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黑色喜劇的結果 展開

黑色喜劇

藝術術語

黑色幽默產生,發展於20世紀60年代,繁榮於70年代,是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的。當時美國在朝鮮戰爭結束后,一方面社會矛盾,勞資矛盾頻繁,另一方面麥卡錫主義徠使整個社會形成了壓抑窒息的氛圍;20世紀60年代初期,美國捲入越南戰爭,戰事的失利和美軍慘痛的傷亡,更使全國反戰情緒高漲,局勢比較動蕩,社會狀況比較混亂。

背景


徠西方民主的思想在現實面前受到一些人的懷疑,傳統的道德觀念遭到拋棄,生活與思想的真理受到了懷疑。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中小資產階級出於對共產主義革命的先天恐懼心理,在無所適從的社會背景下,於是產生了對現實採取嘲笑抨擊,揭露和諷刺,幻想和否定結合在一起的“黑色”的“幽默”。

黑色幽默

是一種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劇內容和喜劇形式交織的混雜,表現世界的荒誕、社會對人的異化、理性原則破滅后的惶惑、自我掙扎的徒勞,是其中心內容。面對這一切,人們發出玩世不恭的笑聲,用幽默的人生態度拉開與現實的距離,以維護飽受摧殘的人的尊嚴。從悲觀、恐怖、失望和痛苦的世界觀顯現幽默趣味的電影類型。如《奇愛博士》(1963),《二十二支隊》(1970),《小姐撞到鬼》(1981) 《阿達一族》在逆境或者很壞的環境下的一種幽默情趣。

起源

早在20年代,一位法國超現實主義作家安德烈·布勒東曾編過一本名為《黑色幽默文集》的書,1965年,美國作家布魯斯·傑伊·弗里德曼( Bruce Jay Friedman)將60年代以來的美國報刊上發表的具有黑色幽默風格的12名作家的作品編成一本小書出版,取名為《黑色幽默》。同年,美國評論家尼克伯克發表《致命一蜇的幽默》一文,明確的將這類作家稱為“黑色幽默”派,於是以“黑色幽默”命名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在美國誕生。

學派

20世紀60年代美國重要的文學流派。1965年3月,弗里德曼編了一本短篇小說集,收入12個作家的作品,題名為《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一詞即由此而來。它是60年代美國小說創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進入70年代后,“黑色幽默”的聲勢大減,但不時仍有新作出現,它在美國文學中至今仍有相當深遠的影響。它的主要作家有約瑟夫·海勒、克特·小伏尼格、托馬斯·平欽、約翰·巴斯、詹姆斯·珀迪、布魯斯·傑伊·弗里德曼、唐納德·巴賽爾姆、科馬克·麥卡錫等。

特點


風格

黑色幽默不同於一般幽默的地方在於,它的荒誕不經、冷嘲熱諷、玩世不恭之中包含了沉重和苦悶、眼淚和痛苦、憂鬱和殘酷,因此,在它的苦澀的笑聲中包含著淚水,甚至憤怒。後來,人們通常是在這個意義上使用“黑色幽默”這個詞。
“黑色幽默”的特徵
第一,特殊的幽默風格。“黑色幽默”和傳統文學中的幽默不同。在西方傳統文學中,一般來說,悲劇和喜劇的區分是很分明的。喜劇諷刺反面人物的醜惡和畸形,悲劇表現正面英雄的痛苦和不幸。但“黑色幽默”文學打破了這種界限,悲劇的內容採取了喜劇的藝術處理手法,痛苦和不幸也成了開玩笑的對象,即以喜劇形式表現悲劇的內容。
第二,“反英雄”式的人物。這些反英雄形象懷疑和否定一切傳統價值,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感,又有一定的追求。例如馮尼格特《第五號屠場》的主人公畢利是一個瘋瘋癲癲的人物;奧爾德曼認為,這些人“被迫扮演小丑的角色。”產生這類病態的畸形的人物的土壤是病態的畸形的社會。
第三,“反小說”的敘事結構法。傳統小說採用“講故事”敘述法,一般都有完整的故事結構,敘事有頭有尾,情節發展要符合內在的邏輯關係。而“黑色幽默”文學則徹底地拋棄了“講故事”的老一套,改用暗示、烘托、對比、比喻、象徵等手法,創造了一種“戲劇性”的新方法。它打破了時空的限制,誇大人物內心世界的廣袤無垠;它不再受時空的制約,可以超越社會、超越道德、超越習俗、超越理念。
第四,特殊的題材。為了與“黑色幽默”整體的主旨合拍,作家們在選材上也與傳統的小說不同。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在科技領域裡發掘題材。“黑色幽默”作家大都是大學里的教師,他們有著淵博的知識,喜歡把自然科學領域內的要領引進文學作品。

藝術特徵

“反英雄”式的人物:人物精神世界常常趨於分裂,成為帶有悲喜劇雙重色彩的“反英雄”,借他們可笑的言行影射社會現實,表達作者對社會問題的看法。
“反小說”的敘事結構法:通過暗示、烘托、對比、象徵形式表現撲朔迷離的情節。打破理性化的時間順序,加速節奏的跳躍,情節缺乏邏輯聯繫,常把敘述現實生活與幻想回憶混合起來,把嚴肅的哲理和插科打諢混成一團。筆法富有反諷意味,語言經常打破一般語法規則和固有的詞語搭配習慣。
具有寓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