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蜂

膜翅目胡蜂科動物

黃蜂,膜翅目胡蜂科動物。黃蜂成蟲時期的身體外觀具有昆蟲的標準特徵,腹部尾端內隱藏了一支退化的輸卵管,即有毒蜂針。成蟲體多呈黑、黃、棕三色相間,或為單一色,具大小不同的刻點或光滑。

形態特徵


卵:呈橢圓形、白色、光滑,卵端部形成胡蜂未來的頭部,基部形成腹部;
幼蟲:體粗胖,兩端略尖,梭形、白色,無足,幼蟲消化道不與排泄孔相通,而於中腸部由圍食膜形成一封閉的囊,排泄物被貯存在這囊中,化蛹后此囊干硬變黑,隨蛻掉的皮一起脫出;蛹為黃白色,隨老熟程度逐漸加深,頭、胸、腹分明,主要器官均明顯可見,蛹不食,在蜂室內羽化成蜂后,以上顎咬破室口鑽出;
成蟲:頭部前後略平,大型複眼位於頭上部兩側,呈腎形,胸部近似圓柱形,端部略細,胸部分3節,每節生有1對足,中、后胸上各生有1對膜質的翅,即為前、后翅。成蟲3對足均靈活有力,有抓捕昆蟲、輔助取食、修築蜂巢之用。
雌、雄蜂主要差別為:雄蜂腹節和觸角均較雌性多1節,很多種的觸角端部節常彎成鉤狀;雄蜂腹部末端有一雄性外生殖器,外生殖器基部為1對粗壯的生殖突基節,端部為較細而突出的生殖刺突,有握抱作用;雌蜂腹部末端有能伸縮的蟄針,可排出毒液,故僅雌蜂蟄人。

生物學習性


生活史

胡蜂屬於完全變態的動物,一生經歷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
我國閩南山區黑盾胡蜂一年可發生5一6代,閩東地區的墨胸胡蜂一年4一5代。由於種類不同或地區氣候條件的差異,就是同一種類也由於越冬蜂王營巢產卵的始期差別較大,均可直接影響世代數的差異。

生活習性

1.群體組成:·每群均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組成,墨胸胡蜂三型蜂的發生及其作用:
蜂王:越冬后的蜂王經過一段時間活動和補充營養后,各自尋找相對向陽避風的場所營巢,邊築巢邊產下第一代卵,還擔負禦敵捕獵食物,飼育第一代幼蟲和羽化不久的蜂等內外勤一切工作,它是這時巢內唯一的成年蜂。從第二代羽化后的雌蜂中少數個體與雄蜂交尾成功成為當年正常產卵的首批新王,接著越冬蜂王被交替了。
雄蜂:墨胸胡蜂第三代就出現雄蜂10多隻,它是第二代雌蜂中未經交尾授精的個體產卵繁育而來的,它們可與同巢或異巢的少數雌蜂交尾,亦可與同代或母一代雌蜂交尾,交尾后不久陸續死亡,而最後一代雄蜂數量多佔總蜂數1/6~15/。可見,墨胸胡蜂一年中雄蜂至少發生2代以上。
工蜂:專司擴大蜂巢的建築、飼餵、清巢、保溫、捕獵食物、採集、禦敵和護巢等內外勤活動。這些工蜂性情暴烈兇狠,鰲針明顯,排毒量大,有攻擊力,第一代的成蜂全為擔任內外勤工作的工蜂。第二代雌蜂中除少數交尾成功成新蜂王和個別個體未經交尾產雄性卵的雌蜂外,餘下大部分是工蜂。
2.群勢:因種類不同有很大差異,最後一代的墨胸胡蜂三型蜂總蜂數有的可達4000隻以上,其成蜂數約為同期基胡蜂29倍左右。而同一種類群勢最大多出現在越冬代的前一代。
3.營巢:黑盾胡蜂或墨胸胡蜂順利越冬的授精雌蜂,最早3月中旬開始活動,4月上旬單獨覓尋屋檐下或避風向陽的小灌木叢中第一次築巢並開始產下第一代卵,這時蜂巢單脾懸掛,巢房口向下,巢房數僅20~30個。整個巢脾邊緣開始有巢殼,但仍自然可見巢內蜂王逐房飼餵幼蟲的情況。第二代出現第二片巢脾(有的還築成第3片巢脾),總巢房數10一150個,這時巢脾已被巢殼所包裹,蜂巢呈球狀,僅留直徑約2厘米的巢口出入,因此,巢內生物學習性觀察困難。胡蜂一般都選在冬暖夏涼、溫濕度適宜的場所營巢,它們在隱蔽的大樹洞內營巢,洞內能保持適宜的溫濕度,又有利於禦敵、護巢。但不同種類選擇營巢場所頗有差異。
4.出勤:夏、秋兩季胡蜂每天出勤通常都有明顯的兩個高峰,夏季5時30分和16時30分前後,而秋季均推遲1小時左右。
5.食性:通過越冬代(12月中旬)觀察胡蜂採回的東西,可以辨認的多為昆蟲類,它是雜食性的,但山區的蜜蜂為主要的捕食對象,特別在食物短缺季節,更集中捕殺蜜蜂。
6.越冬:閩東、閩南黑盾胡蜂、墨胸胡蜂和基胡蜂越冬代交尾成功授精的工蜂均於1月中旬至2月初分批逐漸棄巢遷飛到暖和、氣溫較穩定又乾燥避風的山村屋檐下、牆洞裂縫、腐蛀的樹洞孔隙、蜜蜂土蜂箱蓋下和墓洞裂縫等處,通常集結越冬,越冬期50~70天。

