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65435部隊參謀長

徠蘇寧(1953年—1991年4月29日),山西孝義縣人,1969年2月入伍,197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掛像英模。生前系中國人民解放軍65435部隊參謀長。

1991年4月21日,蘇寧組織部隊進行手榴彈實彈投擲,為保護戰友身負重傷,4月29日犧牲,年僅37歲。

1993年,中央軍委授予他“獻身國防現代化的模範幹部”榮譽稱號。2009年入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名單。2019年9月25日,入選“最美奮鬥者”個人名單。

大事件

1953

出生

1953年出生,山西孝義縣人。

1984

完成設計方案,受到上級重視

1984年完成了《摩步師攻防作戰計算機輔助決策系統》的設計方案,把計算機引入作戰決策系統,受到上級重視。

1991-04-21

逝世

1991年4月21日,蘇寧組織部隊進行手榴彈實彈投擲,為保護戰友身負重傷,4月29日犧牲,年僅37歲。

2009

入選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名單

2009年,入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名單。蘇寧是一位在我國改革開放年代獻身國防現代化的英雄,是中央軍委決定在全軍連以上部隊懸挂畫像的解放軍8位著名英模之一。

入選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名單

個人簡介


蘇寧
蘇寧
蘇寧,1969年入伍,生前系中國人民解放軍65435部隊參謀長。 1991年4月21日上午,蘇寧現場指揮團隊建制連手榴彈實彈投擲訓練時為保護戰友犧牲,犧牲時年僅38歲。1993年,中央軍委授予他“獻身國防現代化的模範幹部”榮譽稱號。2009年入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名單。
蘇寧是一位在我國改革開放年代獻身國防現代化的英雄,是中央軍委決定在全軍連以上部隊懸掛畫像的解放軍6位著名英模之一。
蘇寧出生在軍人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我軍的高級幹部。自1969年參軍以後,蘇寧在22年裡,全身心投入國防科研,為我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的成績。1991年4月21日,在一次手榴彈實彈投擲訓練中,他為了戰友的生命安全而身負重傷,經搶救無效,於1991年4月29日犧牲,年僅38歲。
蘇寧在短短的38年人生道路上追求的目標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努力為國防現代化建設獻身。他用行動實現了自己的理想。蘇寧犧牲時任某炮團少校參謀長,電影《炮兵少校》說的就是蘇寧的事迹。

事迹簡介

蘇寧以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無比忠誠,愛崗敬業,埋頭苦幹,身在基層,心繫全局,成為一名具有現代軍事素質的指揮員。他率先垂範,帶領部隊從難從嚴從實戰需要出發,苦練軍事技術,掌握打贏本領。他時刻把祖國的安危掛在心上,緊盯世界軍事科學的發展進步,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潛心鑽研現代軍事理論,擠時間撰寫了70篇學術論文。他與戰士情同手足,生前曾3次冒著生命危險保護戰友。
1991年4月21日上午,蘇寧現場指揮團隊建制連手榴彈實彈投擲訓練。輪到12連投彈時,一名投彈手由於揮臂過猛,彈體碰撞到塹壕的后沿,手榴彈落在不到一米外的監護員腳下。全神貫注的蘇寧看到已經拉開拉火環的手榴彈冒著白煙,在手榴彈即將爆炸的危急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大喊一聲“快卧倒!”一個箭步衝過去推開監護員,俯身抓起手榴彈,想把手榴彈扔出塹壕,但手榴彈還未出手就爆炸了。兩名戰友得救了,蘇寧卻身負重傷,經搶救無效光榮犧牲,年僅38歲。

