三台縣西平鎮境內凱江河,河道長9千米;支流萬古河長12千米、回水河長8千米,均自北向南流入凱江河;會元河長2千米,觀音岩河長2.2.千米,自南向北流入凱江河。

自然災害

主要的自然災害有旱災、洪澇、低溫、霜凍、冰雹、地震等。早災年平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4~8月,最嚴重的一次早災發生在2006年5月1日~8月7日,涉及境內30行政村,農作物受災面積5.7萬畝;洪澇主要發生在5~9月;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87年7月9日,造成4.9萬畝莊稼被淹沒,減產1.1萬噸。最嚴重的一次風災發生在1988年6月24日,受災面積2.3萬畝,減產0.4萬噸。最嚴重的一次霜凍災害發生在2011年1月7日,涉及境內29行政村,受災面積3.4萬畝,減產0.2萬噸;損失380萬元以上;最嚴重洪澇災害發生在2001年9月19日,有12個行政村263戶村民倒塌房屋892間,1336畝農作物被毀。2008年5月12日受汶川特大地震影響,造成房.屋和各種設備設施損失嚴重。

自然資源


其土壤以中壤沙、泥土為主,質地適中,水氣協調,耕作性良好,酸鹼性適中,土質營養條件能基本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其土壤中的速效磷和鐵、錳、銅等成分充足,大氣質量好,經有關部門監測符合“國家大氣環境質量一級標準(GB3095-82)”,屬清潔級;農業灌溉用水也符合國家灌溉用水質標準(GB5084-92),同屬清潔用水清潔級;土壤未受任何污染,各項監測參數均未超過“中國土壤元素背景質”中所規定的範圍,屬清潔水平。回龍鎮已探查出的天然氣8處,有頁岩儲備量一億立方米以上。

行政區劃


2006年農村綜合改革后共轄30個行政村318個社,2個居委會;
2009年合併兩村后共轄29個行政村318個社,2個居委會。
2011年末,轄2個居民委員會,29個村民委員會。
居民委員會太白朝陽
村民委員會太白新站兩河中皇寺萬古
回水花竹碉樓溝仁義雙寨子
五堰竹林上皇寺旺溝五里
長溝新寶嚴會元梔子灣歇馬
觀音岩石滾壩橋南石廟李棗
桔園紅苗洪端寺沿河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5436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270人,城鎮化率6%。另有流動人口860人。總人口中,男性29295人,佔53.9%;女性25070人,佔46.1%;14歲以下9978人,佔18.3%;15-64歲35974人,佔66.2%;65歲以上8413人,佔15.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54324人,佔99.9%;有藏、苗等少數民族,共41人,佔0.1%。2011年,人口出生率9.5%0,人口死亡率8.7%0,人口自然增長率0.8%o。
2021年7月12日,德陽市羅江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新盛鎮常住人口為30970人。

經濟


農業

全鎮經濟收入以種植、養殖和勞務為主,常年種植水稻15000餘畝、玉米25000餘畝、油菜15000餘畝、大豆4000餘畝、蔬菜6000餘畝,凱江河沙石資源取之不盡,水電氣對發展工業極為有利,發展空間優良,河地廣闊。已建成凱江河回龍集鎮段防洪大堤2.9公里,新開發回龍河灘地600餘畝。發展種植大戶37戶,流轉土地5420餘畝用於中藥材、水果、蔬菜等特色產業,發展養殖大戶107戶,其中規模以上3戶。
回龍鎮
回龍鎮
耕地面積38248畝,其中水澆地15422畝,早地22826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2.3億元,比上年增長8.3%,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8.5%。
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6700噸,其中水稻10600噸,玉米11500噸,小麥860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油菜、花生等。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7383畝(不含複種面積),產量14萬噸,主要品種有折耳根、芋艿、萵筍、蘿蔔等,其中折耳根2萬噸,芋艿3萬噸,萵筍3.5萬噸,蘿蔔3.2萬噸;油菜種植面積1.7萬畝,產量3398噸。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萬頭,年末存欄2.8萬頭;牛飼養量0.4萬頭,年末存欄0.4萬頭;羊飼養量0.4萬頭,年末存欄0.4萬頭;家禽飼養量118萬羽。
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551元。