分類學研究


胡蜂
胡蜂
Carpenter(1982)基於系統發育研究結果,將胡蜂總科降為胡蜂科,科下分6個亞科。
胡蜂科Vespidae---folded-wing wasps(>5015種)
猶胡蜂亞科(Euparaginninae)---猶胡蜂weevil wasps(10種)
馬薩胡蜂亞科(Masarinae)---花粉胡蜂pollen wasps(344種)
蜾蠃蜂亞科(Eumeninae)---蜾蠃potterwasps(>3580種)
狹腹胡蜂亞科(Stenogastrinae)---狹腹胡蜂hoverwasps(50種)
馬蜂亞科(Polistinae)---馬蜂paperwasps(>960種)
胡蜂亞科(Vespinae)---胡蜂、黃蜂hornets&yellowjackets(71種)

分佈範圍


我國華北、西北、浙江、台灣、中大南方等地都有分佈。

養殖技術


飼養設備

(1)蜂籠。木製或用鐵紗網製成,體積約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動的餘地。
(2)蜂棚。大小視採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溫室、大型廠房或建立專用育蜂棚。蜂棚用鐵、木作支架,鐵窗紗作圍網,一般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高2m,棚內種植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蟲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紗門。棚內要懸掛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飼料的小盤,使蜂能在放入后取食並自由活動。周掛有紗窗,一側留有活門。
(3)蜂箱。用木材做成,邊長厘米,上下用薄木板做成蓋和底蓋上裝有掛鉤,四周掛有紗窗,一側留有活門。

