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樂天

欲界天的第五層天

又稱化自在天。欲界天的第五層。此天眾生於己身諸欲貪念自然不生,得自在樂。

內容簡介


化樂天,欲界天第五層天,在兜率天之上,他化自在天之下。
兜率天人若能常思維善法,不生不善念,勤修眾善業,積累善根。即可命終(當前業報身結束)生至化自在天。化自在天人比兜率天人福報更大,成就事業的能力更強。於己諸欲不生貪著,常保自在。若生貪著,即被纏縛;貪著越重,纏縛越強;纏縛越強,則不自在。所謂自在,就是不被心念綁架控制,自己能自主決定自己的心念趣向。被貪念纏縛,就像心被關進了監獄的小屋,當然不會快樂了。故而此天稱作化樂天。
六道”,是佛為了便於當時信仰婆羅門教世界觀的印度民眾理解正法教義將人依福報大小方便而分。鹹海的海平線就是“苦”“樂”的分界線。海平面下面的眾生“苦”多“樂”少;上面的眾生“樂”多“苦”少。人道位於海面上,“樂”比“苦”只多一點點。而須彌山譬喻人對欲的貪念,像山一樣難以翻越,並因此造作種種惡業,輪迴惡趣,受諸苦毒。所以生活在須彌山的地獄、餓鬼、畜生、人、阿修羅夜叉帝釋天人都有對欲的貪念,並且因此造作惡業。只是程度輕重不同。
當年由於人道眾生在六道中佔大多數,飽受貪嗔痴三惡業果報之苦。故而佛放棄只對知足天以上的眾生宣講聲聞法的正常做法,特意舍兜率天宮,降(人道)神母胎,來為受苦大眾宣講解脫之道。由於人道眾生的心已被貪嗔痴慢疑以及既有諸念重重蓋纏,無法直接領會正法真實義。故而借用當時被普遍接受的婆羅門教世界觀作譬喻來講法。讓普通大眾聽了后雖然不能領會真實義,但能斷惡修善,自積福德,久而久之自然煩惱減少,貪著減輕,心漸清凈,智慧現前。然後,再宣講正法真實義,大家就能領會了。其中,壽命譬喻福報的大小,身長譬喻造作諸業的能力,衣服譬喻能夠染著的諸法,衣服的重量代表對法執著程度的輕重,女人譬喻除了“財色名食睡”五大欲以外的其他諸欲,女人的相貌美醜譬喻慾望本身的大小,與女人成陰陽的方式譬喻對慾望執著程度的輕重(身身相觸>身身相近>執手>熟視>暫視)。剛剛生入某層天時的孩童年齡譬喻一開始即具有的作諸事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