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鄉

南浦鄉

南浦鄉位於福建省漳浦縣西北部,是四面環山的盆地,鄉政府設在南浦村新樓自然村,距縣城23公里。

鄉境東北至馬苑村,隔大林峰(海拔206.7米)與龍海市程溪鎮洋奎村交界;西至美林村,隔千里亭山(海拔761.8米)與中西林場毗連;南至大坪村,隔大坪山(海拔488米)與中西林場割后、仙洞二工區相接。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4194公頃,常住人口8405人。

歷史沿革


南浦鄉概貌
南浦鄉概貌
南浦一帶由於河名龍溪,設在溪邊的墟場叫龍溪墟,因而以“龍溪”為總地名,為區別於龍溪縣,別稱“小龍溪”。
又因土地肥沃,水源豐富,盛產米穀,雅稱“錦田”。這一帶原屬漳浦縣所轄,元代至治年間(約1321年)划屬新設立的南勝縣(后改為南靖縣)管轄。民國時期,屬南靖縣龍園鄉所轄(取龍溪、官園地名各一字作為鄉名)。鄉公所設在九龍嶺下的官園村。
中西、大坪一帶為革命老區,國民黨政府常在龍溪墟派駐正規軍或保安隊,國共雙方在這一帶常發生衝突,
至1948年,全國革命取得決定性勝利,中共靖和浦縣委控制了龍溪墟一帶局勢,1949年上半年,在漳浦縣城和平解放之前,已先和平解放龍溪墟一帶(今南浦鄉)。
新中國成立之初,按照原來行政區域,這一帶屬南靖縣程溪區所轄,設南浦、馬苑、中西3鄉,1957年2月,這3鄉劃歸漳浦縣管轄,暫屬於石榴區。
1958年9月,劃出中西鄉設立中西林場;南浦、馬苑2鄉划屬長橋公社,設立南浦管理區,轄橋頭、大坪、美林、馬苑、興巷5大隊。
1961年,南浦管理區升格為南浦公社,經過調整,轄馬苑、后坑、興巷、橋頭、大坪、南浦、美林7大隊,1984年9月,南浦公社改為鄉,所轄各大隊改為行政村,其中,橋頭村改名龍橋村。

地理環境


氣候特徵

該鄉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20.2℃,年有效積溫7200℃,年無霜期356天。,
年降雨量1600~1800毫米。

水文

源自石榴鎮與平和縣南勝鎮交界處石屏山(海拔1006米)的內窟溪,南流經本鄉美林村鴿水潭上方,有源自平和縣文峰鎮三坪山的支流匯入,流至龍溪墟附近,
循地勢作180度大轉彎,逶迤如龍,故稱龍溪;北流至興巷以上,有九曲溪(又稱九溪)自北向南匯入,向東流過馬苑,經龍海市程溪鎮的洋奎、官園,過漳浦縣境馬口橋。為九龍江南溪上游。

行政區劃


所轄自然村或居民點
 
龍橋村
 
大坪村南浦村美林村興巷村后坑村馬苑村
橋頭大坪南浦美林興巷后坑馬鋪
新樓溪尾南浦樓洋里厝
田中央
 
坎仔腳前後厝
新厝 院前
溪割
 
 東湖溪邊
高厝樓 高蒼  祖厝下坂
龍溪墟 內坑  
新墟尾
 
畚箕湖
山後 內坑新村   廟前
山前     樓腳
姜頭     
火燒埔
 
小溪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常住人口8405人。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3490
6968
6522
家庭戶戶數3477
家庭戶總人口(總)13263
家庭戶男6789
家庭戶女6474
0-14歲(總)2911
0-14歲男1473
0-14歲女1438
15-64歲(總)9684
15-64歲男5121
15-64歲女4563
65歲及以上(總)895
65歲及以上男374
65歲及以上女521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2995