個人榮譽

先後受嘉獎5次,提前晉級1次,立三等功1次。
1993年2月19日,中央軍委授予蘇寧“獻身國防現代化的模範幹部”榮譽稱號,稱他是“新的歷史時期我軍幹部中的一個德才兼備、忠於職守、獻身國防的突出典型”,號召全軍廣大幹部戰士向他學習。
蘇寧
蘇寧
2009年,入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名單。蘇寧是一位在我國改革開放年代獻身國防現代化的英雄,是中央軍委決定在全軍連以上部隊懸掛畫像的解放軍8位著名英模之一。
2018年9月,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統一印製張思德、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雷鋒、蘇寧、李向群、楊業功、林俊德、張超10位掛像英模畫像,並下發至全軍連級以上單位。
2019年9月25日,入選“最美奮鬥者”個人名單。

最後時刻

哈爾濱,提起“柞樹林”這個地方,人們會想到軍人、軍隊,而近十多年來,人們再提起“柞樹林”,就會想到蘇寧,想到蘇寧團,因為英雄蘇寧就在那裡工作,在那裡犧牲。1991年4月20日和21日上午,是蘇寧作為健全的人活在世界上的最後時刻。
4月20日晚上10點多鐘,蘇寧推開了參謀王琦的宿舍。發現王琦的床頭放著一本書,書名是《武經七書註釋》,便拿起來翻看。當他翻到《尉繚子84》這一頁時,留心看起來。這裡有一段話,原文是:“兵有五致,身將忘家,逾跟忘親,指敵忘身,必死則生,急勝為下。百人破刃,溫敵亂陣。千人破刃,擒敵殺將。萬人破刃,橫行天下。”這句話翻譯成現在的語言就是:“對軍隊有五條要求,受命為將要忘家,出國作戰要忘掉父母,臨陣殺敵要忘掉自己,只有抱必死的決心,才可以求得生存,急於求勝是不好的。百人死戰,就可以摧毀敵陣。千人死戰,就可以擒敵殺將,萬人死戰,就可以橫行天下!”
蘇寧看了這一段話,連聲說好,很有感慨地對王琦說:“古人能做到這些,真是難能可貴,我們當代的軍人,恐怕有些人都做不到。”說完,他把書放回了床頭。
4月21日清晨,一陣清脆的哨聲響起,蘇寧帶領炮團機關的幹部參加越野考核。早飯後,蘇寧又第一個來到靶場,他要親自組織指揮手榴彈實投考核。投彈開始了。蘇寧投了第一彈,給大家做示範。然後,按照順序,一個連、一個連、一個連地投擲,進行得很順利。
當輪到十二連投擲時,意外的情況發生了。連長修柏岩由於用勁過大,手榴彈撞在塹壕的后沿,掉在站在旁邊的十三連連長李印權的身後。手榴彈哧哧冒煙,在35秒內就會爆炸,可李印權一點都沒察覺。就在這萬分危急時候,蘇寧大喊一聲:“快卧倒!”一個箭步,從右側一米多遠處衝過來,推開李印權,拉過修柏岩,雙手抓起冒煙的手榴彈,就在扔出去的一剎那,手榴彈爆炸了。一聲巨響,氣浪把蘇寧掀出了一米多遠。兩名戰友得救了,而蘇寧卻倒下了。大家用最快的速度把蘇寧送到師醫院搶救。經專家會診:蘇寧的雙手被炸斷,腦子被震爛,腦細胞完全死亡。經過9天8夜搶救,1991年4月29日下午6點8分,蘇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蘇寧,這位為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獻身的英雄就是這樣為戰友的生命安全而犧牲的,既平凡,又偉大。

