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斑蛾
榆斑蛾
mm。 4mm。 mm。
種名:榆斑蛾
種拉丁名:Illiberis ulmivora Graeser
國內分佈:甘肅、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東、山西
成蟲 體長 10-11 mm,翅展 27一28 mm。淡褐至黑褐色。觸角雙林齒狀;雄蛾柿齒分枝長,雌蛾的則短。翅半透明。前翅R4與R5在基部共柄,個別的不共柄;后翅 Sc+ R1與R5平行,在中室中部以橫脈相連。雄蛾翅級1根,粗而長;雌蛾翅侵常為4根,細而短。腹部背面各節后緣有黃褐色鱗片。腹側及腹面末端為黃褐色,后逐漸呈淡褐色。雄蟲外生殖器的抱握器外供,寬而扁,背脊較骨化,頂端具鈍齒,中部具1內向的大尖齒;陽具細長,呈棒錘形。卵 米黃色,后逐漸變為黃褐色。長橢圓形。長約 0.5 mm,寬約 0.4 mm。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 14-18 mm,寬約 4mm。體租短,長筒形。黃色、頭小並編入前胸。中、后胸呈黑色。第三腹節後半部及第八、九腹節均為黑色,有的第四、五腹節亦為黑色。每體節兩側各布有5個毛疣。其中,足上有2個毛疣,在背中線兩側的3個毛疣最發達,疣上生有長短、粗細不等的淡黃色剛毛多根。氣門小而圓。腹足粗而短,趾鉤為單序縱帶。蛹 體長 9-15 mm,寬 4~5 mm。扁長筒形,初化蛹時體較大,淡黃色,唯頭、胸及附肢為金黃色;後期蛹變為黃褐色,體較小。蛹腹背第一節前緣有1橫列縱格,第H至第九節近前緣處均有1橫列推狀刺,刺尖為茶褐色。其中,以第三至第七節的錐狀刺為最大,且密集。蛹末端鈍圓。
在甘肅蘭州1年發生1代。8月上、中旬下樹的老熟幼蟲在落葉層、磚土縫、建築物縫隙及蛀於害蟲羽化孔內吐絲結繭,在絲質繭內化蛹越冬。翌年5月下旬或6月上旬為成蟲始發期,7月下旬為終止期。6月上、中旬為初卵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為終卵期。6月中、下旬為幼蟲初孵期,10月上、中旬為終止抵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為危害盛期。成蟲多在9時前後羽化,在榆樹樹冠周圍緩慢飛行,當無覓雌,呈“-”字形交尾。交尾一次長達2-3小時。 5-19時均可交尾,但以 11時后居多。雌蛾壽命5-8天,雄蛾壽命6-10天。雌、雄性比為1:1.06-1.09。羽化率為96.4%。雌蛾直在榆樹新消幼嫩葉背的上、中部產卵。卵塊排列整齊,通常單層排列,也有部分重疊2-3層的卵塊。個體間的產卵量懸殊,少則18粒,多達350粒,平均為148.3粒。卵期7一10天。卵塊孵化較整齊,歷期 2—3天。平均孵化率 93.8%。幼蟲孵化后,有取食卵殼的習性,群集於原孵化過的卵塊附近,且排列整齊,食量小,不活潑,取食寄主葉片,使葉片呈天窗狀。3齡后幼蟲分散取食,被害葉片出現缺刻。隨著蟲齡的增加,幼蟲食量大增,可食光葉片,僅殘留葉柄。如此時蟲口密度大,則成災。幼蟲發育期約創天。7月底,幼蟲老熟,尋找隱蔽場所,於8月上、中旬吐絲作繭,進入預蛹期。蝸期長達 9個多月,化蛹率 88.1%。偶見擺娘和螞蟻等天敵捕食其幼蟲。
1、林業技術防治
2、人工防治
(1)竹斑蛾卵大多產在地面小竹及大竹下部的葉片上,可摘卵和殺死初孵幼蟲。(2)學熟幼蟲期可用棕桐桿(因有彈性)敲擊竹桿,以擊落黃紋竹斑蛾老熟幼蟲,集中消滅。
3、生物防治
(1)用100億抱子/g的蘇雲金桿菌、或白僵菌100—200倍液噴殺幼蟲。(2)保護寄生性昆蟲、櫻嫂、螞蟻、鳥類。
4、化學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