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龍

明朝水利工程

地龍,位於彌渡縣彌城鎮龍華村委會果子園村,是明朝留下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人們生產生活、農田灌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構造


果子園村的“地龍”是明代人工修築的一條悠長的地下暗溝,為龍華提供庇護和濡養,至今還在為當地民眾輸送汩汩清流。地龍,主要是用來截取地下淺水層水流而修建的暗涵或暗管,普遍採取埋陰式攝水、輸水方式,實際上是一種“行水暗渠”的管灌方式。
現代調查表明,在地表水分佈不均和蒸發量大的彌渡壩子,曾修建過大量地龍,有證據表明部分地區營建歷史還會更早。其中,紅岩章崗廠地龍、彌城安景村地龍、彌城果子園地龍歷史相當悠久。如果子園地龍,據當地群眾介紹是本村呂氏始祖在此落籍建村時所建,至今已有數百年之久。儘管歷史在變遷,但不少地龍至今還在延用。地龍以其獨特的攝水方法、科學的建築結構,解決了彌渡地區人民的飲用水,為促進本地區生產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從而使歷史上的白崖川一直成為滇西有名的糧倉,曾被明代著名史學家李元陽贊予“白崖熟,一郡足”的美譽。

價值


由於“地龍”構築於地下,不佔地表土地,既保護了耕地,減少了水的蒸發量,也避免了山水沖壞田地。可見,當時此做法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水利灌溉方法,它對於研究古代的水利設施有著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