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性價值
過渡性價值
人類的一切價值可分為使用價值與過渡性價值兩大類。過渡性價值可分為生物化學能、生理潛能、勞動潛能和勞動價值四種基本類型,它們分別為人類的四個不同層次的勞動過程(或勞動能力)提供動力源。其中,生物化學能為人類的生物化學過程(或生物化學勞動能力)提供動力源,生理潛能為人類的生理性勞動過程(或生理性勞動能力)提供動力源,勞動潛能為人類的個體性勞動過程(或智能性勞動能力)提供動力源,勞動價值為人類的社會性勞動過程(或社會性勞動能力)提供動力源。
人類的進化集中表現為過渡性價值的進化:最低級的動物只有“生物化學能”這一種過渡性價值:較高級的動物擁有“生物化學能”與“生理潛能”兩種過渡性價值;早期人類和靈長類動物擁有“生物化學能”、“生理潛能”和“勞動潛能”三種過渡性價值;只有人類才擁有“生物化學能”、“生理潛能”、“勞動潛能”和“勞動價值”四種過渡性價值。
動物的食物中通常蘊含多種形式的化學能,但是,並不是食物中所蘊含的所有化學能都能夠被動物所吸收和利用,一方面是因為食物在消化吸收過程中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吸收效率,二方面因為食物中總會存在部分無法被動物消化系統所吸收的能量形式,這些無法吸收的能量將作為廢物排出體外。因此,統一價值論所謂的“生物化學能”是指能夠被動物所充分吸收和有效利用的那部分生物化學能。
原核生物的生物化學能是由外界的無機能(包括無機化學能與光能)經過有序化轉化而產生的,由於它基本上總是處於瞬間形成、又瞬間消失的狀態,因此生物化學能是一種過渡性價值形式。“生物化學能”是生物界最初級的過渡性價值,生物的所有食物都必須轉化為有效的生物化學能才能真正體現出它的價值。
生物化學能的主要載體是三磷酸腺苷(即ATP)和二磷酸腺苷(即ADP),它們都是高能化合物。生物體內的生物化學能主要來自於三磷酸腺苷(即ATP)與二磷酸腺苷(即ADP)的相互轉化:其中,三磷酸腺苷(即ATP)通過水解轉化為二磷酸腺苷(即ADP),並釋放出大量能量,從而為細胞的一切活動提供動力源;同樣,在提供能量的條件下,二磷酸腺苷(即ADP)又轉化為三磷酸腺苷(即ATP)。
由於消化系統以及其它相關生理系統的性質不同,不同生命機體對於食物中所蘊含的化學能的吸收和利用情況不同,所產生的生物化學能數量不同,因此同一種食物對於不同種類的動物,將產生不同數量的生物化學能。同理,同一種食物對於同一種類的不同動物個體,將產生不同數量的生物化學能。
總之,生物化學能是蘊含在動物體內的第一種過渡性價值形式,動物以它作為代謝性生命活動的動力源。
能量代謝是動物進行價值轉化最基本的形式,能量代謝的過程在本質就是食物類價值轉化為生物化學能的過程,動物的能量代謝過程由於會受到眾多外部環境因素(如溫度、濕度、水份、空氣、光線、礦物質等)的影響和制約,可能出現各種形式的遲滯、停頓、衰減、延緩、休眠甚至死亡等現象。動物經過漫長的進化,其體內就會逐漸演化出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細胞或生物器官,以應對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例如,皮膚細胞的隔熱功能以應對外部環境溫度的變化,無氧呼吸細胞的無氧呼吸功能以應對外部環境的氧氣變化,吸水細胞的吸水功能以應該外部環境的水分變化。
生物細胞或生物器官的生理功能千差萬別,並且都可以用不同的物理量來進行衡量,各種生理功能之間難以進行相互比較和度量,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特性,那就是它們的形成、生長與運行都是以消耗一定數量的生物化學能為代價,都是由生物化學能轉化而來,都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的生物化學能。由此提出“生理潛能”的概念。
生理潛能:生物機體內各種細胞組織的不同生理功能所折算成的生物化學能的數量,就是生理潛能。
由於生理潛能是在生物化學能基礎發展起來的,其客觀目的在於提高人類對於生物化學能的利用能力,因此可以看作是生物化學能的擴展形式。生理潛能是繼“生物化學能”以後,逐漸進化出來的人類第二種過渡性價值。一般情況下,生理潛能是由生物化學能轉化而來,並凝聚於生物器官之中,在生物器官履行它的生物功能之後就會立即消失。
生理潛能相對於生物化學能來說,是一種更為高級的過渡性價值,它使生物細胞的能量特性升華為非能量特性,使生物能夠充分地利用各種物質的非能量特性,從而達到間接地利用各種無機能或有機能的進化目的。