個人故事


勤奮專研國防現代化技術
作為一名軍人,蘇寧深深感到,在當今世界上,沒有國防現代化,一個國家就沒有真正的安全。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你看到外軍的指揮系統一秒鐘處理幾萬個數據,指揮高水平,而我軍的指揮員們還用鉛筆在地圖上圈圈點點時,作為中國軍人,你能不著急嗎?”他給自己立下了一個目標:為國防現代化建功立業,力爭做一名優秀指揮員。他用自己的奮鬥、自己的生命實現了這一誓言。
冬季的黑龍江雪花飛舞,冰天雪地。蘇寧野營拉練回來,一直想著一個問題,就是冬季拉練的取暖問題。士兵們拉練時都是打雪洞過夜,早上起來,一個個眉毛上都掛著霜,象白鬍子老頭,有些戰士還凍壞了手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蘇寧想搞一種野營用的帳篷。
徠說干就干,蘇寧很快搞了一個“多功能帳篷”的設計圖。這種帳篷功能多,能保溫,體積小,拆裝又方便。蘇寧找來一些鐵棍和三角鐵,焊成支架。沒有帆布,就把家裡的舊床單拿來代替。可是他不會蹬縫紉機,他的岳母就主動來幫忙。
扎制帳篷,不像做衣服那樣容易,工作量大不說,拖拖拉拉一大片不好擺弄。他的岳母一干就是一身汗。蘇寧過意不去,要給岳母100元錢,岳母挺不高興,說:“咋的,你是雇我給你幹活嗎?”硬是不要。篷布縫好了,蘇寧要到院子里去支,岳父說:“就在屋裡吧,外面地上有土,不方便。”
經過反覆研究、修改,一頂冬季用的多用帳篷縫製成功了。部隊又要野營了,蘇寧決定到野外試試。多用帳篷支起來了,3個人只用了1分鐘。室外混溫度是零下30度,帳篷里是零上20度,最高時達到27度,行軍時可以罩在汽車上,隨時用隨時可以取下來,解決了野營行軍取暖的問題。蘇寧研製的多用帳篷成功了,被命名為“90式多用野戰帳篷”。
有許多研究成果。
當戰士的時候,沒有計算器,蘇寧就用幾塊塑料板刻上密位,製成計算盤,體積小,可以揣在口袋裡,使用很方便,很受戰士歡迎。
當偵察班長時,蘇寧自己製造了一種“射擊捕捉器”。作為炮兵,必須準確地捕捉炸點。如果不能及時、準確地捕捉炸點,指揮員就無法根據炸點進行射擊修正,就不能對目標實施有效的射擊。而當時炮兵指揮員使用的方向盤視界小,常常抓不到炸點。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蘇寧找來一根木棍,用刀刮光,又找來一根短棍,在上面安上一些小齒,齒與齒之間用刀刻下密位分度,再把帶齒的短棍固定在那根長棍上。這個類似耙子的東西,蘇寧就叫它射擊捕捉器。別看這個射擊捕捉器簡單,射擊時可以準確抓住炸點,並且能迅速、精確地修正偏差,很受戰士們的歡迎。怎樣在夜間捕捉炸點呢?蘇寧就在捕捉器的橫棍上安上小燈泡,夜間訓練問題也解決了。
