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頭鵑隼
鳳頭鵑隼
鳳頭鵑隼(學名:Aviceda subcristata)為鷹科鵑隼屬的鳥類,是一種中型猛禽,有13個亞種,分別分佈於澳洲大陸和附近的島嶼上。棲居於丘陵、山地或平原森林,有時也出現在疏林草坡、村莊和林緣田間,多在晨昏活動。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蜥蜴、蝙蝠、鼠類和蛙等小型脊椎動物。棲息於高大樹木的頂枝,以細樹枝築巢。常單獨活動,有時也集3—5隻的小群。繁殖期間每次產卵2~3枚。屬留鳥。
鳳頭鵑隼屬鳥綱、隼形目、鷹科。拉丁學名為Aviceda leuphotes。
在中國主要分佈於西南部的雲南、貴州,南部的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區。鳳頭鵑隼為大型肉食性鳥類,體長約30厘米,體重約190克。嘴部彎成鉤形,上嘴兩側均有角質的“齒突”,與同目不同科的隼類具有相同的特點。頭部有明顯的枕冠,上半部被羽。上體主要為黑色,第三枚飛羽最長。腳部呈灰藍色,爪為灰褐色,尖利有力。雌雄個體羽色近似。
鳳頭鵑隼棲息於高大樹木的頂枝,以細樹枝築巢。喜單個或小群活動,以各種昆蟲為主要食物。繁殖期間每次產卵2~3枚。
鳳頭鵑隼
鳳頭鵑隼(分布圖)
鳳頭鵑隼
一般集小群活動,在繁殖期可以達到30隻以上的群落。通常在灌木叢中和灌木外緣捕捉獵物,犀利的目光可以穿透的樹葉的縫隙,並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和高超的技巧,以小蜥蜴,青蛙和昆蟲為主要食物。有時也獵取小型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偶爾也攝取水果。昆蟲如螳螂,竹節蟲,蠐螬和大蝗蟲是它們的菜單上最重要的部分。
繁殖季節,在昆士蘭省東南部丘陵地區是3月至9月期間,其他地區一般是10月到次年1月初。根據氣候條件和乾燥影響而定,可以推遲到1月中旬或1月底。鳥巢是一種鬆散結構,由樹枝搭成,並以小綠葉點綴。幾乎所有的巢都放置在往年棲居的大樹的樹叉上。這些建築物離水面都有一些距離。每巢產2或3枚卵,雌雄共同孵化29天,出殼后在巢里再餵養35天幼鳥即可離巢飛行。
1. Aviceda subcristata timorlauensis 分佈於蘇拉威西島,小巽他島。
2. Aviceda subcristata pallida 分佈於摩鹿加群島南部。
3. Aviceda subcristata reinwardtii 分佈於摩鹿加群島的中部。
4. Aviceda subcristata stresemanni 分佈於布魯島(摩鹿加群島中部)。
5. Aviceda subcristata rufa分佈於摩鹿加群島北部。
6. Aviceda subcristata waigeuensis分佈於印度尼西亞衛古島
7. Aviceda subcristata obscura 分佈於比亞克島。
8. Aviceda subcristata stenozona 分佈於新幾內亞西部,阿魯島。
9. Aviceda subcristata megala分佈於新幾內亞東部。
10. Aviceda subcristata coultasi 分佈於巴布亞紐幾內亞金鐘島。
11. Aviceda subcristata bismarckii 分佈於俾斯麥群島。
12. Aviceda subcristata gurneyi分佈於索羅門群島
13. Aviceda subcristata subcristata 分佈於澳大利亞的北部及東北部。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註:一些網站將鳳頭鵑隼(Aviceda subcristata)等到同於黑冠鵑隼(Aviceda leuphotes),這是同屬的2個不同的物種。)
鳳頭鵑隼