隨著動物的不斷進化,較高等動物機體的生理構造越來越複雜,由數量龐大的真核細胞有機地組合起來並構成了各種各樣的生理器官或生理組織(如皮膚、肌肉、血液、神經等),又由若干個生理器官或生理組織有機地組合起來並構成了若干個生理系統,舊哺乳類動物機體通常就是由幾大生理系統(如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運動系統等)所組成。此時,每個生理系統或生理器官將會以每一個生理細胞所提供的生理潛能作為動力源,為動物機體提供不同的勞動功能。動物機體再將把各種不同的勞動功能有機地組合起來,以完成較高等動物的個體性勞動過程。顯然,這些勞動功能就是以生理潛能作為動力源而形成的,它將為生物機體提供更高層次的動力源。
生理器官或生理系統的勞動功能千差萬別,並且都可以用不同的物理量來進行衡量,各種勞動功能之間難以進行相互比較和度量,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特性,那就是它們都是以消耗一定數量的生理潛能為代價,都是由生理潛能轉化而來,都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的生理潛能。由此提出“勞動潛能”的概念。
勞動潛能:動物機體各種生理性系統的勞動功能所折算成生理潛能的數量,就是勞動潛能。
勞動潛能是繼生物化學能、生理潛能以後,逐漸進化出來的第三種過渡性價值,它是較高等動物(舊哺乳類動物)生命運動的動力源。一般情況下,勞動潛能是由生理潛能轉化而來,並凝聚於勞動器官之中,為勞動器官提供動力源,在勞動器官履行它的勞動功能之後就會立即消失。
人類在沒有實現社會分工的時期,個人的勞動潛能將會直接轉化為使用價值,並凝聚於勞動產品之中。人類在實現社會分工之後,個人的勞動潛能不再直接轉化為其使用價值,而是先轉化為一種過渡性價值形式,並凝聚勞動產品之中,然後通過社會交換以後,再轉化為使用價值,並凝聚於社會交換之後的勞動產品之中。每個人所生產出來的產品是千差萬別的,分別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與化學特性,分別滿足人的不同形式的生理需要和精神需要,雖然,各種勞動產品之間不同的使用功能之間難以進行相互比較和度量,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特性,那就是它們都是由勞動者的勞動潛能轉化而來,都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的勞動潛能。由此提出“勞動價值”的概念。
勞動價值:人們在生產某勞動產品時所付出的勞動潛能的數量,就是該勞動產品的勞動價值。
勞動價值是繼生物化學能、生理潛能、勞動潛能之後,生物機體在價值循環轉化過程中的第四種過渡性價值形式,一般情況下,它總是由勞動潛能轉化而來,並凝聚於勞動產品之中,這些勞動產品一旦實現了社會交換,那麼勞動價值就會立即消失,並轉化為使用價值而凝聚於社會交換以後的勞動產品之中。
由於勞動產品在生產出來以後,通常情況下並不會立即交換出去,往往需要一定的緩衝時間才能完成,因此勞動價值的消失往往存在一定的緩衝時間。一般來說,四種過渡性價值的“存活時間”長短的順序是:生物化學能、生理潛能、勞動潛能和勞動價值,其中,生物化學能的“存活時間”最短,勞動價值的“存活時間”最長。如果沒有實現社會分工,人們在操作生產工具(即個體性生產價值)以後,就可以直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使用價值(或產品價值)。一旦實現了社會分工,人們必須將自己的勞動產品必須經過社會交換以後,才能最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種使用價值(或產品價值)。這樣一來,就必然存在第四種過渡性價值,所有參與社會分工的勞動產品都必須轉化為這種過渡性價值或中介性價值,然後,再根據每種產品中所蘊含的這種過渡性價值的比例關係,來確定每種產品進行交換時的數量關係,這種過渡性價值或中介性價值就是“勞動價值”。
勞動價值一般凝聚於勞動產品之中,但是,有時也可以凝聚於人類機體之中。例如,如果出售的勞動產品是人體本身的某些組成部件及其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或精神功能,如出賣人體器官、體液、色相、才藝、生命等,勞動價值就會凝聚於這些人體組成部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