蘇寧還經過反覆鑽研,把計算機引入作戰決策系統,經過3年時間的艱苦努力,1984年他終於完成了《摩步師攻防作戰計算機輔助決策系統》的設計方案,受到上級重視。當時,因為微機剛剛起步,整個哈爾濱市只有幾家大學和科研機構才有微機。而蘇寧入伍前初中都沒畢業,可想而知,研究的難度是很大的。但是,蘇寧畢竟是蘇寧。他刻苦學習,虛心求教。他兜裡面總是揣著小紙片,有了新的靈感就及時捕捉住。他的床上、桌子上常常擺滿各種書籍,跑大學、跑研究所,多方學習,就連妻子的書信背面也寫滿了計算公式。他常常鑽研到深夜。他愛人生小孩患乳腺炎,住院手術,他都讓妹妹去照顧。
蘇寧還和哈爾濱工大的教授共同研製了一種激光測速系統,用激光測試炮彈的初速。這項研究非常重要,炮彈的初速測試不準,就會影響射擊的精度,還會浪費炮彈,貽誤戰機。
為了研究的順利進行,蘇寧經常坐公共汽車去哈工大。趕不上吃飯就啃麵包。他還買了許多書,學習有關激光的知識。經過艱苦努力,課題組進行了3次實彈射擊和5次槍代炮實驗,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這項研究快要成功的時候,1991年4月18日,哈工大的教授打電話來約蘇寧4月21日商定第4次實彈射擊有關問題時,4月21日,蘇寧為搶救戰友而身負重傷。這項實驗研究後來取得了成功,課題組決定用蘇寧的名字命名。蘇寧的一生無私地獻給了中國的國防現代化,他的生命將隨著我國炮兵部隊的發展而永生。
為國防現代化而刻苦學習
蘇寧在參軍前連初中都沒有畢業,為了國防現代化,他刻苦學習,是我們的好榜樣。星期六晚上,蘇寧好不容易和妻子武慶華一起吃了晚飯,給孩子洗了個澡。孩子早早睡覺了,武慶華讓蘇寧看會兒電視,蘇寧搖搖頭,從軍用挎包里掏出一疊複習題,讓妻子考考他。當時,蘇寧是炮兵連長,司令部要組織炮兵業務考試。
在武慶華眼裡,蘇寧雖然初中畢業,因為文化大革命時經常停課鬧革命,他實際上也就是小學水平。這天,武慶華一考蘇寧,吃了一驚,想不到蘇寧對炮兵業務是那麼熟悉,什麼拋物線啊、射程啊、彈道啊、初速啊……蘇寧都是對答如流,而武慶華這個大學畢業生好多都不懂。蘇寧是怎樣刻苦學習的呢?
還是蘇寧當戰士的時候。一天晚上,熄燈號剛剛響過,炮團營房裡所有戰士宿舍的燈光都熄滅了。連長蔡福貴去查鋪,當他走到蘇寧的床鋪前時,發現蘇寧蒙著被睡覺還不捂出一身汗來?再說,也不衛生啊!連長輕輕揭開蘇寧的被子,沒想到,一束亮光從蘇寧的被窩裡照射出來。原來,蘇寧沒有睡,在打著手電筒在被窩裡看書、做作業。
連長知道蘇寧學習非常刻苦,總是慢鳥先飛,比別人拿出更多的精力學習。他星期天也不休息,別人打撲克也不參加。今天的作業,白天沒時間做完,為了不影響別人休息,蘇寧就悶在被窩裡打著手電筒寫作業。
蘇寧勤奮學習,而且善於學習。他創造了“四勤”的學習方法。“四勤”就是勤動腦、勤閱讀、勤求教、勤動筆。勤動腦。蘇寧從來不死記硬背,總是結合實際需要開動腦筋。他在部隊22年,搞了許多發明創造,就是他勤動腦的結果。
