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龍鎮

湖北省漢川市轄鎮

回龍鎮隸屬湖北省漢川市,位於漢川市域西角。東經約115°31',北緯約24°22'。東北面與興寧相連,南接田心鎮,西鄰赤光鎮、新田鎮,東與脈旺鎮交界,南與沉湖鎮相連,西與田二河鎮相望,北與里潭鄉毗鄰。國土面積53.65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耕地面積40708畝。湖北省漢川市回龍鎮,因明代周天官“一本築九河”形成龍脈循環而得名。該鎮已開通1660門程式控制電話,有線電視網路覆蓋城區,電視差轉檯及行動電話微波站已投入使用。擁有人壽、財產保險、血防、衛生福利事業。

歷史沿革


1984年1月,域內設有二河、里潭等9個小鄉(鎮)。
2010年3月,回龍鎮調整合併為18個行政村1個社區。

行政區劃


轄1個居委會和19個村委會:回龍、楊占、魯台、杜廟、陳園、三元、池口、金家會、湯灣、王垸、玉皇閣、桂花樹、螺螄、均垸、皂港、馬城台、汪陽、花園、茶棚、新橋。
全鎮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村民小組157個,總戶數6082戶,總人口31343人(2017年)。
全鎮人口31343人(2017年),均為漢族。總面積53.65平方千米(2017年)。

地理環境


境內溝渠縱橫,湖汊密布,跨有四湖(沉湖、南湖、蓼湖、澎湖)兩垸(喻垸、軍垸),常年日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是一個以糧棉油生產和水產品養殖為主的農業大鎮。

交通


鎮內客運站有1個,為:回龍客運站;省道2公里,縣道2.5公里,鎮道15公里,通村公路69公里,可通100%的自然村,村組公路硬化里程25公里,硬化率達80%。橋樑28座,分別為池口橋、沿門渠橋、皂港橋、三號渠橋、八一大橋、回龍橋、九屋新橋、九首大橋、林家灣橋等。

人口民族


全鎮總人口31343人(2017年)。

經濟


該鎮已形成以鋼鐵(集團)公司為核心,民用建材、捲煙助劑廠為支柱的化工、建材、紡織、塑料四大產業群。農業方面已完成喻垸5500畝第三期農業開發和鯉魚湖3000畝水資源開發,以及以湯灣為中心的萬畝農業綜合開發。2001年全鎮實現工業產值18762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2882萬元,農業總產值(不變價)6425萬元,預算內財政收入237.1萬元,農村人平純收入2500元。
2011年,全鎮社會生產總值達到50450萬元,財政收入130.6萬元,國稅54.6萬元,地稅76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6435元。
全域農業以種植業為主,兼而漁業、養殖業,農業生產總值29596萬元。主要農特產有:蓮藕、蓮子、皮鹹蛋、黃鱔;2011年,全域糧食播種面積2242公頃,總產2.139萬噸,每公頃單產9540公斤;油料播種面積848公頃,總產1743噸;生豬出欄16686頭;其他經濟作物面積471公頃,總產3392噸。農村經濟總收人4.27億元;
域內工業以加工業為主。2011年,全鎮工業總產值23000萬元。工業企業80個,其中縣級規模企業3個,個體工商戶48戶,從業人員1800人,主要工業門類有:金屬品製造、紙品製造、捲煙輔料、生物燃料、農副產品加工、服裝加工等。主要工業產品有:生物燃料、紙盒、三醋酸甘油脂等。
開挖水庫干、支渠21條,總長64.04千米,共建成電灌站35處,裝機容量2100千瓦;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785.60公頃,有效灌溉率達98%。
域內金融網點有1個,2011年末存款餘額1.027億元,貸款額580萬元;信用社儲蓄餘額1.027億元,郵政函件業務8000件。截至2011年底,開通程式控制電話3350部,寬頻用戶685戶,有移動、聯通手機8560部,有線電視接入42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達69%。
商業網點35個,營業面積2100平方米,主要涉及飲食業、理髮業、日用品批發、小型超市、農資銷售等,商業零售額2.3億元。
2011年,成功引進500萬元項目4個,總投資可達5200多萬元,其中湖北銀安化工有限公司、湖北和泰生物有限公司已正式投入生產,湖北龍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已竣工。湖北金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我鎮招商引進項目,擬在經濟開發區東方紅村征地約60畝,投資1億元,興辦煙用三醋酸甘油脂生產項目,項目建成投產後,可實現年產值1.5億元,年稅收約300萬元。

