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紋竹斑蛾
黃紋竹斑蛾
成蟲 雌蛾體長8-9mm,翅展 19-24 mm;雄蛾體長 7-9 mm,翅展18一21mm。雄蛾觸角林齒狀,雌蛾觸角絲狀,黑褐色,上端1/3處有一節為白色。翅黃褐色,翅脈布滿黑褐色鱗片,形成黑褐色環紋;翅緣毛黑褐色。腹部黃色,腹節被黑褐色鱗片。卵 乳白色,橢圓形,長徑 0.6 mm,短徑 0.4 mm。幼蟲 體長 13-17 mm,淡黃色。1—2齡時乳白色,老熟時漸變桔紅色。前胸寬大,頭部縮入,3齡以後前胸背板變為黑色。蟲體各節均有毛瘤3對,密被成柬短毛,中央具1根白色原生剛毛。蛹 長 9—10 mm,淡黃色。接近羽化時變黑褐色。繭扁橢圓形,長約 12 mm,灰黃色,初時被白色茸毛。
在湖南常德地區1年發生3-4代。發生3代的10月中旬,發生4代的12月中、下旬下竹結繭,以老熟幼蟲或蛹在繭內越冬。越冬場所多選擇在林內雜草灌木較少、石塊較多、枯枝落葉層較厚的地方。翌年3月中旬越冬幼蟲開始化蛹。蛹期 20天左右。之月中旬成蟲羽化,4月16日前後為羽化盛期。產卵盛期為4月中旬,卵期8—10天,4月下旬第一代幼蟲孵化,危害或5至6月中旬,6月中旬至7月上旬為成蟲羽化期。6月下旬出現第H代卵塊,幼蟲危害期為7-8月,成蟲出現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8月底開始產第三代卵;卵期6~10天,幼蟲危害期為9月至10月上旬,10風中旬結繭越冬。其中部分繭於10月下旬羽化產卵。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為第四代幼蟲危害期;第四代幼蟲至12月中、下旬結革越冬。初羽化成蟲爬至地面雜草葉尖、筍殼頂部等較高處豎起雙翅,約經1小時后才飛翔活動。成蟲白天喜活動於小竹、雜草叢中及溪溝流水處,吮吸花蜜與清水。17時以後活動加強,19時左右交尾。交尾歷時5—6小時,個別長達12小時。雌成蟲具有較強的性引誘力,晴天,置放在養蟲籠內的雌蛾,均能誘來雄蛾。通突然降溫或大風雨,成蟲不交尾。溫度較高及風雨天,成蟲多藏身於雜草叢中或竹葉背面。成蟲壽命隨氣候變化而不同,第一、二代3-7天,第三代和越冬代5-10天。成蟲交尾后l-2天開始產卵,產卵時間一般在13—16時。成蟲先在小竹周圍及竹枝盤中飛翔,找到合適場所后即開始產卵。雌成蟲飛翔力不強。卵多產在地勢較平緩的陰涼山窪或山下部貼地面的小竹叢中或l-4盤枝的葉背面,7盤以上很少產。卵系單層塊狀排列,無覆蓋物。雌成蟲一生可產卵90一203粒。幼蟲孵化后群集不動,約1小時后取食卵殼,之後又群集於葉背面尖端,頭尾排列整齊,由上至下,取食葉下表皮,使被害處失綠,群眾稱之‘打白旗”。3齡以後可將葉片吃成缺刻,並吐絲下垂。4齡以後食量加大,並開始分散,逐步向竹上部危害。5—6齡為主要危害或,能取食整個葉片。幼蟲晝夜取食,脫皮前1—2天不取食,群集,體色變黃。幼蟲群集性很強,尤其在 4齡以前及脫皮前後,並具有食蛻特性。高溫低濕(氣溫高達 40℃),能使第二代幼蟲大量死亡。1條幼蟲一生可取食4ed片竹葉。幼蟲多發生在陰坡、半陰坡向及有流水的或較潮濕的平緩山窩。林木密度較大,地被物較少,石塊及筍殼、小竹較多,枯枝落葉較厚的竹林容易成災。下水較多、灌木叢生及地勢陡峭和向陽的山地則很少發生。幼蟲老熟後下竹結繭,繭多結在竹盛周圍的石塊下面、筍殼內面及枯枝落葉層下。結繭后6-9天化蛹,化蛹后4-5天羽化為成蟲。天放越冬代及第一代苗期寄生天敵較多,總寄生率達45%。卵期寄生天敵主要有斑蛾赤眼蜂;幼蟲期及蛹期寄生天敵有橫帶溝姬蜂、斑蛾溝姬蜂、全黑溝姬蜂;蝸期寄生天敵主要有廣大腿蜂、2種寄蠅。捕食性天敵有朗錯、獵錯、胡蜂、鳥類等。
及時中耕鬆土,科學肥水,合理砍伐,保持竹林適當密度,提高植株抗性;結合竹林衛生,人工翻出蟲繭,集中銷毀,減少蟲源。 (1)竹林中應適當多保留一些灌木和植被。每次採伐竹子的數量不要過大,以防竹斑蛾大發生。(2)幼蟲下樹結繭期間結合墾複,以破壞黃紋竹斑蛾的化蛹場所。
(1)竹斑蛾卵大多產在地面小竹及大竹下部的葉片上,可摘卵和殺死初孵幼蟲。(2)學熟幼蟲期可用棕桐桿(因有彈性)敲擊竹桿,以擊落黃紋竹斑蛾老熟幼蟲,集中消滅。
(1)應用 90%敵百蟲晶體、或創%樂果乳油 1000—1500倍液,或 50%殺螟跳L油、或渝辛硫磷李L油1000倍病或25%亞胺硫懈L油800倍病或2.5%敵百蟲粉劑、或2.5%澳氰菊酯乳油2000—5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2000一用加倍液毒殺幼蟲。
(2)應用 741插管煙霧劑熏殺成蟲及幼齡幼蟲,用藥量為 22.5 kg/ha。
(3)應用滅幼脲I、滅幼脲II、滅幼脲III分別稀釋至0.5-0.1ppm, 0.5—1.0ppm, 0.33-0.5ppm的濃度噴殺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