飼料

水果,如熟透的蘋果桃等,水分較多的青菜,糖蜜,瓜皮等。

飼養管理

徠飼養胡蜂的關鍵問題是:冬季保護雌種蜂,安全度過冬季,春季引導早築巢、多築巢。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開始脫離舊巢,遷移到適宜的場所群集越冬,此時收集群蜂最為適宜夜間用捕蟲網在群蜂的越冬處收集,養殖在蜂籠中。每個蜂籠放入300-500頭,並用黑布遮光,放在乾燥通風不受干擾的空室中,減少活動量,促使其提前進入冬眠狀態為避免蜂群脫巢后不易尋找,也可於9月中旬在原巢上採收,放入籠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習性,在籠底投放熟透的蘋果桃和水分較多的青菜中午氣溫高時,在陽光下曬3-4小時,使其活動並取食,推遲休眠期,補充了營養,能使其安全越冬。
胡蜂為半冬眠昆蟲,氣溫降至開始抱團,氣溫越低,抱團越緊;氣溫稍高,則抱團鬆散;溫度高於5℃時,便開始散團,越冬后成活率的高低主要與抱團好壞有關,所以,在越冬期間,要經常檢查,箱籠10-15日進行1次抱團情況檢查如果發現散團,應及時降溫,加厚遮光外套。第2年3月上旬氣溫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開始散團,在籠壁活動此時,應立即投入蘋果糖蜜糖拌饃等飼料進行人工飼養,餵養至4月中旬,籠內蜂振翅活動一段時間,才可放蜂出籠,回歸大自然築巢。
人工輔助築巢是在自然條件下建築蜂棚春季氣溫恆定在13℃時,越冬胡蜂開始散團活動可在夜間移入大棚中,輕開籠門或箱蓋,來日胡蜂即在棚內飛翔。氣溫恆定在17℃以上時,蜂開始進入築巢產卵階段,應隨時觀察,見有蜂在棚頂及四周紗網上時飛時停,應及時將蜂籠掛在棚內各處,將籠開啟一半並拴牢,由於育蜂棚中僅有人工設置的蜂籠是遮光避雨擋風的適宜築巢地點,蜂很自然地飛入籠中只要經過短暫的適應,用足及口器在籠頂清理巢基。這時飼料盤中應添加糖蜜成分,以利於蜂建造牢固的巢柄。然後建立第1個巢室巢室是由胡蜂將口器咀嚼后的朽木及紙張等糊狀纖維物質銜入籠中,粘連在巢柄上修造而成。因此,要在蜂棚內放上腐朽木材,棚壁紗網上掛些廢紙條,備蜂取用。
第1個巢室建好后,后蜂便在巢室近底部側壁產下1粒帶短柄的蜂卵。蜂卵孵化前,后蜂會很快在位於巢柄下第1巢室側面接圓柱狀巢室,邊建邊產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后蜂不斷產卵,同時擔負外出覓食和飼育幼蜂的任務。巢體不斷擴大,幼蜂隨之增加,此時要特別注意飼料的供應經過5個月的飼養管理,蜂籠中蜂巢直徑可達10厘米以上,有百餘只成蜂天氣漸冷,雌蜂產卵停止蜂巢內的蛹將要羽化完時,宜關閉籠門,防成蜂離巢。

防治方法


危害胡蜂的天敵種類很多,包括昆蟲、蜘蛛、鳥類及老鼠等,還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危害蜂巢最嚴重的是鱗翅目瞑蛾科的黃尾巢螟,其成蟲夜間在蜂巢上產卵,4~5d后孵化出幼蟲。幼蟲穿行於蜂巢內蜂室中,咬食胡蜂幼蟲,造成蜂巢解體,且巢螟喜夜間活動,而胡蜂白天活動,晚上伏於巢上不動,任巢螟將其卵產於蜂巢上而無動於衷。一旦巢螟入侵蜂巢,可使大量胡蜂死亡。對巢螟的預防,一是讓胡蜂將巢建在離地面較遠的位置,因為自然界的胡蜂,一般距地面近的蜂巢受巢螟危害嚴重,距地面遠的較輕;二是人工飼養箱中的胡蜂,在巢螟產卵的2~3d內,每晚將蜂箱門關上,可避免巢螟在蜂箱內產卵。幼蟲在高溫多雨季節易得腐臭病,感染後會很快發病死亡。可以將蜂箱疏散,在蜂巢上用噴霧器噴灑抗生素進行預防。此外,危害胡蜂的動物還有烏鴉、喜鵲、螞蟻、蜘蛛、壁虎等。在冬季越冬時,老鼠也會咬食成群越冬的胡蜂,這些都需要加強防範。

