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田二村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花東鎮下轄村

莘田二村位於花東鎮東部,Ⅹ281線公路貫穿全村,相鄰白雲區鍾落潭鎮,105國道、花都大道、山前旅遊大道、主港澳高速、流溪河觀公路在此相鄰縱橫交錯,面積2.38平方公里,下轄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333人,村集體經濟較為簿弱。

地理環境


屬於花東鎮的一個下轄村。村內以謝姓為主。
莘田二村屬於典型溫暖性亞熱帶氣候,境內資源豐富,流溪河繞村3.5公里而過,氣候溫暖適中、四季分明、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具有果樹、蔬菜生長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莘田二村
莘田二村

經濟


村委會利用本地的地理條件,資源優勢的特點發展村,社集體經濟引進了個體私營企業11家,建立了科普示範基地,四季石榴種植基地,優質荔枝種植基地,800畝優質蘿蔔種植基地正在全面啟動,初步探索出“政府主導、協會主體、市場運作、文化提升、農戶參與”的鄉村生態產業發展模式,著力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著力改善農村的居住條件,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
莘田二村
莘田二村

政治


2014年黨(總)支部班子成員情況及分工
序號姓名職務性別分工
1謝偉峰黨支部書記負責黨支部和村委會的全面工作。
2謝頌景黨支部副書記協助黨支部書記主持村委會全面工作,負責經濟發展工作、國土規劃和“兩違”整治工作,負責美麗鄉村建設及其它工作。
3謝文超黨支部委員負責黨務日常工作,負責工會、共青團、婦女、關工委、僑務工作,負責會計、統計和文書檔案工作。