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南浦人民從實際出發,依靠科技,發展經濟。通過努力,全鄉工農業經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5000元。全鄉共有耕地1.2萬畝,山地3.8萬畝,主要種植糧、蔗、果、竹、木。其中低坡度中以竹類面積最大,約15000畝,年產各類竹筍15000噸,已經成為農民農產品收入的支柱產業。
全鄉耕地12065畝(水田10523畝,農地1542畝),山地3200畝。水田種稻8000畝;種甘蔗2000畝,畝產達7噸。農地及部分山地種果,柑桔類2700畝,年產5530噸(其中蜜柚600畝,年產1140噸)。荔枝1000畝,龍眼800畝,其他水果2300畝(其中李1900畝,年產4000噸)。
毛竹麻竹、綠竹12000畝,年產2萬噸,木材蓄積量20萬立米。並培植食用菌2萬多平方米。2001年,水果總產量1.1萬噸,農業總產值5010萬元,年人均純收入3700元。2001年下半年引進省農科院在興巷承包荒山,開發建立千畝良種枇杷生產基地及百畝種苗基地,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方式。又引進浙江玉環種植大戶,在后坑村搭蓋大棚,種植反季節西瓜,採取“跨省區家庭聯營體”方式。引進私營農業企業1家,開山種果。
1、花卉業:萬興園藝公司南浦生產基地於2000年8月在馬苑村落腳,以種植棕綠化苗木為主,種植面積已達200畝,成品苗木銷往上海、浙江等大城市,並帶動周邊農戶發展花卉300畝以上。花卉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竹筍種植:南浦特有的自然環境條件,為發展竹業生產創造良好的環境。竹業種植已有一定的規模,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經濟效益也在不斷提高。隨著人們對健康食品越來越重視,其市場前景日趨看好。
3、淡水養殖:南浦水源來自萬畝生態林,水量足、水質好,境內及周邊地區沒有加工企業的廢水污染,是天然的養鰻基地和理想的淡水養殖場所。全鄉淡水養殖面積達500畝以上。生產的淡水魚,深受廈門、泉州一帶的人們青睞。
4、無公害蔬菜基地:南浦群山懷抱、土地肥沃,年降雨量1600-1800毫米,水源無污染,適宜種植無公害蔬菜。
5、食用菌:木、草、秸桿多,為食用菌發展提供了原料保障,除傳統蘑菇產業外,其他新特品種食用菌也很具發展前途。全鄉僅有200多戶,面積14萬平方米蘑菇種植,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6、茶葉:南浦山高水美,溫差大,日照短,是發展茶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南浦有悠久的茶葉種植歷史,原有茶園5000畝,八十年代大多毀茶種果。農戶開始發展茶園。
7、農業加工企業:南浦以綠色、生態為發展目標,其諸多農產品均具備優質、環保特點,是未來健康食品之首選,以綠竹筍保鮮、麻竹筍加工最具潛力。

交通


全鄉公路四通八達,北面515縣道“程長線”(龍海東頭—割后),西面“南文線”(南浦—平和文峰)水泥路途經南浦;鄉道南浦至美林、南浦至大坪、南浦至馬苑構成公路交通網路。目前已實現村村通水泥路22公里。

社會


教育

南浦中學在鄉所在地新龍街,學校佔地36畝,校舍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設15個班級,有教師40人,學生812人,近年來,考入漳浦一中的學生數連創記錄,居全縣同類學校前茅,教育教學綜合評比居全縣前列,多次獲得“縣文明單位”,市“辦好農村初中校”、“漳州市初中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南浦學區共設1個中心校、5所小學,教育質量穩定,綜合評比亦居全縣同類學校前列。

文化事業

該鄉投資200萬元建成移動通訊發射塔和聯通通訊4座發射塔,4個村設立小靈通通訊站,覆蓋面率達百分之百。程式控制電話已擴容至3000門。

醫療衛生

南浦衛生院佔地3畝,建築面積1362平方米,其中業務用房1082平方米,生活用房280平方米。現有醫務人員18人、設11個科室、10張床位,配套了200MAX光機、B超機、心電圖機、顯微鏡、洗胃機等,服務得到群眾認可,

旅遊


以美林自然生態林為龍頭、以南浦村向陽寺和大坪紅軍林為網點的具有農村特色的旅遊觀光區。
1、旅遊環境:美林四面環山,從古至今,村民多數遵循傳統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方式。這裡,遠離城市的喧囂,沒有工業帶來的污染。這裡,生態環境優美,現有生態林28000畝,舉目而望,山上翠竹蔥蔥、林茂葉密。
山下,源自石榴鎮與平和縣南勝鎮交界處石窿山的內堀溪,向南流至美林村鴿水潭上方,與源自平和縣文峰鎮三坪山的支流匯合而成的南溪依山而流、環鄉而過。山至綠、水至清、人至靈,給這片土地予富饒和美麗。
2、美林起源:美林自古盛產毛竹,有“竹鄉”之美譽。村名原先因竹而為“竹尾林”,后雅化為“濟美林”,再後來簡稱為“美林”。
3、景點簡介:美林依山傍水,集南浦“錦田八景”——甘泉澄碧、仙嶺送青、夜池荷月、午榻松風、錦江漲雨、梅塢鎖煙、平林鳥語、隔岸鐘聲之優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