胡蜂防治

(1)人工扑打:這是一種常見的擊退胡蜂危害蜂群的方法,當蜂場有蜜蜂危害時,可用寬6cm長80cm的木塊或其他較好的工具進行人工扑打,來一打一,整天守候在蜂場里,效果較好,能減輕或制住胡蜂的危害,但勞動強度大而麻煩,這種原始的簡單撲滅法只能在胡蜂較少的年份使用
(2)攜毒殺滅法:這種方法蜜蜂雜誌曾於幾年前作過介紹,幾年來通過
胡蜂
胡蜂
實際操作有些過程更加完善,現介紹如下,用廢了的舊羽毛球拍剪去網線或用8號鐵絲做一個網圈(網兜可用尼龍紗窗製作)用來捕捉胡蜂,網著胡蜂後用鑷子輕輕地隔著網兜夾住胡蜂,從網兜取出后再用左手從上往下捉住胡蜂的頭部,這樣胡蜂就無法傷人,立即再用右手將鑷子夾住胡蜂的胸部,胡蜂的足就不能動彈了,隨後用事先準備好的白色棉線活套,從尾部向上套進胡蜂腰的最細處,將活套輕輕拉緊,以不傷害胡蜂為度,留45cm剪斷,在棉線末端1cm處塗上90%的敵敵畏,不能塗得過長,否則胡蜂返巢時在路途就會死亡,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胡蜂帶著帶毒的棉線鑽進蜂巢,到處亂爬亂串,企圖擺脫線套,有毒的氣體在蜂巢中散開,致使蜂巢中的胡蜂和幼蟲中毒身亡,如果多有幾隻帶毒的胡蜂返巢,就可把整群毒死據觀察,胡蜂的覓食範圍1km左右,只要養蜂者花一定的時間,可在10-15d把蜂場周圍的大部分胡蜂毒死,這種方法的全部過程只需一人操作此方法雖然不能徹底滅絕胡蜂,但最大限度地制約了胡蜂在蜂場的危害。
(3)搗毀巢穴法:掌握了胡蜂在一定範圍內覓食的特性,養蜂人只要設法毀掉胡蜂活動範圍內的蜂巢,養蜂場就安全無事了,用一根小竹竿或小樹枝,長1m左右,尖端系一隻小蝗蟲蜜蜂或其幼蟲,也可用一小點豬肝或豬肺等作為誘餌,然後把帶餌的竹竿伸向花叢中或蜂箱前覓食的胡蜂,胡蜂憑藉敏銳的目光,很快就會撲向竹竿取食,這時立即將其逮住,在胡蜂的腰部最細處繫上一根45cm長的白色棉線,或用食品保鮮袋剪成寬3mm長50mm的細條,設法粘在胡蜂的背上或足上,隨機放飛帶有白色標記的胡蜂在空中飛行,其標記隨風動,十分醒目耀眼,這樣就可順著胡蜂飛行的方向跟蹤很遠,如有條件也可用望遠鏡追蹤更遠。

主要危害


1.對人畜的傷害胡蜂除蜾蠃外,一般群居巢上,一群蜂少則幾十至幾百,多則上千,
胡蜂
胡蜂
最多的達5000頭~8000頭,當人、畜接觸或碰到巢穴后,就會引起群起而攻之,螯傷人畜。嚴重者會引起死亡。
2.在蜜蜂飼養上的危害胡蜂是蜜蜂的天敵。一些個體較大的胡蜂常常飛到城市、村寨、住宅附近和養蜂場內捕捉蜜蜂,捕捉的蜜蜂大部分用來飼餵幼蟲,一部分是用來奴役做工。
3.對水果和森林的危害胡蜂常出沒於森林、村寨、農田、果園、菜園間,取食植物嫩葉和咬壞水果、番茄等。咬壞的水果等受病原菌的感染,導致水果、蔬菜產量減少和影響林木的正常生長發育。