文化


莘田二村祖居地(廣州番禺)族譜簡介
謝氏大宗祠
八百年前,一個字忠卿、號六翁的青年人從南雄府始興縣牛田村遷到了番禺縣慕德里司大田村(今白雲區江高鎮大田村)。這本是一個普通的事件,但特別的是,這個人姓謝,是謝氏宗族申伯公的七十五代孫,自此謝氏家族這一中國歷史上的名門大族開始了它在南粵大地的繁衍生息。
明朝萬曆年間,在嶺南已扎穩腳跟的謝氏族人在大田村修建了謝氏大宗祠,用以紀念謝氏先祖,更用以聚集和教育散布在嶺南的謝氏族人。數百年的風風雨雨,這座宗祠已歷經滄桑,殘舊不堪,現如今,在大田村村民以及謝氏族人的集資重建下,這座宗祠又煥然一新。
光榮顯赫的謝氏家族
莘田二村
莘田二村
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戰,東晉以謝安為首的20萬士兵打敗了北方前秦90萬大軍,締造了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爭神話。這次戰役不僅奠定了此後幾百年的南北朝分裂格局,也誕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如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授鞭斷流、圍棋賭墅等。
但世人多有不知的是,中國歷史上一門四公爵的光榮典範也就此產生,為表彰謝氏族人在這場戰爭中的功勛,宰相謝安、征討大都督謝石(謝安的弟弟)、前鋒都督謝玄(謝安的侄兒)、輔國將軍謝琰(謝安的兒子)分別被授予廬陵郡公爵、南康公爵、康樂公爵、望蔡公爵。
謝氏族譜記載,僅東晉至南北朝的二百年歷史中,見於史傳記載的謝氏族人就有百人,有擔任官職的,也有藝術文化名人,如被大詩人李白感嘆“一生低首拜宣城”的大詩人謝眺,詠絮才女謝道蘊等。
在嶺南謝氏大宗祠落成后的三百年間,僅大田村的謝氏族人,就有同治、乾隆欽點的進士,光緒欽點的戶部主政,翰林院檢討等重要官員,到近代更有中國第一位法學博士謝瀛洲先生等一批文化名人。
迷失在古老的宗祠中
謝氏大宗祠是一所具有嶺南特色的祠堂建築。每年農曆九月初五,珠三角幾十條村的謝氏宗親都要齊聚在此,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幾百年間,經過五次重修,宗祠保存較為完好。但文革期間,宗祠遭受到了較大的破壞,許多石雕、牌匾、碑刻都被損壞或散落到了民間。進入新時代,大田村人積極保存古廟和祠堂建築,並籌資一百多萬修復了這座具有重要文化價值的宗族祠堂。
現在的謝氏宗祠,三進兩間,光鮮也古老,正堂里掛著一副崇禎年間巡按廣東監察御史親筆題寫的大匾,房屋的木結構下是幾百年的老石頭,摸起來清清涼涼。陳列著宗族家譜和眾多先賢牌位的後堂里燃著裊裊的幾縷香,你不禁開始遙想,幾百年前,那個巡按蒞臨此地的排場和謝氏族人的風光;並暗想,在這裡上幾柱香,似乎也能讓自己感染到這個宗族高貴和儒雅的風度。起風間,謝家枝繁葉茂的寶樹古榕似乎也折射出一些古時的陽光。
莘田二村開村始祖公芳圃
皇太后乾兒子與牛心嶺石棺材
位於廣州市從化市太平鎮牛心嶺有謝氏祖墳,葬斂用的是皇帝頒旨賜造的石棺,墳前本是一片花崗岩石板,可惜大躍進修水利時給當地人挖作他用,僅留得如今三塊了.
此墳奇特,與眾不同,石棺完全露出地面,沒有墳堆,好像沒墓碑,一大石棺而已.
事情很具傳奇性。大約明朝中晚期間,有族人謝禹書(模糊記此名)上京考試,因錯過進城時間在城邊城隍廟過夜,因睏乏睡過頭,醒時已日上三桿,適逢皇太後進香,他躲避不及,慌惶間鑽進神台下。皇太后拜城皇時,宮女發現神台下有人影,驚呼有刺客,隨行侍衛將他揪了出來。他抖個不停,將實稟告。太后見他乃眉清目秀一斯文書生,實在可愛,又覺得此乃一段奇緣,便收他作乾兒子。當太后領他與皇帝相見時,一對年齡比皇上還大,便成了干皇兄了.
此奇遇算得上另一種功名富貴,沒上好的祖墳發不出來,朝庭便按規矩査問。禹書便實情稟告,說祖上有賣豆鼓的在從化太平場附近猝死,村民怕謀財害命之罪名將祖公移屍牛心嶺拋下。家人在家盼祖公回,念道,每天漆黑過一時辰他就到家了,怎得這麼夜了還不回來。正念呢,卻見形影相隨的大黃狗叼著他身上的門匙回來了,對著家人嚶嚶哭叫。家人情知不幸,笫二天由黃狗領著到了牛心嶺,卻見祖公屍體已被遍布的白蟻含來一層黃土遮蔽。家人便說,福人葬福地,將祖公就地以土掩埋。皇上聞之,亦感這是奇緣,便頒旨賜石棺厚葬。石棺由地方打造,並派官兵護送,到如今鍾落潭鎮長沙埔附近的荔枝林停下,官兵在周圍一堂路範圍(舊里程名稱)打樁,標稱是謝氏田土,並於中心點豎碑。事後,謝氏族人厚道,將田地還歸各主,只留石碑作記.
謝氏族人對牛心嶺祖墳很重視,年年正清上午隆重拜祭.
謝氏祖祠世有毛掌故
花都莘田二村謝氏祖祠二進克昌堂懸掛著“世有鳳毛”的橫匾,據七十二歲的老人謝位庚說這大有來歷。據傳謝氏族人有俊才,於清中晚期間考中進士,奉旨遊街時打出謝氏十九代進士的旗號,有怨懟者告到皇上那裡,說其盜名欺世,他只是謝氏十七代進士。皇上招其問話,他說微臣乃謝氏十九世進士無假,派人到翰林院査看檔案便知,一査果然如是。皇上說,卿家果然世有風毛也!此後,謝氏祠堂便掛世有鳳毛的匾牌。
1961年,莘田一、二村合為莘田大隊,祠堂用作糧倉。大隊幹部庾某某指令拆下世有鳳毛橫匾,謝姓幹部不同意。庾說,牌匾惹白翼仔,壞了糧食你敢負責嗎?於是拆下匾牌,卻見匾后刻寫著謝氏世代有功名者118人,其中謝聯波為最後一代進士。
謝氏祖祠於1994年重修,“世有鳳毛”橫匾重新懸掛,只是這乃憑記憶仿造的,匾后118位功名者已無法重刻其上了。

交通


709路
花都北興汽車站總站太營路口總站
首車:06:20
末車:19:00票價:高票價3元
返程
在地圖上顯示路線
 1花都北興
 2中興市場
 3莘田工業區
 4莘田村委
 5莘田小學
 6三聯路口
 7709臨時
 8長沙步村委
 9八十一中學
 10鍾落潭醫院
 11鍾落潭車站
 12人人佳
 13五龍崗路口
 14安平村
 15竹料路口
 16良田路口
 17大綱嶺村
 18白沙村
 19烏溪村
 20大羅村
莘田二村
莘田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