勤閱讀,就是抓緊一切時間多讀書。蘇寧的知識面很廣。他不僅注意學習軍事科學知識,也努力學習政治文學歷史,甚至醫學知識。他的妻子武慶華曾經和他談到文學、戲劇、電影方面的知識,蘇寧知道的也很多,什麼普希金果戈理大仲馬海明威高爾基魯迅,這些大作家的著作他都看過。還有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冼星海、聶耳,這些音樂家的作品他也懂。武慶華是個醫生,和蘇寧談起醫學時,蘇寧也是滔滔不絕,什麼血液循環、病毒感染、戰地救護,他也能說出一二來。中外醫學史上的一些蓍名人物,如李時珍、華佗、扁鵲、南丁格爾,他也知道。
勤求教。蘇寧總是虛心好學,不恥下問,到處拜師。還是蘇寧在解放軍長沙政治幹部進修學院學習的時候。一個炎熱的下午,蘇寧按響了防慶華教授家的門鈴。天氣很熱,蘇寧渾身幾乎濕透了,大粒的汗珠從額頭滾下來。這麼熱,他也沒脫下軍裝,風紀扣扣得整整齊齊。
蘇寧在研究激光測速系統時,也多次到哈爾濱工大向韓雅軒教授求教。冬天,他頂著朔風,踏著積雪,一次一次乘公共汽車到韓教授家求教。有時,韓教授不在,蘇寧來不及回去吃午飯,就掏出麵包吃幾口。
勤動筆。蘇寧軍務繁忙,為了國防現代化,他付出了許多心血,進行了許多研究,成果累累。他寫了不少論文,有不少還得了獎。蘇寧創造的“四勤”學習法,勤動腦、勤閱讀、勤求教、勤動筆,也值得我們學習。為了實現四化,建設中華,我們要以蘇寧為榜樣,像蘇寧那樣刻苦學習,獻身祖國。
他是戰士的知心朋友
蘇寧是炮團的參謀長。他總是時時處處關心著戰士,是戰士的知心朋友。這一天,在哈爾濱一個公共汽車站,幾位年輕人有說有笑,可戰士小劉卻在焦急地來回踱著步。原來,他到哈爾濱市裡辦事,辦完事來到汽車站準備返回營房,可一摸口袋,兜里的錢不見了。他們的駐地離哈爾濱好幾十里地,沒有錢怎麼坐公共汽車?走回去吧,那麼遠,得什麼時候才能走到啊!他沒了主意。正在小劉為難的時候,蘇寧走過來了。小劉想躲開,可是來不及了。早晨,全團集合時檢查軍容軍紀,蘇寧剛剛批評了小劉,因為他的頭髮太長了。
一次,冬天去演習。冬天的黑龍江,到處蓋著白雪,西伯利亞的寒流又來了。指揮所安在一個村莊里,戰士們都在雪地里露宿。作為團參謀長,安排蘇寧住在老鄉家裡,戰士們不會有什麼意見。可是,蘇寧惦記著戰士們,硬是把火炕讓給了身體瘦弱的戰士睡。他自己到野外住雪洞,如同睡在冰窖里,戰士們都有些發怵。蘇寧看出來大家的情緒,笑著說:“怎麼,害怕了?今天晚上,我和大家一起住雪洞。”他緊挨著洞口,一邊鋪褥子,一邊說:“同志們,不能吃苦,也就不能把自己鍛煉成合格的戰士。大家快睡吧。我到連隊去看看。”蘇寧到各連隊看了看,回到住處發現戰士小徐睡到了門口,他的行李被挪到了裡邊。蘇寧心火一熱,非常感激戰友們的關懷。可是,他怎麼能讓小徐睡在門口呢?他蹲下身,輕輕地拍著小徐的被角,說:“小徐,別著涼了,還是睡到裡邊去吧。我身體結實,睡在門口沒事。”小徐蒙被子裝作沒聽見,也不言聲,不管參謀長怎麼叫,他就是不動。最後,蘇寧連哄帶抱把小徐趕到了裡面,門口的位置到底讓蘇寧佔領了。
蘇寧關心戰士的事例很多。他是為搶救別人而犧牲的,其實,他已經兩次搶救戰士,都是在實彈演習時,蘇寧為了別人的生命安全而犧牲了自己,到現在已經8年了。他的事迹值得我們學習。

