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牌樓

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四牌樓

宜州四牌樓始建於乾隆二十五年(1742),後由於戰亂部分建築曾經被毀,1998年修復重建。四牌樓地處十字路口,形成東西南北四個門洞,內外相通。四牌樓高三層,一樓全用大型條石砌成,呈四方形,工藝精巧。四牌樓邊長11.5米,寬3.5米。二三樓為木質結構的重檐樓閣,紅漆圓柱,飛彩流丹,古樸莊重。四牌樓樓氣勢磅礴,巍峨高聳。是當年騷客文人、秀才舉子,吟詠唱和的地方。四牌樓位於廣西河池市宜州市城東路。

內容簡介


四牌樓
四牌樓
在宜州市一中東側,有一座建於乾隆二十五年的牌樓,時稱“會魁樓”,又稱“四牌樓”。此樓位於十字路口,形成東西南北四個門洞,內外相通。四牌樓樓高三層,一樓全用大型細鑿條石砌成,呈四方形,工藝精巧。邊長11.5米,四面拱門各高3.9米,寬3.5米。
二三樓為木質結構的重檐樓閣,紅漆圓柱,飛彩流丹,古樸莊重。全樓氣勢磅礴,巍峨高聳,是當年慶遠府(今宜州)一大景觀。當時的騷客文人,秀才舉子,常常會聚於樓上,指點江山,吟詠唱和,留下不少詩詞歌賦及翰墨真跡。“會魁樓”因此而得名。
可惜“文革”中二三樓被折毀,只存有一樓拱洞石門,樓上建築及額匾碑刻已不復存在。不過,底樓石牆上刻寫的捐資建樓碑文,還清晰可見,先人之文化功德用昭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