社會


教育事業

漢川市回龍鎮回龍廟
漢川市回龍鎮回龍廟
全鄉(鎮)現有初中1所,小學5所,教學點2處,幼兒園2所,在職教師179人,在校學生1738人,其中初中448人,小學1290人,幼兒園299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達100%,初中升學率達96%,9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9%。

文化事業

傳統藝術形式有:大家唱、大家跳等;藝術團體有:水滴合唱團、愛心樂團等;文化活動場所有:茶棚、回龍歌舞廣場等;農家書屋18個。

醫療衛生

域內有中心衛生院1個、衛生院職工21人,下設16個衛生室,從業鄉村醫生38人。全年參加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5960戶,29670人,參保率98%。計劃生育率達87.78%,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8‰,出生性別比133: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域內落實農村低保450戶,1015人,發放低保金105萬元。五保老人84人,其中集中供養的15人,分散供養69人,年人均補助生活費1600元。

基礎設施

回龍鎮現有中心集鎮2處,分別為:茶棚、回龍;小型村級集鎮16個,分別為:楊占、杜廟、魯台、池口等。
茶棚集鎮是回龍鎮政府所在地,集鎮面積0.8平方公里,總人口2300人,其中非農人口100人,常住人口2200人,流動人口100人,城鎮化率25%;集鎮有1條街道,為:106省道。
2007年3月,對集鎮進行了總體規劃,規劃期限:近期1—5年,遠期5—20年。集鎮性質:市轄。
集鎮道路長度4.8公里,其中水泥硬化車行道3400米。人行道500米,總面積22400平方米;下水道400米;綠化帶150平方米;2007年,建立了回龍自來水廠,鋪設自來水管道50600米,日供水4000噸,供水4800戶,供水普及率85%;30個垃圾池。
鎮內建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處,覆蓋18個村,受益村民3萬人,沼氣池651個;太陽能2100戶;農村公廁60座。

文化


回龍鎮地處江漢平原,在漢江之北5公里處。由天門經二河東下的牛蹄支河,從池口的共濟閘轉北為竹筒河,此河經桂花村流入新集里潭而北流汈汊湖,地域內大平小不平,地域跨沉湖、喻垸、彭公垸、軍垸、南湖、蓼湖等三湖三垸,地勢由西向東平緩傾斜。現如今開墾成見不到邊的沃野綠洲。全區域內的地表層多是沙質、粘質土壤,下層是黃土壤,土層厚,土壤肥沃。
回龍鎮的地域不算大,又全是漢民族,村民們的風俗習慣比較一致,隨著社會的向前發展,風俗習慣比傳統的略有改變。婚俗有“乳八字”、“上頭”、“鬧房”、陪“十友”、丟“暢錢”(紅包)、“回頭門”、“回拜”等習俗。在結婚的禮儀中,本地區流傳著一句俗語:“低頭娶媳婦,抬頭嫁姑娘”。意為娶媳婦應該多講禮,禮多人不怪!
特產美食
“綠野湖”牌和“汈汊湖”牌松花鴨皮蛋和油黃鹹鴨蛋,分別於2009年、2011年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商標,產品行銷武漢、瀋陽、長春、西安等國內大中城市。

旅遊


回龍鎮位於漢川西部,因古時竹筒河流經此地,形如一條迂迴的蛟龍而得名。境內回龍廟、竹筒河、馬城台遺址、花園尹督堂墓、軍垸等歷史古迹眾多,文化底蘊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