工業

回龍鎮現有中江縣金鑫糧油製品廠、中江縣利金新型頁岩牆材有限公司、回龍酒廠、回龍竹編加工廠、港華和金泰天然氣公司、回龍蠶繭站、德陽市博利建材廠、中江縣錦浩肉類食品有限公司、達飛電子廠、中江中全木業有限公司、德陽柏朗家具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業入駐經商。
以機械、麵粉加工、新型牆材、竹編生產、釀酒為主。2011年,工業企業130家,職工5392人;工業總產值3.6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0.8億元,比上年增長21.3%。

商業外貿

2011年末,商業網點1240個,職工256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9億元,比上年增長13%;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0.8億元,比上年增長12%。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2298萬元,比上年增長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9萬元,比上年增長3.3%。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6.1萬元,增值稅2.5萬元,企業所得稅7萬元。
2011年末,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7億元,比上年增長1.8%;各項貸款餘額1億元,比上年增長2%。

文化


名字由來
回龍鎮,清中期設回龍鋪,以境內回龍河(河流由東往西,彎曲迂迴)而得名。

交通


回龍鎮交通便利,現有縣道中西路、高龍路合計20公里,有鄉道回永路、回通路、太臨路、南西路合計36公里。全鎮村級道路68.5公里,社道路200餘公里,新增錯車道348個。
2011年,成(都)南(充)高速公路穿境,境內長7.2千米。縣鄉(鎮)級公路5條,總長25.7千米。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16輛、140噸位;客運汽車.22輛、460座位。水觀音渡口有鐵制載客船1艘,日均載客320人次。

社會


文化藝術

2011年末,鎮文化站1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1個,各類文化專業戶2個,各類圖書室22個。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老年文藝宣傳隊、“小金龍”表演隊。

教育

回龍鎮有鎮中學、鎮小學及石廟、臨津、朝中3所鎮小學分校以及5家幼兒園。
2011年末,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520人;小學5所,在校生1519人,專任教師15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278人,專任教師8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1%,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在校生749人,專、兼職教師15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3個;病床6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1張,固定資產總值66萬元。專業衛生人員90人,其中執業醫師21人,執業助理醫師62人,註冊護士7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6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7%。體育2011年末,體育場地8個。2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7%。

廣播電視

1993年建成回龍鎮有線電視台。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900戶,人戶率5.2%。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2戶,人數134人,支出28.2萬元,比上年減少25.3%,月人均175.4元,比上年增長19.4%;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4人,支出27.8萬元,比上年增長0.9%。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71戶,人數1700人,支出.142.8萬元,比上年增長21.6%,月人均70元,比上年增長20.7%。
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4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4.4萬元,比上年增長3.8%。社會福利費29.3萬元,比上年增長14.8%。敬老院2家,床位211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44人。社區服務設施36個,其中城市社區服務中心6個,農村社區服務站30個。
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98.5萬元,比上年增長3.8%;基金支出合計90.2萬元,比上年增長3.1%。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95萬人,參保率35.9%。

基礎設施

回龍鎮[四川省中江縣回龍鎮]
回龍鎮[四川省中江縣回龍鎮]
自一九九七年回龍集鎮建設啟動以來,特別是在2000年被列為四川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以後,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努力,回龍集鎮已建成貫通東西、南北的主幹道和人民街河濱大道,以及六條橫街,共計長達7000餘米,同時將回龍集鎮一環圍城路框架基本建成,新建街道設計立足長遠100年不落後,寬度為24米4車道,外加人行道,寬各4米的水泥街面全部建成,郵電、光纖網路、水、電、氣、下水道、河道已全面建設整治,已建成回水大橋、回通大橋,新建成回龍大橋、石廟大橋、水觀音大橋及污水處理廠2個,中迴路道路升級改造已完成,老街改建工程有序進行,街道兩旁高樓林立,新建大型綜合農貿市場1個,改建農貿市場1個,一個全新的回龍集鎮展示在世人面前。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郵政局1個,代辦所5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8萬份(冊),業務收入260萬元,其中純收入320萬元。
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6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0.4萬門,固定電話用戶325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78.2%;行動電話用戶1.4萬戶;寬頻接入用戶295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6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