蘇寧團

蘇寧團參加深林救火
蘇寧團參加深林救火
蘇寧生前所在團被授予“蘇寧團”稱號。如今,位於蘇寧團訓練場一側的蘇寧烈士紀念館在陽光下莊嚴肅穆。兩側的路上,懸掛著一幅幅優秀士兵的大幅照片,新一代軍人在成長。
蘇寧團政委黃洋說,蘇寧獲得的是“獻身國防現代化的模範幹部”榮譽稱號,想現代化、鑽現代化、干現代化就是他們學蘇寧英雄事迹的方向。蘇寧團一年中至少有4個月時間是在進行封閉訓練,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核心軍事能力建設在訓練的同時得到提升。黃政委自豪地說,20多天前在黑龍江考察的胡錦濤總書記冒著小雨專程來到蘇寧團視察。他鼓勵官兵要堅持嚴格訓練、科學訓練,在訓練中砥礪思想作風,提高技術戰術水平。為此蘇寧團的廣大官兵幾天之內就撰寫心得體會1013篇,遞交決心書984份,決心“用一流的訓練成績、一流的建設成果”回報總書記的關懷與厚愛。“與英雄對話”是團里經常開展的活動,參觀蘇寧紀念館,到蘇寧犧牲地祭掃,在蘇寧雕像前重溫軍人誓詞,18年來這些都成為新兵成長進步的內在動力。
眼下,蘇寧團正在轟轟烈烈營造“對照典型學什麼、反思自己差什麼、今後工作幹什麼”的濃厚探討氛圍,不斷激發官兵在刻苦訓練、趕超典型、爭當模範、爭做尖兵。
幾年來,蘇寧團自覺踐行“蘇寧精神”,積極為第二故鄉的繁榮發展作貢獻。先後參加了“大樹進城工程”、秋林公司地下人行道工程、馬家溝綜合治理、二環路拓寬改造等多項公益事業的建設。在“98抗洪中”,哪個堤段危險,“蘇寧團”的紅旗就插到哪裡。在撲滅沾河過界草甸森林大火中,蘇寧團官兵連續奮戰10晝夜,轉戰7個林場,出色地完成了撲救任務,受到了上級的表彰。

蘇寧班

蘇寧生前曾經所在班被授予“蘇寧班”稱號。如今,蘇寧班的六名戰士個個都是優秀士兵。班長鄭德亮是80后,2006年從長春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后入伍,2008年他立了二等功,在今年的伊春撲火戰鬥中又榮立三等功。鄭德亮說,成為一名軍人,實現了自己兒時的夢想,更讓自己驕傲的是能成為軍中英雄蘇寧生前所在班的班長。“只有帶領這個班刻苦訓練,努力學習軍事技術,不斷取得優異成績,才能告慰英雄。”

兒子蘇任韌

蘇寧的兒子蘇任韌在與戰友一起研討。
蘇寧的兒子蘇任韌在與戰友一起研討。
蘇寧烈士犧牲時,兒子只有8歲。1998年蘇任韌應徵入伍到蘇寧團。2007年軍校研究生畢業后,又回到了蘇寧團。先後當過排長、副連長、做訓股參謀、連指導員等職務,現在為正連職幹事。
在蘇任韌兒時的記憶中,爸爸很少回家,回到家大多時間是在看書。他之所以畢業后選擇到父親生前所在部隊來,就是想完成父親未完成的事業,為軍事現代化做貢獻。到部隊后,蘇任韌感覺壓力很大,不僅因為特殊的身份被關注多,更大的壓力是覺得自己在技術操作上和戰士們的差距很大。他和戰士們一起學習,一起訓練,在實踐中錘鍊自己。
由於部隊工作十分忙,蘇任韌已經有1個月沒有回家了。“我現在理解當年爸爸為什麼總是那麼忙,回家的時間為什麼總是那麼少。”蘇任韌說,奶奶一直很堅強,社會也給與老人家很多關愛,老人家心裡感到很安慰。

原型電影

炮兵少校》是根據蘇寧烈士的事迹為原型創作的一部電影。導 演:趙為恆 編 劇:郝中夙 杜守林 主 演:周里京 呂曉禾 高強寇振海 韓月喬。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 於1993年。

主要成就


蘇寧先後撰寫了70餘篇、共30多萬字的學術論文。他撰寫的《用對策論研究選擇炮火反擊最優方案》學術論文,被評選為軍區優秀論文,他也因此成為中國軍事運籌學會正式會員。他撰寫的《用運籌方法優選野防最佳方案》論文,首次提出和論證採用縱深機動防禦的設想,對戰術改革具有重要意義。他提出的《摩步師攻防計算機輔助決策系統》總體設計方案,共兩萬餘字,幾千個數據,上百個計算公式。
1981年到1991年4月,蘇寧自己完成和參與研製的改革有162項,其中1項獲全軍模擬器材二等獎,6項受到總部、軍區機關肯定和推廣,1項獲軍區科研成果四等獎,8項被軍區、集團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