主要價值


有益方面在於利用。目前胡蜂的利用主要在生物防治、醫藥和食品等方面。
1.生物防治在生物防治上:可利用胡蜂防治許多農作物、森林、果樹害蟲。已知胡蜂可捕食的農林害蟲有棉鈴蟲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造橋蟲,如大造橋蟲Ascotis selenaria(Schiffermuller et Denis)、棉卷野螟Syleptadeogata Fabricius、二化螟Chilo luteellus (Motschulsky)、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is(Walker)、玉米螟Ostriniamubilalis(Hubner)、稻縱卷葉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e、豆莢螟Maruca lestulalisGaradja、粘蟲Leucaniaseparata Walker、白薯天蛾Herse convolvuli(Linnaeus)、豆天蛾Clanisbi lineata tsingtauicMell、菜粉蝶Artogeia(Pieris)rapae Linnaeus、稻苞蟲Parnara guttata Bremeret Grey等多種鱗翅目幼蟲。據湖南省石門縣報道,1978年利用胡蜂防治棉鈴蟲,即將每667㎡棉田使用農藥成本由過去的15元降低到3元,施藥日期由150天減少到40天,易市鄉的1334h㎡棉田用藥由1950擔減少到510擔,節省開支12.76萬元,所以利用胡蜂在農業上消滅害蟲成績是顯著的。
2.醫藥:醫藥上,我國明代古醫藥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早有記載:“蜂子氣味甘平,微寒,無毒。主治:風頭,除蠱毒,補虛贏傷中,久服令人光澤,好顏色,不老,輕身益氣。治心腹痛,面目黃,大小兒五蟲從口中吐出者,主丹毒,風疹,腹內留熱,利大小便澀,去浮血,下乳汁,婦人帶下病,大風癧疾。蜂子古人以充饌品,養用諸蜂子,蓋赤足陽明,太陰之葯也”。胡蜂成蟲、幼蟲、蛹及蜂巢均可入葯,可內服、外敷、治療各種毒蟲螯咬傷及各種疔毒腫瘡和婦科等症。胡蜂毒其主要成分是由組胺5-羥色胺乙醯膽鹼、胡蜂激酞、磷脂酶A、磷脂酶B、透明脂酸酶等組成。據有關報道,胡蜂毒有抗輻射及治療關節炎等作用,具有高科技開發潛力,一旦攻破其價值不可估量。
胡蜂
胡蜂
3.食品方面:在唐代蜂子就已成為民間饋贈或出售的一種上好產品,見劉恂《嶺表錄異》公元877年已有記載:“劉曾宣(今安徽宣城、歙(歙縣)間,見彼中人好食蜂兒,狀如蠶蛹而螢白,大蜂結巢于山林間,大如巨鍾,其中不知幾百層,村人采須用草衣蔽身,以悍毒螯,復以煙火逼散蜂母,然後攀綠崖樹斷其根,一房蜂兒五斗或一石者,三分中一翅足具矣。即入鹽酪炒之,曝干,以小紙襄貯之,寄入京洛,以為方物”。胡蜂幼蟲、蛹、成蟲,據王雲珍等(1988)分析胡蜂體內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膳食蛋白的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胡蜂體內就含有7種,而且含量特別高。如凹紋胡Vespaau-rariaSmith氨基酸含量為45%(其中人體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總含量的10%)與冬蟲夏草氨基酸含量為22.7%相比,氨基酸的含量為全蟲草的兩倍。總之,胡蜂氨基酸的含量,特別是外源必需氨基酸含量較高,可作為滋補及營養食品,還可以為中藥之用。
此外,胡蜂幼蟲、蛹還是一種很好的化妝品原料。所以說對胡蜂資源的開發利用具有較廣闊的應用前景和經濟價值。

級別劃分


根據危險程度,可將胡蜂劃分為綠色、黃色、橙色和紅色。
綠色:無危險級別,對人類並無主動攻擊性。
黃色:危險係數較低,基本能與人和平相處---馬蜂亞科(Polistinae)。
橙色和黃色:危險係數高,甚至能致命---胡蜂亞科(Vespinae)。
其中目前在我國尚未成患的黃蜂用橙色預警,而需高度警惕的殺人胡蜂則用紅色警示。

科學研究

根據美國密歇根大學的ElizabethTibbets及其團隊的研究,胡蜂也會邏輯推理,如傳遞性推理。胡蜂之所以進化出這種能力,可能因為它們的社會結構。“它們花了大量時間來爭奪統治地位,而傳遞性推理對於弄清統治關係非常重要。這種類型的研究已在蜜蜂身上進行過,但沒有發現它們使用相同的推理過程。或許這是因為它們沒有形成同樣的統治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