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戀的回聲

2010年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初戀的回聲是作者余易木寫於1963年4月,完結於1965年4月。並憑藉此余易木加入了青海省作家協會中國作家協會,並榮任了1984年青海省國慶三十五周年優秀文學作品獎的評委。

作者簡介


余易木(1937-1998),青海省已故著名作家。上世紀80年代初,因在《十月》發表短篇小說《春雪》、中篇小說《初戀的回聲》,在中國文壇引起強烈反響,奠定了他在文學創作上的地位。
余易木天賦極高,文學功底深厚,知識淵博,精通多種外語。他在逆境中堅持真理,堅信未來,堅守藝術良知,始終保持著一種高潔孤傲的品格。這麼多年過去了,他的作品仍然以其深刻的思想、精湛的藝術、優美的文字和氤氳在字裡行間的人性之美、道德之美影響著眾多的讀者。
余易木逝世后,青海省文聯副主席陳士濂擬了一副輓聯“難忘《春雪》霏霏怎奈斯人獨憔悴,猶聞《回聲》咽咽哀哉秀木竟先摧”以及橫批“美文長存”,由青海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林惜醇書寫后掛在靈堂上祭奠。

內容簡介


《初戀的回聲》內容簡介:一轉眼,易木兄走了六年多了。帶走了身前的凄涼,身後的蕭索。只留下《十月》發表的《春雪》和《初戀的回聲》,還有一百多萬字沒有跟讀者見面的文稿。一生悲苦,兩袖清風。今年一月中旬,余易木生前好友邢孔榮先生來信告訴我,他已將余易木骨灰盒從西寧遷回到他的故鄉上海。按照江南民間冬至下葬的習俗,安放於市郊嘉定長安公墓祥24B區第11排第6號墓穴。余易木是筆名,他本名徐福堂,故在墓碑上鑿刻了“徐福堂之墓”五個罕。
上海是余易木接受啟蒙教育的桑梓之地。這個最早接受西方文明、最早從事現代出版事業、最早翻譯和傳播《聖經》和《共產黨宣言》的東方大都會,像他生前熱愛的法國巴黎那樣,近代、現當代史上曾經湧現過、工作過眾多文化巨人、大作家、大藝術家;像紐約之於美國那樣,一百多年來一直是中國的經濟中心,是華夏先進生產力和現代文明的發祥地。像余易木這樣的英才,只能誕生在上海。在這長江匯入浩蕩東海的處所,應該是他那終於獲得自由的靈魂最理想的安息之地。
我作為後死者,不禁想起亡友在《辛刀戀的回聲》最後部分寫到的那個情節——當男主人公周冰把他初戀情人梅雁的靈柩遷移到上海虹橋公墓后在她新碑上銘刻的那兩行痛惜的文字:“我將去你那兒,你卻不再回來……”我這輩子從事編輯、寫作、翻譯工作已近50年,結識了數百位作家,但像余易木那樣天賦那麼高、文學功底那麼厚、知識那麼淵博、精通那麼多外語、經歷那麼坎坷,卻在逆境中不迎合權力,堅持真理、堅信未來、堅守藝術良知,始終保持一種高潔孤傲品格的人,實在罕見。

目錄


春雪/3
初戀的回聲/33
精神病患者或老光棍門/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